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替十分頻繁,那么,你知道誰是中國歷史上最帥的開國皇帝嗎?
河南商報記者姬中貴文/圖
劉秀長相
史上最帥的開國皇帝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替頻繁,出了不少開國皇帝。那么,誰是中國歷史上最帥的開國皇帝?評判古代君王的相貌,只能用史書的記載來比較。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嬴政“蜂準,長目,鷙鳥膺,豺聲”。郭沫若曾解釋:蜂準是塌鼻梁,長目是斗雞眼,鷙鳥膺是現在醫學里的“雞胸”,豺聲說明他患有氣管炎,長相實在欠佳。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隆準而龍顏,美須髯”,意思是額頭隆起,高鼻梁,留著帥氣的胡須。可以想象,劉邦還是相當帥氣的。
《后漢書·光武帝紀》記載,劉秀“身長七尺三寸,美須眉,大口,隆準,日角”。意思是劉秀身高175厘米以上,須眉漂亮,高鼻梁、大嘴巴、寬額頭。
古人修史,寫到本朝的開國皇帝時,難免有諛辭,外在美不夠,便會以內在美來修飾。所以,氣質方面著墨太多的皇帝,一般不會很帥。
比較而言,史書上對劉秀的相貌著墨最多,樣樣都是實寫,且這些描述都是古代美男子的標配。由此看來,劉秀無疑是歷史上最帥的開國皇帝。
躬耕隴畝
劉秀28歲前,是個干農活的“好把式”
劉秀28歲之前,一直在南陽郡老家種地,“性勤于稼穡”,是個干農活的“好把式”。史書記載,劉秀性格內斂謹慎,甚至有些沉悶。他的哥哥劉縯性情豪爽,并常自比漢高祖劉邦,廣交豪杰。當時,王莽的新政不得人心。天鳳年間,農民起義軍蜂起,其中以赤眉、綠林、銅馬等最為著名。
居住在南陽郡的劉縯、劉秀兄弟認為時機到來,舉兵響應綠林軍。這次起義,在南陽當地留下了很多故事,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賒旗起義”。
社旗縣旅游局工作人員介紹,相傳,劉秀剛起兵時,曾逃到一個名為興隆店的小鎮,在一家酒館喝酒時,無意間看到酒旗上繡了一個大大的“劉”字(原因是酒館老板姓劉),便想買下作為軍旗。然而,他一摸口袋,別說買旗,連酒錢也付不了。好在店老板通情達理,不僅免了他的酒錢,還將旗子賒給了他。
如今,隸屬于南陽市的社旗縣,其舊稱“賒旗縣”便是由這個故事而得名。
昆陽大戰
以近2萬兵完勝42萬大軍
連酒錢都付不起,劉秀起兵時,窮到什么程度?
據《后漢書》記載,“光武初騎牛,殺新野尉乃得馬”。因為買不起馬,劉秀第一次上戰場,是騎著耕牛沖鋒陷陣的,他也因此被稱為“牛背上的開國皇帝”。
公元23年,綠林軍擁立西漢宗室劉玄為帝,建元“更始”,復用漢朝國號,這大大震動了新莽王朝。王莽派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發兵42萬,力圖一舉撲滅新生的更始政權。當時,駐守昆陽(今河南葉縣)的起義軍不過數千人,連同周邊幾座城池的駐軍,一共不超過2萬人。大軍圍城,形勢岌岌可危。
當夜,劉秀率13人騎馬突圍,到附近城池調集援軍。回到昆陽,劉秀自率步騎兵1000多人為前鋒,并一馬當先斬殺新莽軍隊數十人,使更始軍士氣大振。后來,劉秀使用“信息戰”,故意放出“宛城漢軍得勝”的消息;并使用“攻堅戰”,率領3000人的敢死隊,斬殺了新莽的主力部隊近萬人,并斬殺新莽主帥王尋。
主帥被殺,新莽士兵紛紛潰逃,“走者相騰踐,伏尸百余里”,滍川被尸體堵塞斷流,王邑率殘部踏著死尸渡河,才最終逃回洛陽。占絕對優勢的新莽軍隊,幾乎全軍覆沒。
三劉爭位
三位劉姓王室后裔的命運
然而,劉秀立下這么大的功勞,不但沒有得到封賞,反倒收到了哥哥劉縯被殺的消息。劉縯被殺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威名太盛,功高蓋主。劉秀強忍悲傷,急忙返回宛城向劉玄“謝罪”,躲過了被殺的命運。
4個月后,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死于亂軍之中,新莽王朝覆滅。然而這時,天下還遠未平定:河北(當時的黃河以北)各州郡對更始政權持觀望態度;赤眉軍在山東擁立西漢王裔劉盆子為帝……
劉秀奉命去河北招安,工作并非一帆風順,數次死里逃生。后來,他收編了河北的銅馬等農民武裝30多萬人,才終于擁有了自己的武裝力量。不久,他在河北鄗城(今河北柏鄉縣)稱帝,被稱為“銅馬帝”,與更始政權分庭抗禮。后經過十多年的征戰,劉秀最終統一了中國。
與劉邦截然相反,劉秀稱帝后,并沒有誅殺一個功臣,當年跟著他打天下的“云臺二十八將”,除少數人意外病死,其余全部富貴善終。毛澤東在筆記中評價劉秀時,用了三個“最”,說他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