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所說的“大家”,多是天賦過人又有良好修為的人。“大家”世事通達,胸有成竹,所以往往看起來神色安然,不急不躁。
《宋史列傳》里這樣評價洛陽理學家程顥:“顥資性過人,充養有道,和粹之氣,盎于面背,門人交友從之數十年,亦未嘗見其忿厲之容。”程顥可謂“大家”了。
《智囊》里就有一則關于程顥“大家”氣質的故事。
宋神宗熙寧年間,程顥作為京官,到駐扎在河南浚(xùn)縣的鎮寧軍掛職判官。在這期間,發生了一件緊急而重要的事。
當時黃河經常泛濫,需要治理。宦官程昉擔任朝廷水利部的巡視員,是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的家伙。他仗著是京城官員,對州縣等地方領導一概不放在眼里。
一天,程昉要求鎮寧軍調用治理、養護黃河堤壩的直屬部隊去河北大名治理黃河的一個支流——二股河。這次人員調度,卻在程顥這里卡住了!為什么呢?
程顥站出來說:“按照朝廷法律,這些直屬士兵不能被擅自調往他處,更不能做兼職工作。如果人去堤空,一旦河水泛濫,后果不堪設想!”
程昉見這個本家官員不買賬,氣鼓鼓地打報告給朝廷。結果朝廷命令鎮寧軍劃撥800名士兵歸程昉去二股河。
正值隆冬季節,由于程昉經常意氣用事,又不懂得愛惜士卒,這些士卒一哄而散,紛紛逃回浚縣,聚攏在城門口。看著城門外這些逃回來的士卒,大家一時不知道該如果處置。
程顥又站了出來。他語氣堅決地說:“開城吧!不接納他們,凍死人是一碼事,鬧不好就要嘩變造反了!如果程昉怪罪,我程伯淳(程顥,字伯淳)承擔責任好了!”說罷,程顥親自下來將城門打開。那些士卒就要一擁而進,只見程顥雙臂伸開,說:“且慢!外地治河艱苦,你們受了不少罪。但今天放你們進城,可不是長歇,只給三天假,三天后回去干活。有意見嗎?”饑寒交迫的士卒們見程顥不但沒有問罪,且通情達理,高興地喊道:“遵命!”
程顥回到辦公室,又趕緊做了一件善后的事。他立即寫了一封奏疏給朝廷,言明事變的緣由及程昉的所作所為,請求朝廷明察輕重,依法辦事,收回成命。宋神宗收到奏疏后,還算明智,批復鎮寧軍不再派士兵去二股河了。
從此,程昉也知道了程顥的厲害。
后來,程昉因為公事路過浚縣,見到程顥,一副謙虛的樣子,但轉臉就在一次會議上公開說:“上次士兵逃跑事件,實際就是程顥引誘的!我一定要給皇上報告!”程顥的同事很擔心,悄悄將信息轉告給他。程顥自信地笑了笑:“他剛才見我,看得出是打心里害怕我,他不敢的。”
程昉果真不敢說嗎?是的,果真。
“大家”固然令人尊重,而有正義感、將天賦順于理法、勇于作為的“大家”,會更加讓人欽佩。
做人一要務實,二要做事有專工,三要文武兼得。后唐明宗李嗣源的二兒子秦王李從榮就不懂得這些,總想著要做“詩人”,結果在發動兵變時被禁軍亂刀砍死。下一期我們將講這個“詩人”的故事,敬請關注。(沙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