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公元前468 -公元前376),名翟,春秋末戰國初期魯(今河南魯山)人,一說魯國(今山東滕州)人,另一說宋(今河南商丘)人。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并有《墨子》一書傳世。墨家思想是中國古文化完整版的辯證唯物主義及辯證唯物論。
墨子思想“兼愛非攻”所謂兼愛,包含平等與博愛的意思,與儒家的博愛(“親親有術,尊賢有等”)相反。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友愛,“愛人若愛其身”,并提出“天下之人兼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辱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他認為社會上出現強執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象,是因天下人不相愛所致。同時,墨子也看到春秋戰國時期,最大的弊病就是戰爭,因此,從兼愛的思想中,引申出了非攻。兼愛非攻是墨子最著名的思想。
墨子名言
1.君子不鏡于水而鏡于人。
2.名不可簡而成也,譽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3.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4.萬事莫貴于義。
5.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