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名人名家 >> 名人與河南 >> 瀏覽洛陽

狄仁杰之神都風云——神探狄仁杰洛陽尋蹤

2013/11/5 17:52:19 點擊數: 【字體:

狄仁杰之神都風云——神探狄仁杰洛陽尋蹤
□鄭貞富
狄仁杰之神都風云——神探狄仁杰洛陽尋蹤
《狄仁杰之神都龍王》劇照 (資料圖片)

   
    核心提示
   
    電影《狄仁杰之神都龍王》再現了盛唐時期神都洛陽的繁盛。近日,一則《洛陽為何被稱為“神都”?》的微博,再次引發市民熱議,狄仁杰的故居在洛陽何處?神都洛陽有怎樣的政治風云?狄仁杰和武則天的關系如何?

    1 洛陽及第 被伯樂薦

    狄仁杰出生于一個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緒,任貞觀朝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夔州長史。唐高宗顯慶年間,狄仁杰在洛陽通過明經科(唐朝考試的一科)考試及第(科舉考試合格)。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駕崩,太子李治繼位,為唐高宗。高宗初年,唐帝國發生的最重大事件是立武則天為皇后。武則天是唐太宗時的才人,太子李治與其關系密切。太宗駕崩后,武則天出家為尼。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應高宗之詔,武則天回到皇宮。次年,武則天生了長子李弘。永徽五年(公元654年),武則天被冊封為昭儀。第二年,高宗廢王皇后和蕭淑妃,立武則天為皇后。

    高宗立武則天為后,遭到長孫無忌等顧命大臣的反對。為了徹底擺脫守舊的官僚,武則天勸高宗遷都洛陽。顯慶二年(公元657年),高宗改洛陽為東都,從此洛陽成為唐帝國的政治中心。

    高宗遷都洛陽后,在這里開科取士。科舉制是隋煬帝在洛陽創立的選官制度,設進士、明經二科。唐效法隋科舉制的同時,逐漸將其完善。明經是考查考生對儒家經典的熟悉程度,同時也要考時務策論。錄取分四等,分別按從八品下到從九品上授官。

    狄仁杰通過明經科考試及第后,出任汴州判佐(判官的副職官)。著名畫家、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誣告,閻立本受理訊問,他不但弄清楚了事情的真相,而且發現狄仁杰是德才兼備的人,謂之“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并推薦狄仁杰做并州都督府法曹。在電影《狄仁杰之神都龍王》中,狄仁杰受閻尚書推薦進入大理寺,這里的“閻尚書”就是閻立本。

    2 任大理丞 斷案如神

    大理寺是中國古代掌管刑獄的中央審理機關,“理”為中國古代對法官的稱呼。秦漢為廷尉,北齊改為大理寺,歷代因之,清末更名為大理院。唐制規定,凡遇重大案件,由大理寺卿與刑部尚書、侍郎會同御史中丞會審,稱三司使。唐朝的大理寺,設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從五品下。正二人,從五品下。丞六人,從六品上。大理寺位于宮城之南、洛河之北的皇城內。

    唐高宗儀鳳元年(公元676年),狄仁杰升任大理寺丞,他剛正廉明,執法不阿,兢兢業業,一年中處理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1.7萬人,無冤訴者,一時名聲大振,成為朝野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大法官。當時,武衛大將軍權善才因誤砍昭陵(李世民的陵墓)柏樹,狄仁杰奏罪當免職。高宗令即誅之,仁杰又奏罪不當死。他說:“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后,謂陛下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于不道。”高宗怒意稍解,權善才因而免死。

    不久,狄仁杰被高宗任命為侍御史,負責審訊案件,糾劾百官。任職期間,狄仁杰恪守職責,彈劾了一些巧媚逢迎、恃寵怙權的官員。

    3 巧妙設計 死里逃生

    文明元年(公元684年),武則天臨朝稱制,改元光宅。《資治通鑒》記載:“改東都為神都,宮名太初”,同時也改了不少官名。改東都為神都無疑是為了抬高洛陽的地位,使之凌駕于舊都長安之上;宮名為太初,是從頭開始的意思;官名的改制也是為了有別于先朝。

    為了消除政敵、為稱帝掃清道路,武則天采用了兩個特殊手段——酷吏與銅匭(guǐ)。銅匭是一個四面開口的意見箱,中有四隔,以接受表疏。武則天任用的周興、來俊臣、索元禮等酷吏,利用銅匭中的密信,將大批王公貴族、朝中官吏、富商大賈、黎民百姓投入監獄。然后,按照《羅織經》所定的方法,讓“犯人”供出“同謀”,案件涉及上百人,酷吏通過“滅族”的方式同一日處死數百人。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以神都為大周帝國的都城。次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為戶部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開始了他第一次短暫的宰相生涯。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洛陽日報 2013年11月5日
0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