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非凡女性系列——長孫皇后 唐太宗的賢內助長孫皇后

2013/11/19 15:07:31 點擊數: 【字體:

非凡女性系列——長孫皇后 唐太宗的賢內助長孫皇后
事實證明,不僅李世民記住了長孫皇后倡導的“居安思危”和“任賢納諫”,之后的歷代帝王也都記住了這兩句話,這八個字成了帝王們的座右銘。 李玉明 繪
 
    知道唐太宗李世民的人很多,當年他在洛陽與隋將王世充打仗,留下許多故事。電影《少林寺》就是根據這段史實改編的。可是,知道他妻子長孫皇后的人不多。長孫皇后是洛陽人,是歷代皇后中有名的好皇后。她大力輔佐李世民取得“貞觀之治”的輝煌業績,是促成大唐盛世的真正的幕后英雄。可以這樣說:“貞觀之治”的“軍功章”,有李世民的一半,也有長孫皇后的一半。

  一

  歷史上的后妃階層,留下好口碑的似乎不多。但扳著指頭算一算,有那么幾個后妃確實很賢惠,很善良,她們深明大義,在帝王枕邊吹著和諧風,下著早春雨,對穩定社會起了一定的作用。譬如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馬皇后,就是其中最有名的兩位。

  長孫皇后是鮮卑人。你也許會說,鮮卑族應生活在大漠里,她咋就在咱洛陽土生土長哩?其實這也不奇怪,因為在唐朝的前面,不是曾有一個北魏王朝嗎?北魏孝文帝對洛陽熱愛得不得了,勸著逼著鮮卑人和漢人通婚,騙著哄著把京城從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遷到洛陽。所以長孫皇后這朵鮮花,就在洛陽這塊土地上綻放了。

  長孫皇后的父親是隋朝驍衛將軍長孫晟。她的母親姓高,也很有文化,所以她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知書達禮,賢淑溫柔。算卦先生為她測了生辰八字之后說:這小閨女“坤載萬物,德合無疆,履中居順,貴不可言”。

  這么好的女子,得找個好婆家!于是13歲的她,便嫁給了當時的太原留守李淵的次子、年方17歲的李世民。

  李世民少年有為,文武雙全,18歲時單槍匹馬闖入敵陣,救出身陷重圍的父親;20歲便有王者之風,能廣招豪杰;21歲隨父李淵在太原起兵,親率大軍攻下隋都長安,使李淵登上天子寶座。

  李淵稱帝后,封李世民為秦王,節制關東兵馬。數年之內,李世民揮兵收復洛陽,掃平中原,完成大唐統一大業。他南征北戰期間,長孫王妃舍命追隨,照料他的生活起居,使李世民在戰事之余得到撫慰。

  李世民雖非太子,但功勞很大,其麾下猛將如云。武將有程咬金、秦叔寶、尉遲恭等;文臣有房玄齡、虞世南、孔穎達、許敬宗等“十八學士”。這種局面令貪酒好色的無能太子李建成非常不安。他聯合三弟李元吉,準備謀害李世民。情勢危急,長孫王妃的哥哥長孫無忌勸李世民痛下決心,發動玄武門之變,殺了李建成、李元吉。

  史家寫到玄武門之變時,都要嘆一口氣,為這種骨肉相殘而惋惜;又都蕩開一筆,漏寫了長孫王妃當時的態度。現在我把它補上——當時長孫王妃是極力反對李世民傷害其兄弟的,但她一個女子,根本擋不住一場宮廷政變的發生,那是一個完整的系統,起承轉合之間,她的丈夫李世民已經具備稱帝的資本了。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八月,年事已高的李淵,禪位給英姿天縱的李世民。李世民就成了唐太宗,長孫王妃就成了長孫皇后。

  二

  當皇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能坐到這個位置上的人,難免驕矜自傲,不可一世。但這位洛陽女子當了皇后之后,反而更加謙虛、賢惠。你說她是裝樣子嗎?不是,她這人就是這樣,做女兒是個好女兒,做媳婦是個好媳婦。對年老賦閑的太上皇李淵,她盡到了兒媳婦的責任,每日早晚兩次請安,提醒宮女安排好他的生活起居。對后宮的其他嬪妃,長孫皇后寬容隨和,不爭專寵,有意讓嬪妃們都沾一沾唐太宗的“陽光雨露”。李世民見她如此通情達理,甚感欣慰。這樣一來,唐太宗的后宮非常平靜,很少出現爭風吃醋的事,這在歷代宮闈中是極少見的。當初隋文帝的獨孤皇后,雖然也能把后宮治理得井然有序,但她靠的是硬手腕,而長孫皇后憑的是軟心腸。后宮安寧,使唐太宗沒有后顧之憂,專心料理軍國大事。

  基于此,唐太宗對長孫皇后十分器重,回到后宮,常與她談一些軍國大事和賞罰細節。長孫皇后很有見地,但她不愿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干預國家大事,所以總是笑笑,并不回答。唐太宗卻堅持要聽她的想法,長孫皇后拗不過,只好說:“現在天下初定,百業復興,形勢雖好,但也要居安思危,任賢納諫,這是總的原則。至于別的我就說不出什么道道了。”

  事實證明,不僅李世民記住了長孫皇后倡導的“居安思危”和“任賢納諫”,之后的歷代帝王也記住了這兩句話,這八個字成了帝王們的座右銘。由于當時沒有戰爭,武將疏于練兵,兵士疏于騎射。唐太宗根據“居安思危”這句話,招集武官演習射技,名為消遣,實為督促武官練武,并把演習成績列為考核指標,作為武官升遷及獎罰的重要依據。

  這樣一來,朝廷開始重視軍事,宮城之內刀槍林立,戰馬列陣,似乎多了些肅殺之氣。有人看不慣,建議禁絕此種場面,并上疏建言:“除了皇宮守衛和個別功臣之外,其他人等不得帶兵器上朝,以保證皇帝的安全。”有人提醒唐太宗:“眾人帶弓挾箭出入宮城,萬一有誰圖謀不軌,傷害陛下,豈不是社稷之大難!”李世民卻說:“朕以赤心待人,何疑人來害我!”

  長孫皇后的一句“居安思危”,使皇上如此重視并付諸行動,足見皇上對她很看重。對她的另一句話,李世民也是牢記在心,并應用于實踐。他身邊有位大臣名叫魏征,敢于直諫。魏征為什么敢于直諫?是因為唐太宗善于納諫。唐太宗為什么善于納諫,是因為長孫皇后給了他“任賢納諫”的既定方針。唐太宗曾對左右說:“人要看到自己的容貌,必須借助明亮的鏡子;君王要知道自己的過失,必須依靠直言的諫臣。”但魏征諫言的時候,從來不看皇帝的臉色行事,不分時間不論場合,張嘴就來,有時對一些小事情也不放過,甚至小題大做,讓唐太宗面子上過不去。

  一次,唐太宗興致勃勃地要帶護衛和近臣去郊外打獵,剛要出宮門,迎面碰上魏征。魏征聽說他們要去打獵,對唐太宗說:“眼下正是仲春,萬物萌生,禽獸哺幼,不宜狩獵,請陛下返宮吧。”太宗一聽,不高興了:哼!我乃是大唐帝王,擁有天下,即便是打了一些哺幼的禽獸,又能怎么樣呢?于是馬鞭一指,請魏征讓到一旁,自己打馬向前,堅持出游。魏征卻不肯妥協,干脆跑過來站在路中央,攔住了唐太宗的去路。

  看到這種情況,唐太宗氣憤至極地策馬返宮,一見到長孫皇后就說:“氣煞我也!我一定要殺掉魏征這個老頑固!泄一泄我的心頭之恨!”長孫皇后問明事情原委后,沒有埋怨他,也沒有說什么,只是悄悄回到內室,穿上禮服,然后鄭重地來到唐太宗面前叩首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唐太宗見了,一頭霧水,不知她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就吃驚地問:“何事如此隆重?”長孫皇后一本正經地回答:“妾聞有明主才有直臣,今魏征直言,由此可見陛下英明,所以我來恭賀陛下!”唐太宗一聽,知道她是在婉言批評自己,于是不再責怪魏征。

  長孫皇后擔心魏征會因這件事而有壓力,于是派人賜給魏征一些錢財,并傳口信:“聞公正直,如今見之,故以相賞;公宜常秉此心,不要轉移。”魏征得到長孫皇后的支持和鼓勵,認為這是唐太宗的意思,于是更加盡心盡力,經常在朝廷上犯顏直諫,絲毫不怕得罪皇帝和重臣,由此贏得千古直臣的名聲,并襯托出唐太宗是一位圣明的君王。

  三

  長孫皇后就這樣伴隨在唐太宗的左右,時常做著這樣那樣的提醒。她的兒子李承乾自幼被立為太子,由乳母總管著東宮事務。當時宮中倡行節儉,太子宮中費用十分拮據。太子的乳母就時常在長孫皇后面前嘀咕:“太子是未來的皇上,理應享受天下供奉。現在用度捉襟見肘,一應器物都很寒磣,理應增加費用!”長孫皇后卻說:“身為儲君,來日方長,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揚,何患器物之短缺與用度之不足啊!”她說得入情入理,太子的乳母受到教育,對她佩服得五體投地。

  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哥哥,早年即成為李世民的至交,曾跟隨李世民出生入死,立下赫赫功勛,本應位居高官,但他妹妹是皇后,反而處處避嫌,免得授人話柄。后來,唐太宗讓長孫無忌出任宰相,長孫皇后急忙出來勸阻道:“妾既已托身皇宮,位極至尊,實不愿兄弟同朝為官,以成一家之政。我們不能像漢代呂氏那樣,把親戚朋友都安排到朝廷。請不要以妾兄為宰相!”太宗則不以為然,說:“憑長孫無忌的功勞和才干,出任宰相當之無愧,這不是任人唯親。”但長孫皇后堅持不讓哥哥當宰相,她是為了避嫌。長孫無忌考慮妹妹的處境,也不愿出風頭當宰相。唐太宗無奈,只好讓長孫無忌擔任開府儀同三司,職位雖高,但沒有實權。長孫無忌還在那里推辭道:“臣為外戚,任臣為高官,恐天下人說陛下為私。”太宗正色道:“朕為官擇人,唯才是用;如果無才,雖親不用;如果有才,雖仇不避;今日之舉,并非私親也。”長孫無忌這才答應了。

  唐太宗和長孫皇后膝下有一女即長樂公主,從小養尊處優,可謂金枝玉葉。要出嫁時,她向父母撒嬌,提出所陪嫁妝須是永嘉公主的數倍。永嘉公主是唐太宗的姐姐,出嫁時正值唐初,百業未興,因此嫁妝從簡。長樂公主要出嫁時,已到了貞觀盛世,國力強盛,要求增添一些嫁妝,說來并不過分。可這事被魏征知道了,他上朝時勸諫道:“長樂公主之禮,若過于永嘉公主,于情于理皆不合適!長幼有序,規制有定,還望陛下不要授人話柄!”唐太宗不以為然地說:時代不同了,思想要解放,我看不必墨守成規。回宮后,他隨口把魏征的話告訴長孫皇后,長孫皇后卻說:“常聞陛下禮重魏征,未知其故。今聞其諫言,實乃引禮義抑人主之私情,其真乃社稷之臣也。妾與陛下結發為夫婦,情深意重,仍恐陛下聞之不悅,每言必先察陛下臉色,不敢輕易冒犯。魏征為人臣,能直言如此,實為難得!陛下不可不從啊!”于是她來到女兒的住處做思想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長樂公主嫁妝從簡,高高興興地出嫁了。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晚報(2007-01-0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