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名人名家 >> 逸聞趣事 >> 瀏覽洛陽

狄仁杰早年的傳奇人生

2014/12/8 14:30:54 點擊數: 【字體:

    武周久視元年(700年)九月,七十一歲的狄仁杰帶著武則天對他深深的信任和眷顧,病卒于三陽宮宅第。武則天聞之震悼,不禁失聲痛哭,連說:“朝堂空了,朝堂空了!”并親自為他舉哀,下令廢朝三日,贈文昌右相(即尚書右仆射),謚為“文惠”。此后,朝廷若有大事,群臣爭議不能決斷,武則天常常感嘆道:“老天爺為何這么早就奪去我的國老?”
 
    在武則天當皇帝的將近二十年間,總共任用過七十多位宰相。其更換宰相之頻繁,是中國歷史之最。在眾多的宰相中,和武則天關系最為密切、對武則天時期政治影響最大的,當數狄仁杰。狄仁杰為何能夠得到女皇如此信任?要了解狄仁杰與女皇武則天的那種密切和默契,還需要從他在武則天稱帝之前的傳奇經歷說起。
 
    早年是神童
 
    狄仁杰,字懷英,祖籍為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狄家淵源,本出羌人,后世代居于天水(今甘肅天水),因而逐漸漢化,遂同于漢人。貞觀四年(630年),狄仁杰出生在長安,兒時便隨著父親宦游各地,狄仁杰的眼界得以開闊,而且從小就表現出少年英才。
 
    早年的狄仁杰是神童。因為他早年超眾的才華,以后做了司法官員,負責破案斷獄,也就帶有神奇的色彩了。有兩個著名的故事,為他的神奇增加了色彩。一是小小年紀就敢于拒絕接受前來破案的縣吏的查問。狄仁杰還是兒童時,有一次,狄家門人被害,縣吏來調查,眾人都去接受查問,只有仁杰始終在屋內讀書,沒有出去回話。縣吏來責問他,他卻說:“書卷之中,圣人備在。我尚不能與之接對,怎么會有空去理會你們這些俗吏?你們又怎么能責備我?”登時把縣吏噎得說不出話來。二是進京趕考途中以高超的醫術治療了一例疑難病癥。有記載說,狄仁杰頗精醫藥,尤其擅長針術。顯慶年間,他進京趕考,路過華州,遇到一富家為少年兒子的疑難病癥在路上懸賞。狄仁杰通過針灸,當場把病治好了,神奇之極。
 
    工作經歷豐富
 
    顯慶年間,二十多歲的狄仁杰應了明經舉,中第之后,被任命為汴州(今河南開封)的佐官。在那里,他的特殊才華被奉命巡察的閻立本發現,朝廷遂改命他為并州都督府法曹參軍。
 
    上元二年(675年),因為在并州法曹任上的出色表現,狄仁杰調至大理寺,擔任大理丞,開始了他的京官生涯。大理寺是朝廷法司,掌管國家司法審判的具體事務,寺設六丞,分別負責寺內日常事務以及審刑斷罪之事。
 
    十幾年的法曹經歷,讓狄仁杰很快從六個寺丞中脫穎而出。大理寺積壓舊案非常多,仁杰上任以來,不避繁重,年內便審結一萬七千人,決獄允當,并無一人稱冤申訴。
 
    在大理丞任上,狄仁杰辦得最出名的案件,是儀鳳三年(678年)“權善才誤砍昭陵柏樹案”。這年九月,守衛唐太宗昭陵的左威衛大將軍權善才誤砍了昭陵上的柏樹,被人告發。高宗大為震驚,悲泣不自勝,便將善才和同時守衛的左監門衛中郎將范懷義下獄,命大理寺嚴加懲處。大理寺奏稱依律法應將其免官除名。高宗要求將善才等處死。大理寺上下,只有狄仁杰執奏不可,認為權、范二人罪不至死。高宗臉色一沉,說:“善才砍我父皇陵上柏木,陷我于不孝。我知道卿是好法官,但這次卻一定要將此二人處死不可。”大理卿張文瓘趕緊示意仁杰,讓他退下,不要硬撐。仁杰不為所動,引經據典,斷然反對,他說:“今日陛下因為昭陵的一棵柏木殺此二人,千載之后,人們又會如何評論陛下呢?這才是臣不敢奉詔的原因。”結果是高宗只得免去權、范二人的死罪,依準大理寺所奏。不久,狄仁杰提拔為侍御史,還是與破案有關的工作。
 
    真性情 愛憎分明
 
    狄氏本出于羌人,先輩們在南北朝時還尚未脫去輕文好武之風。不過,到了仁杰這里,他家早已是浸染漢風,精熟于儒業,父親和他自己都是明經登科而進入仕途的。從他的名字也不難看出父母對他的期望。仁杰正是在這樣的教育下,養成了孝友恭悌的性格。當年他從汴州到并州赴任途中,路過太行山,南望河陽,看見天上白云孤飛,有些傷感,就產生了深深的思鄉思親之情。《舊唐書·狄仁杰傳》的原文是:其親在河陽別業,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狄仁杰不僅孝于親,而且對同僚也非常友善,富有同情心。他到并州都督府任上不久,同僚鄭崇質(一作鄭崇資)奉命要去番邦公干,路途遙遠。而鄭母卻老病不堪,需人照料,崇質真是左右為難。仁杰見此,便主動對崇質說:“太夫人重病在身,而公卻要遠使他方。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這不是更要讓太夫人憂心嗎?”于是便找到長史藺仁基,要求代替崇質而行。仁基對這個新來的年輕人很是贊賞,就答應了他的請求,又稱贊他說:“狄公之賢,真可以說是北斗之南,一人而已。”其時,藺仁基正與并州都督府的司馬李孝廉不和,因見狄仁杰所為,就主動找到李孝廉釋怨,對長期以來難以和睦共事的同僚說:“吾等豈獨無愧耶?”由是相待如初。
 
    狄仁杰從不隱瞞自己的愛惡,愛憎分明。他擔任侍御史的時候,有一個尚書省的左司郎中王本立,很得高宗的喜歡,恃寵弄權,朝廷上下莫不畏懼,狄仁杰憤而上表,請求高宗將其交付法司治罪。他在上疏中寫道:“國家雖然缺乏英才,難道還會缺乏王本立這樣的人嗎?如果陛下一定要赦免王本立,就請先將我放逐到無人之境,以為將來忠貞之士的鑒戒。”高宗不得已,只能依允仁杰所奏,將王本立治罪。這一來,朝廷立時肅然,不敢輕犯憲綱。
 
    不懼鬼神 關心民生
 
    儀鳳三年,狄仁杰因為出使巡察之功,被擢升為度支員外郎,不久即遷為本司郎中。度支司是戶部四司之一,是負責制定國家財政預算的重要部門。調露元年(679年)九月,高宗駕幸汾陽宮(今山西寧武南管涔山上),以狄仁杰為知頓使,負責一路的接待安排。因為此行路上要經過妬女祠,而民間都傳說如果盛裝經過此祠,必被妒忌而遭受風雷之災,所以并州長史就發遣數萬百姓另外開辟新的御道,以使皇帝一行避開妬女祠。狄仁杰卻找到地方官員,說:“天子之行,千乘萬騎,風伯也要為之清塵,雨師也要為之灑道,怎么還會有妬女為害呢?”立即下令停修新路,讓百姓各自還家。高宗知道后,不禁嘆道:“狄仁杰真乃大丈夫也。”
 
    后來,狄仁杰被派往寧州(今甘肅寧縣)當刺史。寧州地處長安西北,正在要沖之上。這里番漢雜處,部族結構復雜,人們相互猜忌,人人自危。狄仁杰到任之后,仍是寬和為政,安撫戎夏,人得歡心,這一下就鞏固了長安的北部防線。一州之內,百姓盡感其德,爭相出錢建造德政碑,紀念他的功德。
 
 
     垂拱三年(687年),天下大饑荒,百姓流離失所,山東、河南一帶最為嚴重。次年二月,正是青黃不接、災情最嚴重的時候,武則天命狄仁杰等人分赴山東、河南各地,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六月,他又奉命充使巡撫江南。吳、楚之地,百姓多信鬼神,淫祠濫偽。當時南方的農業生產已經依靠牛耕,大量的殺牲祭祀,對發展生產很不利。他巡視期間,一下子就毀掉了一千余所祠堂,只留下了大禹、吳太伯、公子季札和伍子胥等四人的祠堂,供百姓祭祀、祈禱。返回洛陽之后,狄仁杰便遷為文昌右丞(即尚書右丞),成為國家行政中樞的要員。
 
    正因為如此,狄仁杰在武則天稱帝之前,就已經獲得了很高的聲譽,因此千百年來,狄仁杰的神奇故事廣為傳誦,并被民間奉為祛邪扶正、懲惡揚善的神探。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文史天地》(2014-09-21)
0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