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公元1037-公元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散文家和詩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同時,也是著名的美食家。他和父親蘇洵,弟蘇轍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蘇”,文章與歐陽修合稱“歐蘇”,宋詞與辛棄疾合稱“蘇辛”。書法與黃庭堅的并稱蘇黃,宋詩與陸游并稱蘇陸。后代文人稱其為“坡仙”“詩神”“詞圣”等。在父子三人中,蘇軾的成就是最高的,勝過蘇洵和蘇轍。清人敬稱說:“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蘇軾在才俊輩出的宋代,在詩、文、詞、書、畫等許多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文學和藝術天才。
后人評說:
蘇轍:讀釋氏書,深悟實相,參之孔老,博辯無礙,浩然不見其涯。
黃庭堅:人謂東坡作此文,因難以見巧,故極工。余則以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筆皆超逸絕塵耳。
釋德洪:其文渙然如水之質,漫衍浩蕩,則其波亦自然成文。
晁無咎:蘇東坡詞,人謂多不諧音律。然居士詞橫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
王國維: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歷十子之流。
蔡嵩云:東坡詞,胸有萬卷,筆無點塵。其闊大處,不在能作豪放語,而在其襟懷有涵蓋一切氣象。若徒襲其外貌,何異東施效顰。東坡小令,清麗紆徐,雅人深致,另辟一境。設非胸襟高曠,焉能有此吐屬。
胡仔: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