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這里有一座古廟,廟內放著一口既古老又名貴的空棺,名叫伏羲棺。誰也不知道這是什么人制作的,是誰在什么時候放在這里的。據說此棺只能給人們最敬重的人享用,享用者百年之后可升天成仙,但一直沒有人敢享用。
廟內有個德高望重的老和尚,修橋鋪路,救濟貧民,深受群眾愛戴。老和尚死后,周圍百姓都素衣素食,揮淚悼念他。有人提出,既然老和尚這么受人敬重、愛戴,何不讓他享受這口伏羲大棺呢?大家一致贊成,將他入殮后,仍把大棺寄放在廟內,擺上供品,燒香敬奉。
時光飛逝,一晃就是百年。有一天,管事者一大早就見周圍的百姓都聚集在大廟內外燒香磕頭。時近中午,人們屏住呼吸,不敢動彈,都盯著大棺,可是大棺一動也不動。這時,一位老者手執黃色長綾在空中一抖,說:“午時三刻已到!”說時遲,那時快,只見一股白氣從棺內升起,剛過柏樹梢便化作五色彩霞,漫射天際,方圓百里都看得真真切切。大家再看棺內,空空如也,老和尚真的乘著彩霞上天宮當神仙去了。
因為棺內的人變成彩霞只剩下空棺了,人們就把空棺叫棲霞空。時間久了,叫的人多了,就把棲霞空叫成棲霞宮了。
大廟旁的村子原來的村名漸漸被人忘記,棲霞宮代替了原來的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