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靈寶人傳統的祭鬼節日,同時,又是蕩秋千的文娛活動節日。清明節的前一天,村民們自發地結合一些有心人,自備木料、竹竿、繩子等物,在村里的空閑地上,綁架秋千,讓男女孩子和青年們,蕩辯玩樂。時當陽春,風和日麗。一群青年男女,穿紅戴綠,齊集秋千,競相蕩游;英姿颯爽,迎風飄蕩,一上一下,一伸一縮,男歡女笑,頗具樂趣。舊時有一首童謠唱道:“指甲草,紅丟丟,我在后院打高秋}高秋起,紅裙南,兩個小腳登上天”。表現了女性的自我贊嘗。
澗東蕩秋千會由來已久。做千花樣較多,規模較大,為鄰村所莫及。它突出體現了人們對精神生活的愛慕及鄰里和睦團結的氣氪。他們繼承前人的風格和技巧,自覺出錢獻物,齊心協力。架設秋千多處。計有單人獨蕩的“熊跌膘秋”,一至二人合蕩的“高竹竿秋”,二人生游的“撥輪秋”,四人坐蕩的“翻粱秋”,五人分蕩的“五門秋”,八人坐游的“八卦秋”等。形式占樸而驚險,吸引著人們的好奇心,故多反復玩樂而不忍離去。每年秋會期間,配有名戲助興,四方觀眾云集,游人如堵,倍加熱鬧。在靈寶清明節活動中實屬獨樹一幟。建國后,曾一度消沉,近年來又重新復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