3日下午,中國首部國學修行劇《功夫詩·九卷》在洛陽市澗西區國學劇院舉行媒體見面會,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該劇將于6日開始在洛陽的首場演出,并將在洛陽駐演15年,預計演出6000場。《九卷》融合了舞蹈、武術、瑜伽等多項運動。
洛陽為《九卷》專門量身打造演出舞臺
6月6日,中國首部國學修行劇《功夫詩·九卷》將正式在洛陽市澗西區國學劇院首演,拉開在洛陽駐演15年的序幕。該劇以功夫和舞蹈的形式,表達最傳統的國學內容。該劇共分9部分,分別講述了“人本純凈,因濁而修”、“點水之恩,涌泉相報”、“自助助他,利己利人”等內容。
“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觀眾,想看這部劇,只能到洛陽來!”該劇負責人介紹說,保利演藝引進了一種表演模式:百老匯模式,與普通的劇場相比,該劇更注重內涵的表達,為了一部劇,專門打造一個舞臺,此后,該劇將常駐洛陽15年,預計演出6000場。
澗西區建設路50號,是洛陽市民非常熟悉的銅加工廠俱樂部,去年11月起,這個傳統的俱樂部開始了大規模改造,6個月后,以“國學劇院”的新面孔出現在市民面前。國學劇院由中國國學中心命名,是為《九卷》量身打造的舞臺。
3日下午,記者在現場看到,演員正在做緊張訓練,原創的音樂、原創的動作、原創的舞臺……一切新鮮而引人思考。雖然不少演員都是演出多次的老演員,卻依舊遵循著每天訓練的規則。
該劇曾巡演27個國家,演出400余場
記者了解到,該劇的總顧問是著名作家鐘阿城,總編導是國家一級演員劉震,于2008年6月6日在北京首演,深受好評。隨后,先后前往27個國家巡演,6年來共演出400余場。該劇由享譽世界的中國保利功夫明星表演團出演,該團成立于2004年。一直致力于將中國功夫最大程度地藝術化和時尚化,代表著中國功夫舞臺藝術創作的最高成就,被譽為舞臺上的中國功夫“夢之隊”。
該劇為何會選擇“落戶”洛陽?
“洛陽是儒釋道的發源地,擁有5000年的文明史、 4000年的建城史、1500年的建都史,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九卷》落戶的文化‘土壤’。”該劇負責人介紹說,此外,洛陽的古都名頭在國際上甚有知名度,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河圖洛書”出自洛陽,左思一篇《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中國、中原、華夏等稱謂均來自洛陽。
《功夫詩·九卷》將常年在晚上演出,這也為洛陽市夜間文化打造一張名片。“用西方最先進、最時尚的藝術符號,演繹中國最傳統的功夫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