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祖慧可斷臂求法的遺跡尚存。在少林寺方丈室后,高臺凌踞,臺上矗“立雪亭”,其大門兩側有楹聯一副,上書:“禪宗初祖天竺僧,斷臂求法立雪人。”此處正是二祖慧可斷臂求法處。在少林寺西南4公里處的缽盂峰上,有二祖庵。相傳慧可斷臂之后,就在此處療傷,二祖庵內有大殿三楹,內供慧可塑像,殿前有古井四眼,名“卓錫泉”,傳為慧可用錫杖扎地而成。四井雖近在咫尺,卻水味各異,妙趣無窮。二祖庵外有古塔三座。
達摩去世之后,慧可繼承了他的事業,繼續傳播達摩創立的禪法,但很不順利。這時洛陽正處于“河陰之役”(公元528年至公元530年),社會動蕩,軍隊如匪,動輒燒殺搶掠,6年換了4個皇帝。慧可及弟子們只得北上渡過黃河,暫且安身于河北岸。
盡管如此,河南岸的僧侶,懷著對慧可的敬仰,紛紛來投師求法。慧可則以雄辯的理論,結合自己禪定的心得,開導眾生,遂名滿天下。不久,慧可又北上鄴城。在那里,他受到許多人的歡迎,但也遭到佛教保守派的攻擊。保守派中心術最不正的僧人是道恒。道恒禪師在鄴城一帶頗有勢力,“王宗鄴下,徒倡千計”。他專門去聽了一次慧可的說法,認為不合佛法及情理,斥之為“魔語”。他派弟子道明去暗害慧可,孰料,道明聽了慧可的說法,竟歸依了慧可。道恒又派了第二個人,結果也是如此。
據說,有一次道恒遇上了慧可,對他說:“我下了很大的功夫,派人去給你開開眼目,你為什么反倒收容了他們?”慧可答:“我的眼目本來是正的,因為看到你,所以邪了!”
道恒不甘心,繼續加害慧可。他賄賂官府,誣告慧可“聚眾滋事”,官府竟砍掉慧可的胳膊。但慧可“以法御心,不覺痛苦”,又加上他懂得一些治傷方法,用火燒傷處,“血斷帛裹,乞食如故”。為了養傷,慧可曾一度只好放棄修行生活,縱容順俗。
慧可斷臂確有其事,但一說是自己斷臂求法,一說是被官府砍掉的,很有可能后一說是真事,前一說是崇拜者的演義。
公元577年,北周滅北齊,在原北齊地區推行“滅法”政策。這時,已進入垂暮之年的慧可,與另一位叫曇林的同門老人共同護經像,隱于山林。隋文帝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慧可圓寂于鄴城,享年107歲。弟子們將他葬在今邯鄲市東南的一個村莊邊,這個村子今名“二祖村”。
慧可的衣缽傳給了僧粲,僧粲又傳給了道信,道信在廬山大林寺住過10年,又到湖北黃梅雙林寺住了30余年,徒弟500多人。在這500多名弟子中,弘忍最有成就,他雖然文化水平較低,但對佛經的領悟性上佳。因此,他接過了道信的衣缽,成為中國禪宗第五代祖師。
弘忍得法后,即至湖北黃梅雙峰山東馮墓山另建道場,名東禪寺,時稱其禪學為“東山法門”。其“蕭然靜坐,不出文記,口說玄理,默授予人”的方式,開中國佛教特有禪風,因此,門庭很是興盛。據說,他門下有700余僧人,他在臨死時,對門人玄賾(zé)說,他的弟子之中有10人可傳他的教法。“如吾一生,教人無數,好者并亡,后繼吾道者,只可十耳。”另外,這10人“我與神秀論《楞伽經》,玄理通快,必多利益;資州(四川)智詵,白松山劉主簿,兼有文性;華州(陜西)智藏,隨州(湖北)玄約,憶不見之;嵩山(河南)老安(即慧安,因年紀大而稱老安),深有道行;潞州(山西)法如,韶州(廣東)慧能,揚州(江蘇)高麗僧智德,此并堪為人師,但一方人物;越州(浙江)義方,仍便講說”。說完這10人,弘忍又對玄賾說:“汝之兼行,善自保愛,吾涅槃后,汝與神秀當以佛日再暉,心燈重照。”
弘忍的上述一番話均記錄在《楞伽人法志·弘忍傳》中。弘忍提到的10人,都成為五祖后的高師大德。特別是神秀、慧能,前者后來是北宗禪的代表,后者成為南宗禪的創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