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走進南陽 >> 印象南陽 >> 瀏覽南陽

寶天曼:天然浸內鄉

2016/12/15 10:06:36 點擊數: 【字體:

寶天曼:天然浸內鄉

雄奇險秀駱駝峰

【家鄉的名山】

一把扇子兩面白,

黃花做酒紅花開。

紅花開花高山頂,

黃花開花地塵埃。

  ——內鄉民謠

菊潭古衙新生活

寶天曼:天然浸內鄉

宛梆藝術保護中心的孩子在練習

寶天曼:天然浸內鄉

核桃種植基地

寶天曼:天然浸內鄉

石頭村里縫香囊

寶天曼:天然浸內鄉

秋染河谷

    【采訪手記】

    菊花盛開,清香四溢。在金秋十月,我們來到素有“菊潭”之稱的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走進八百里伏牛山的腹地,探訪“橫亙東西的天然屏障”——寶天曼。

    寶天曼里故事多,山上的一景一物都有自己的傳說。單說這山的由來,便有“青牛為救劉秀,百葉幻化成山”的說法。后來被天庭貶下百葉山煉制金銀財寶的仙童大寶與前來收取金銀的天女曼珠相戀,后被王母娘娘拆散,變作山中的景物。當地人為紀念他們,將“百葉山”改名為“寶天曼”。“這里不僅是風光旖旎之所,也是鐘靈毓秀之地。”熟悉當地歷史的內鄉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楊成甫講道。內鄉縣隋朝時定名菊潭,是中國藥用菊花的發源地,曾養育了商圣范蠡、明代政治家柴升、清代理學家王檢心等歷史文化名人。“這里的故事唱也唱不完,比駱駝峰上的石頭還要多嘞!”山腳下休憩的山民說。

    走進寶天曼景區,沿山路逶迤向上,周遭滿是迷蒙的水汽。青松翠木,巨石巉巖在其中若隱若現。耳邊隱隱約約傳來潺潺的水流聲,抬眼一望,遠處飛瀑流壁,直墜龍潭。在玉龍潭邊不遠處的空地上,有一群山民正在巡山。他們都住在山腳下的葛條爬村,談起大山,氣氛立刻熱鬧起來。其中一位頭發灰白的長者深情地說:“山里太偏僻了,以前沒路的時候,咱們捂在山里出不去,外面的人進不來。現在好了,路修通了,生活比以前滋潤多了。”在寶天曼,隨處可見進山采摘、護林的當地山民,腳下的山早已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背景。

    來到位于縣城,始建于元代的內鄉縣衙,剛走進大門就遇到“堂下老丈人狀告女婿偷盜紋銀,知縣即刻升堂問案”的戲劇演出。大堂門前鐫刻著一副門聯: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負民即負國何忍負之。不一會兒,老漢的閨女、妹妹齊上堂,拆穿了他嫌貧愛富欲栽贓女婿悔婚的圖謀。知縣拒受老漢賄賂,判有情人當堂完婚,圍觀的游客叫好聲一片。“這部劇是我們新排練的荒誕劇《昧婚案》,剛剛演出就贏得了滿堂彩。”扮演閨女姑姑的演員王麗說,“老百姓喜歡看青天大老爺的戲,我們自己排著也有動力。”戲劇的情節,讓我們想到縣衙里三省堂前懸掛的那副著名的對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在宛梆藝術保護中心,孩子們正在今年剛剛建成的新教學樓里學習宛梆唱腔的基礎課程,樓下正在鋪設新操場。內鄉宛梆形成于明末,至今已有400余年歷史,是陜西東路秦腔的變種,其中“鳥鳴腔”的假聲唱法是宛梆的最大特色,其聲高亢有力,激越雄渾。13歲拜師學藝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范應龍,在古稀之年又被返聘回劇團任教。他隔著教室窗戶專注地看著正在排練的后生們,嘴里念叨著:“要是讓我再選一回,我還學宛梆。宛梆有魅力,宛梆有前途!”

    寶天曼的山水滋養了一方文化,孕育了一代代兒女。在山腳下,一排排統一規劃、樣式新穎的農家樂整齊地排列在街道兩旁。在山門前擺攤的李張琴大娘一邊向游客介紹山里的特產“紅香菌”,一邊分享著自己的喜悅:“這山就是咱的寶庫。我平時進山采點山果、香菌,一年到頭吃穿都從山里來,日子越過越紅火。”(丁艷)

秋迷山林間

寶天曼:天然浸內鄉

霧靄桃花源

寶天曼:天然浸內鄉

寶天曼峽谷漂流

    【山谷回音】

    清風撩動著睡意蒙眬的空氣,而空氣任性地打著涼爽的鼾,依然賴在酣夢里。青綠蒼翠、濃蔭密蓋的松林里,不時傳出悠揚婉轉的鳥鳴,但只聞其聲,不見其影,使寶天曼的秋晨愈顯得清幽靜寂了。

    朝陽初升,薄薄的云霧彌漫著山巒,我和攝影師余學雄再次向這陌生又熟悉的山林中走去。白樺、青檀、銀杏等珍稀樹木,密密匝匝,郁郁蔥蔥,盤根錯節,將通幽的小徑擠成一條曲折的細線,在林海里忽明忽暗,蜿蜒伸向遠方。陽光透過枝葉隙縫,形成一束色彩斑斕的光帶,投影在落葉繽紛的小徑上,呦,原來小徑也這般迷人!

    然而更迷人的是那裹染著山石樹木的層層青苔,苔蘚蔥碧,讓人想到將軍的綠色戰袍,想到少女們綠色的衣裙。千百年來,這些綿綿密密的苔衣,在寶天曼的山林幽谷里不盡地吐納,帶幾多纏綿,存幾多溫馨,頑強地守候著這里的得天獨厚,營造著“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的意境。

    老余不斷地舉起相機構圖,不時按下快門,是那樣的投入和癡情。他已五十多歲了,每個節假日都來寶天曼拍攝。為拍日出,他曾夜宿險峻的飛云嶺上;為拍雪景,他踏著厚厚的積雪登上化石尖,全身都麻木了;為拍駱駝峰青松,他在懸崖邊選角度,差點掉進萬丈深淵……當我問他為什么這樣鐘情寶天曼時,他輕輕一笑:“寶天曼魅力無窮,拍攝空間大,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出一本攝影集《寶天曼之戀》。”我突然覺得老余高大起來,那樣的可親可敬,而他不正像這山林間一點點一抹抹滿含愛戀的青苔嗎?

    正準備伸手去摘一株搖曳的羊胡子草時,一只指甲般大小、黑黃斑紋的蜘蛛伏在網上警惕地注視著我,不由使我笑出聲來,想起一則謎語“小小諸葛亮,獨坐中軍帳,擺下八卦陣,專捉飛來將”,說的就是結網捕捉昆蟲的蜘蛛。蜘蛛是智慧且狡黠的,其本性強悍,但大部分對人類有益,我國記載有1000多種蜘蛛,寶天曼有120種,其中的寶天曼圓蛛、伏牛山隙蛛、內鄉隙蛛、寶天曼平腹蛛等是新發現品種,民間有“蛛網層層,五谷豐登”的說法,把蜘蛛的群集當作豐年的預兆。搖動著手中的羊胡子草,目光伸向對面的山巒,醉人的秋風里盛開著一簇簇金黃色的山菊花。美景誘惑著我跨溝越澗走了過去,眼前的景象令我贊嘆不已。寶天曼的秋菊傲天競放、高潔清雅,大者如盤盞,小者如紅豆,風姿綽約,鐵骨玉韻,或如明月高照,或如天仙下凡,或冷艷如孔雀開屏,或素雅如荷花出水。

    我們繼續踏著崎嶇的山徑向山頂登攀,奔走在山路上的各個瀑布之間。玉琴瀑、玉龍瀑、玉線瀑、玉簾瀑像條條銀練自山頂沛然而下,飛流跌宕,澎湃有聲,如一曲遠近高低、輕重緩急的飛瀑交響曲,令人心曠神怡。在望曼臺小憩時,我們遇到了一位年輕人,他是寶天曼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幾年前,他從一所林學院畢業,帶著對家鄉的情感和對寶天曼的摯愛,一頭撲進大山深處。白天,他奔波在山嶺林海里,化驗土壤,觀測物候;晚上,他在簡陋的石房里,整理資料,設計寶天曼開發規劃。他將青春的信念溶進寶天曼的一草一木,融入大山的風霜雨雪。這種深摯的愛,就像一簇簇杜鵑花,浸透了大山的厚愛,給寶天曼帶來了生機、活力和希望。

    不覺暮色漸濃,晚霞滿天,遠山如黛,再配以粗布的青色衣裾,綴以大片的白云及高挺的碧松。寶天曼這雄渾的性格,樸實卻有力量,深深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寶天曼人,年長的攝影家、年輕的測繪員、護山的山民……不知有多少寶天曼人默默付出著。我猛然感受到被寶天曼注入血液里的情愫覺醒了,我愿變一枝松枝,一束山花,一泓泉水,永伴在這片鄉土上。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帝鄉留余韻南陽愛漢風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