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黃帝之時 以玉為兵

2015/10/12 11:16:30 點擊數: 【字體:

    近年來,無論是在中國史學界,還是在考古學界,在有關中華文明起源的問題上,大家逐漸取得的一個共識是:中華文明是多源的,是由各地區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古代氏族部落或部落集團的人們共同創造的。傳說中的“五帝”,包括其他一些傳說中人物,不過就是進入文明前不同地區氏族部落集團的首領,或其奉祀的祖先。盡管這各個部落集團興起的時間有一些先后的差別。毫無疑問,黃帝應當是西北地區,包括今陜、晉北部、內蒙古中南部廣大地區的部族集團的首領,或其奉祀的祖先。正是抱著這樣一種認識,當我在有關刊物上看到陜北神木石峁發現史前巨大古城及其他文明遺跡的消息時,便立即想到它應當就是古代黃帝部族的居邑,并從而在《光明日報》國學版上寫下了自己有關認識的文章。如今,兩年多過去了。今天,國學版特地再次發表石峁古城的發掘者、前后兩任石峁考古發掘隊的隊長孫周勇和邵晶先生論石峁遺址的文章,這對于深入探討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與形成,無疑會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孫、邵兩位先生的文章指出,石峁遺址是公元前2300年中國北方區域政體的中心,這個說法是完全正確的。因為它是建立在石峁遺址是其時陜北乃至整個中國北方唯一一處特大型聚落,且作為本地區數千個同時期各種規模聚落的中心,握有對這些聚落居住的大小族群進行支配的權力這一事實基礎之上的。作者推測這座古城建成的年代在公元前2300年,這也是建立在碳十四測年及對大量出土器物的勘驗基礎之上的。雖然我們不贊成把黃帝理解成是顓頊以下各位古帝王的嫡系祖先,但認為黃帝及他所代表的部族活動在距今4500年或4300年前后這個說法,還是比較接近史實的。我們完全可以據此認為,石峁古城就是活躍在這一地區的黃帝部族的居邑。

    作出這一結論,其理由并不限于我們上一篇文章所列舉的那些文獻及考古方面的實證材料,石峁出土的大量玉器亦是石峁古城屬于黃帝部族居邑的很好證明。

    石峁與其附近地區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就陸續有玉器出土,然多流失國外。據說這些流失國外的石峁玉器的數量達到4000余件之多。新中國成立后的70年代,曾有陜西省考古工作者到石峁農家進行文物征集工作,一次便征集到127件玉器(現藏陜西省博物館)。之后,又有地方文物考古部門及民間收藏人士繼續在石峁地區從事玉器收集和收購,所收亦有五、六百件,現分藏于榆林市和神木縣的博物館,以及收藏者個人手中。從所征集到的石峁玉器看,其器類有牙璋、刀、鉞、戈、斧、鏟、璜、璧、牙璧、鷹首笄、虎頭、人首、蠶形器等,但以牙璋、刀、鉞等兵器的數量居多,也最具有特色。由于上述玉器的出土皆未經過正式的考古發掘,致使長期以來人們對石峁玉器的年代眾說紛紜,有說其為龍山時代的,有說其為夏代的,有說其為商代的,甚至有說其為西周乃至漢代的。最近,經過科學的考古發掘,發現這些玉器多藏于石峁古城的城墻里面,從而證明石峁玉器的年代實不晚于石峁古城建成之年,即公元前2300年。從實情分析,也許有的玉器的年代會更早一些。

    面對數量如此巨大的石峁史前玉器,特別是各種款式的玉制兵器,人們不禁想到古文獻提到的“黃帝之時,以玉為兵”的傳說(《越絕書·越絕外傳記寶劍》)。盡管這所謂玉兵在今天看來并不是用于戰爭的真正兵器,而只可能是某種驅邪的巫術所使用的儀式用品,但卻并不妨礙它作為一種新的器類的出現所具有的區分時代的標志性意義。若承認這一點,那么玉兵的出現與黃帝部族在歷史舞臺上興起的時間也應當認為是一致的,而玉兵及其他玉器在石峁及周圍地區的大量涌現,也正可以說成是黃帝部族活動在陜北地區的證據。

    作為這個說法的旁證,我們還可以在《山海經》等反映我國傳說時代歷史及地理的古書中找到黃帝與其所在的北方地區出產古玉相互關聯的證據。例如人們十分關注的《山海經·西次三經》中,就記有黃帝所在的峚山(即密山,在今內蒙古陰山)“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湯湯,黃帝是食是饗,是生玄玉……黃帝乃取峚山之玉榮,而投之鐘山之陽。瑾瑜之玉為良,堅粟精密,濁澤而有光”。作為黃帝下都的昆侖山,亦是“其中多玉”;帝之平圃(即玄圃)所在的槐江之山上,則是“多青雄黃,多藏瑯玕、黃金、玉”。考慮到《山海經》全書除黃帝以外,更無其他古帝有與玉或類似玉的礦物發生關聯的記敘,則黃帝與其所統率的部族生活在今內蒙古、陜北,并為石峁與其附近出土玉器的主人,應不是無端的揣測。

    最后,作為黃帝族直系后裔的周人對玉的崇拜,亦是石峁遺址,以及石峁玉器屬于黃帝族的有力證明。周人起源于白狄,亦即黃帝氏族,并由陜北一帶遷往渭水流域,我過去曾撰文予以闡釋(見沈長云《周族起源諸說辨正——兼論周族起源于白狄》,《中國史研究》2009年第3期)。此結論多依文獻與考古資料為說,今得石峁發現的玉器而益信。蓋周人不僅是玉文化、玉禮的發揚光大者,其本身更是玉器、各種玉制品的生產者和加工制造者。對于早期周人以治玉為業的追溯,亦為發現大量玉器的石峁為黃帝部族居邑的說法提供了又一層證明。沈長云(作者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