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走進南陽 >> 印象南陽 >> 瀏覽南陽

十億年造就云臺美景

2014/9/5 16:48:31 點擊數: 【字體:


十億年造就云臺美景

藥王孫思邈曾在茱萸峰下采藥


    身為南陽人,聽修武人講修武方言,意外地有親切感:不少詞匯是一樣的,比如,出串(蚯蚓),牤牛(蝸牛),斯氣(食物變質),圪氣(慪氣),圪蹴(蹲著),單夢兒(故意),老末肚兒(最后一名),等等。

當然,差別還是明顯的,修武人說“四航”,意思是累,說“吃奈”,意思是臟。修武還有一種獨特的語法,說某個事物不一般,要把那個詞重疊使用,并在前面再加個“老”字,“老四航四航”,意思是很累很累,“老吃奈吃奈”,那就是說太臟了。同樣,“老高高”,是說高得出奇,“老低低”,是說低得意外。

修武的萬能動詞是“而”。這個詞可以是“打”的意思,比如“這個家伙偷東西,逮住‘而’了一頓”;可以是“捉住”的意思,比如“我‘而’了一個大螃蟹”;可以是“吃、喝”,比如“‘而’罷三杯再說事”;還可以表示“送”的意思:“你不給人家‘而’東西,人家會給你辦事兒?”

更大的差別是發音,幾個修武人一起說家鄉話,外地人很不容易聽懂。修武有個段子,自嘲本地發音:一個教師帶學生朗誦,他說的是“浣溪沙,預備,起。”你聽到的是“話西薩,一把,齊。”他們的兒化音很多,但不像普通話那樣兒化音舌尖卷起,而是舌尖前移、抬高,于是就有了這樣的效果。

修武話與焦作其他縣市及濟源有較大一致性,這一帶北有太行、南有黃河,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區域,古代這里先是河內郡,后是懷慶府,因此形成一個方言區。

太行山如一堵高墻,橫亙在華北平原與山西高原之間,但大自然卻在這堵高墻上留下一些峽谷,形成交通孔道,古代稱為“太行八陘”,最南邊“白陘”的起點就在修武,所以古代修武與山西的經貿聯系較多,相互移民也多。戰亂時,人們沿著白陘向山里走,于是山西陵川不少人有修武叔伯;和平時,人們沿著白陘到豐饒的平原來,修武不少人有陵川舅舅。如此一來,修武方言既有河南話特點,又有山西話特點。修武的朋友說,縣城的話已盡量往鄭州靠近,還比較容易懂,山區話就更接近山西了。

地理環境深刻地影響了修武文化,而這種地理環境的形成,要追溯到十多億年前。十多億年的地球演變,形成了太行山,造就了白陘。時至今日,人們深入太行山觀賞美景,仍要經由白陘。

十億年前:大海崛起為高山

太行山幾乎沒有過渡,突兀而來,陡直壁立在一馬平川的大平原上。因為這個原因,與很多山區縣面積廣大不同,修武縣域面積僅722平方公里,卻擁有雄奇險秀的高山峽谷。

在修武文化學者楊天亮、縣委宣傳部崔紅星的陪同下,我們沿著盤山路,穿過疊彩洞,尋訪紅石峽和茱萸峰。

楊天亮先生告訴我們,這條路就是古代的白陘,是山里村民在新鄉地區(以前修武屬新鄉管轄)支持下擴建而成。

我們去的前一天恰好下了雨,山上霧氣彌漫,近山青翠鮮亮,遠山則朦朦朧朧,淡如水墨。

步入紅石峽,眼前景象令人驚嘆。這里高崖陡立,巖陡如壁,均為紫紅色,泉水如乳汁片刻不停地外溢,匯流成溪,落入蒼龍潭。因水的滋潤,巖壁生滿綠色苔蘚,紅石、青苔相映生輝,秀、幽、雄、險諸美集于一峽。

楊天亮說,這里不僅是國家級景區,更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巖石呈暗紅色,是因為富含鐵質氧化物,這種巖石學名叫石英砂巖。眼前高高壁立的巖石,其實是大海造就的,原本也在海水中。雄奇兼備、絢麗無比的美景,是時間的杰作。如果有足夠快的快進帶,地質演變的奇跡,會讓人瞠目結舌。

十多億年前,今華北平原是廣闊的海洋,修武一帶是濱海地區,海水沖刷裹挾而來的堅硬石英砂,在這里反復沉積,形成100米至300米厚的石英砂巖地層。

十多億年來,地球發生多次造山運動,這里崛起為山,尤其燕山運動期間,太行山形成大斷裂帶,以西激烈隆起為高原,以東迅速沉降為平原,中間則絕壁林立,山峰巍峨。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紅石峽原本沉睡于海岸線的石英砂巖凸出水面,并發生斷裂,形成險峻的地貌。

隨后發生的是巖溶作用。億萬年來,地表、地下水沿著裂隙對巖石溶蝕,再加上風力剝蝕,大自然以足夠的耐心,鬼斧神工般造就了無數的奇峰險谷,造就了震撼人心的壯麗和險峻。

作為北方巖溶地貌,太行山和南方秀麗的巖溶形態不同,這里的巖壁險峻無比,雄奇壯麗,這種獨特的地貌形態,被地質學界命名為云臺地貌,具有非常突出的科學價值。

由于斷裂和隆起,不同地質年代的地層,清晰地呈現在巖壁上,這里有太古界的片巖、片麻巖,中元古界的砂礫巖、石英砂巖,古生界寒武系的碳酸鹽巖,形成難得的地質奇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學部主任伊德博士曾感嘆道:“我不得不承認,云臺山是一個獨一無二、不可比擬的地質公園。它給我的印象是一部樂章,是一部貝多芬的交響樂,一部最美妙的山水交響樂。”

太行山是大自然創造的奇觀,而位于河南的南太行似乎更得上天鐘愛,北太行、西太行都是嚴重缺水的地區,而南太行降雨較多,水源豐沛,因而植被茂密,風景尤勝一籌。

云臺山:古人認為“離天最近的地方”

由于山水秀麗,修武歷來是宗教文化發達之地。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說,這里“南峰北嶺,多結禪棲之士;東巖西谷,又是剎靈之圖”。

楊天亮先生說,修武云臺山位于太行山最南邊,是距離黃河最近的高山,古代被認為是“離天最近的地方”,因此,被選為祭天——與天地溝通的所在。道教產生后,這里成為道教圣地,茱萸峰玄帝宮就是古代道教文化的遺存。

“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這話人們耳熟能詳,茱萸峰玄帝宮供奉的就是道教北方大帝玄武帝。楊天亮說,道教稱茱萸峰頂為“北頂”,與武當山“南頂”對應。

因太行山重要通道白陘自茱萸峰下經過,這里是重要商道,古代商人、文人、貴人,常到此

拜祭真武大帝。明代初年,朱棣在北京稱帝,以為北方之神護佑他,為鎮住南方,就在武當山大建金頂,作為供奉真武大帝的所在。此后茱萸峰玄帝宮逐漸衰落。上世紀七十年代時,玄帝宮一片廢墟,大殿只剩半截墻。近年來,隨著云臺山的開發,玄帝宮才得以重建。

由于道教文化氛圍濃郁,修武本地還曾出現了一位道教名人——被尊為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師的魏華存。魏華存是西晉人,修武縣令劉幼彥的夫人,她博覽百家,通儒學五經,尤耽好老、莊。后與夫別居,持齋修道多年,廣搜道教秘籍,在養生理論方面頗有建樹,首創三丹田、八景、二十四真的養生理論,并創作《黃庭內景經》(簡稱《黃庭經》),這是道教早期經典之一,在道教史上地位極重要。

地方特色:沃土滋養好食材

修武有山有水,土肥水美,出產自然豐富。對于“吃貨”們來說,修武也是個好地方,除了著名的四大懷藥之外,這里還有修武黑山羊、海蟾宮松花蛋、野生香菇、延陵大蔥、江旁莊大白菜等上等食材。

修武黑山羊,又名太行黑山羊,是國內山羊名優品種。這種羊大多為黑色,體大毛長,善爬山,耐粗飼,適應性強。其肉清香,略有膻味,營養價值很高,食之補中益氣、祛寒暖胃,為滋補佳品。

海蟾宮松花蛋是該縣最具特色的傳統特產,原產于五里源鄉馬坊泉邊。泉中有大量的石殼蟲,鴨子吃后生的蛋,經過加工做成的松花蛋,去殼后呈現清晰的松柏枝、竹葉紋理,食之味道異常鮮美,曾是貢品。

修武山中產優質野生香菇,當地人習慣將其與本地土雞一起清燉,香氣撲鼻,味道鮮美,口感極佳。

延陵大蔥也是修武名特土產品,以修武縣王屯鄉的薛延陵、賈延陵、張延陵、郜延陵、王延陵、夏延陵、祝延陵、蘆延陵、李延陵等九個自然村為主要產地。大蔥的特點是脖短、頭大、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最大的一棵一斤多,一刀切下能自動崩開形成花狀。細品其味,生蔥是由甜到香,熟蔥則香、濃、鮮兼而有之,為調味佳品,極受廚師歡迎。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報(2014-09-05)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東方天書”現身南陽鴨河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