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商丘 >> 秀美山水 >> 山水與品牌 >> 瀏覽商丘

古城復興夢圓正當時

2016/4/20 18:10:51 點擊數: 【字體:


  一所古代建筑是一部厚重的歷史著作,一座古城就是一幅跨越古今的歷史畫卷。古城代表的文化符號,也是一個城市的生命之根。五千年的歷史,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風雨,鑄就了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商丘。歷史的更迭和多次黃河泛濫,商丘古城歷經滄桑,文脈和格局延續至今,依然散發出光彩奪目的文化光芒。
 
  2013年5月份,商丘古城棚戶區改造正式啟動,擂響古城保護建設和復興古城的戰鼓。兩年多來,我市和睢陽區搶抓機遇,勇挑重擔,攻難克艱,主動作為,古城保護建設工作取得實質性突破,全市人民夢寐以求的古城夢正在變成現實……
 
  【歷史篇】
 
  生命之根、文脈之本,古城棚戶改造迫在眉捷
 
  商丘古城,是商丘城市的生命之根、文脈之本,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不斷代的古城之一,千年來薪火相傳不斷,巍然屹立于中原大地,堪稱中國古城池建城史的天然博物館。
 
  商丘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歷為名都大邑。商都南亳,周封宋國,秦建睢陽,漢筑梁園,隋唐宋州,北宋南京,明清歸德。幽幽文脈流傳古今,名宦學士代代輩出。
 
  基于多年的文獻研究,美籍華人考古學家張光直先生堅持認為商丘地區是探索先商、早商文明的重要區域。張光直和中美聯合考古隊在商丘近十年的“尋商探宋”,在現存的歸德府城地面下,從上到下依次發現了明弘治十六年前的睢陽舊城、北宋應天府城、隋唐睢陽城、秦漢睢陽城,以及周代宋國故城等共六座“城摞城”。商丘歷代古城基址三千多年不移,驗證了張光直先生的觀點:“不同于西方突變、斷裂的文明發展模式,中國文明呈現連續性模式。”
 
  2015年12月,“商丘古都文化研討會暨中國古都學會2015年年會”形成的共識中已經認定:“商丘是中國古代重要的都城之一。五帝之一帝嚳和商先公先王多在商丘一帶活動;這里是商湯都亳所在地,是春秋戰國時期宋國的都城、兩漢時期梁國的都城和南宋王朝第一個都城,在中國都城發展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現存商丘古城,即明清時期歸德府城,重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距今已有500余年的歷史,風格獨特,外圓內方,脈絡清晰,格局完整,內城、城湖、城郭三位一體,保存完好,堪稱中國古城池建設的典范,是我國目前保存較為完好的府城之一。
 
  商丘古城城郭內總面積6.6平方公里,居民10.85萬人;其中磚城內面積1.13平方公里,居民3.8萬人,棚戶區面積84萬平方米。商丘古城保護利用涉及的棚戶區屬典型的城市棚戶區。古城內現存住宅多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下放居民、下鄉知青回城所建,見縫插針、布局混亂、形式簡陋,亂搭亂建嚴重,建造年代早,建筑密度大,房屋破舊低矮,通風采光差。雖有部分建筑進行了翻新改造,但基礎設施不完善,缺乏供暖、供氣設施,雨污合流,無衛生間,公共廁所多半為旱廁,道路曲折狹窄,存在嚴重的消防隱患,形成了集中成片的棚戶區。城內居民生活環境和其他區域形成較大反差。古城內10萬居民更是迫切要求改善生活條件,積極支持古城保護建設,促進旅游產業快速發展,成為古城利用的受益者。每年“兩會”期間,市、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要求對古城棚戶區進行改造的呼聲很高,古城棚戶區改造工作迫在眉捷。
 
  【啟動篇】
 
  名城保護、延續格局,古城保護建設拉開大幕
 
  多年來,我市和睢陽區歷屆黨委、政府都非常重視古城保護利用工作,在基礎設施、街區改造、風貌保護、文物修繕、景點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才使得商丘古城三位一體的格局和城內街道的布局沒有改變,保留到現在的狀況。但我們還應該看到古城的現狀和問題,對明清古城以前的歷代古城缺乏認識和保護,明清古城建筑環境、景觀環境、生態環境的混亂和退化,以及對古城豐厚歷史文化資源的利用意識不強等,導致商丘古城與國內其它古城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基于這樣的背景,2013年5月份,新華社古城保護調查小分隊對商丘古城進行深入調研后,在第1842期國內動態清樣發文反映,這座漂浮在水面上的“絕版古城”面臨著民生改善與保護利用“兩難”的尷尬境地,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關注。時任住建部部長姜偉新,省政府省長謝伏瞻、副省長張廣智等領導相繼作出重要批示,住建部和住建廳有關領導及專家先后到商丘古城進行專題調研,對古城保護、改善民生等提出明確要求。2013年5月底,國家住建部規劃司會同住房保障司、城建司聯合對商丘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情況進行現場調研,調研組對商丘古城獨特的格局和價值給予充分肯定,認為古城保存還比較完美,特別是空間尺度保存完好,在城里基本沒有超過三層以上的建筑。同時調研組指出古城基礎設施確實太落后,居住壞境確實太差,房子確實太擁擠。調研組要求堅持名城保護與民生改善相結合,改善基礎設施,優化生活環境,開闊思路,拓寬渠道,多種方式解決名城保護問題,把現有的格局延續下去,把風貌保存起來,實現可持續發展,讓這個古城重新煥發青春。同時,調研組也鄭重提出,如果商丘古城再不進一步加大保護力度,按照現在的情況發展下去,那么在下一次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巡查的時候很有可能被摘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帽子。
 
  2013年5月份,古城棚戶區改造和古城保護建設正式拉開大幕。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規格的古城保護建設指揮部,由商丘市發展投資有限公司代表市政府與睢陽區政府聯合出資成立了商丘市古城保護開發建設有限公司,作為古城棚戶區改造的投融資平臺和建設主體,全面負責古城棚戶區的拆遷、搬遷、土地整理、整體規劃和實施建設。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多次到古城調研指導,現場辦公,對古城保護建設提出具體要求和指導意見。
 
  【發展篇】
 
  保護利用、民生改善,強力推進古城保護建設
 
  在古城保護建設工作中,睢陽區始終以改善民生為根本,以科學保護、復原復興、永續利用為目的,堅持在保護中更新,在更新中利用,在利用中發展,一手抓保護利用、一手抓民生改善,舉全區之力,匯全區之智,強力推進商丘古城保護建設和棚戶區改造工作,開創了古城保護建設史上的新征程。
 
  一是奠定了基礎。我們牢固樹立可持續保護原則,遵循“地下古城地面化,地上古城故事化,古老文化時尚化,時尚文化產業化”這一理念,高起點編制規劃,委托同濟大學、中國建筑設計院分別編制了《商丘古城旅游區歸德府城修建性詳細規劃》和《商丘歷代古城遺址保護與利用規劃》。《商丘古城旅游區歸德府城修建性詳細規劃》以古城為核心,突出了順應自然、延續文脈、修舊如故的穿越時空性規劃理念;《商丘歷代古城遺址保護與利用規劃》覆蓋面積達46平方公里,突出了大生態、大文化、大布局、大旅游的前瞻性規劃理念。兩個規劃已經市規劃委員會評審通過,為以古城為核心輻射周邊46平方公里的商丘古城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可持續發展留足了空間、提供了遵循。
 
  二是拓展了空間。按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要求,在注重保護歷史街區、傳統文化、文脈肌理的基礎上,適當為遺跡修復拓展空間,分期分批進行房屋征收。截至目前,古城磚城內、南關、居民安置區三個區域征收房屋基本完成(共6300戶96萬平方米);東關片區信息采集已完成(6000戶55萬平方米),已簽訂房屋征收協議1800戶,完成拆遷500多戶。去年5月份,睢陽區啟動了古城內南半城的房屋征收工作,城隍廟和仁義胡同片區拆遷工作已完成。
 
  三是改善了民生。古城棚戶口區改造一期安置工程位于應天路以南、明倫路以北、紫荊路以東、九州路以西,占地648畝,總投資16.8億元,建設面積116萬平方米,可安置居民約8000戶。一期安置工程分5個地塊依次啟動建設。5號地(共17棟樓、高度18層)10棟樓主體封頂;4號地(共15棟樓)7棟樓主體封頂、6棟樓進行12至17層主體施工;3號地(共20棟樓)18棟樓進行5至10層主體施工;1號地正在做進場前的準備工作;2號地(商業)圖紙設計已完成,正在進行造價評審。
 
  四是展示了形象。實施歸德府城墻維修加固工程,爭取國家專項資金計劃1.7億元,目前已到位7700萬元。目前實施的為南城墻東段和東城墻南段長1100米的實驗段,2014年6月份已全面展開,實驗段主體已完工,順利通過省文物局驗收,春節后城墻四周全段開工建設;陳家四合院項目主體工程完工,占地35畝、總投資3200萬元,共修復6個四合院196多間房屋,展現了昔日城內四合院的建筑風貌的修復后的陳家大院,作為商丘古城整體規劃中“翰林天下”文化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外開放;城隍廟和仁義胡同項目施工圖紙設計已經完成,招標工作已經啟動。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每一個項目明確負責人,專門負責項目的實施,保證了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五是做實了保障。在融資方面,我們一是向金融機構爭取貸款支持,爭取到國開行21億元古城棚戶區改造貸款支持,古城棚戶區改造三期(東關片區)13.8億元貨幣安置貸款順利通過省開行和國家開行評審;與中信銀行簽訂了3億元貸款戰略合作協議,浦發銀行1.8億元貸款已獲總行批復;向鄭州銀行申請發行企業債3億元。二是積極向國家爭取專項資金支持,爭取到城墻維修加固國家專項資金計劃1.7億元,1.6億元棚戶區改造中央補助資金和2.6億元古城基礎設施中央專項資金已經到位。三是多方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古城保護建設。強力推進項目招商,設立了戰略合作發展部,專業開展古城對外招商推介工作。本著專業的事情讓專業人做,與全國最大的運營策劃公司世聯行房地產顧問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具體負責古城保護開發的營運、業態、招商、效益等方面的策劃,通過前期多次對接,合作非常順利。
 
  六是形成了共識。通過印制宣傳頁、懸掛宣傳條幅、出動宣傳車、入戶宣傳、召開戶主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棚戶區改造搬遷安置的優惠政策。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工作簡報、手機短信等三大平臺,及時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在《商丘日報》等權威報刊刊發專版,提高了全社會對古城保護重要性的認識,營造了古城保護建設的良好輿論氛圍。加強古城文化探索和研究,組織了王立群、王大有等國內知名學者和權威專家開展學術研討、百家講座、高峰論壇等活動,舉辦應天書院大講堂系列講座,形成了一系列古城文化理論成果。
 
  【愿景篇】
 
  文明傳承、生態載體,千年古城將獲涅槃重生
 
  2015年5月14日,市委書記魏小東到古城調研時指出,睢陽區要有歷史責任感,把古城保護利用好,打造成為商丘城市建設的亮點。10月10日,市委書記魏小東再次到古城調研時指出,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金三角”的發展戰略,把古城作為商丘城區發展的重中之重,古城文化旅游片區不但承載著文明傳承的職能,承載著文化旅游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商丘生態建設的載體。睢陽區要著眼全市發展大局,系統規劃建設運作。
 
  2015年5月18日,市長李公樂調研古城時提出,力爭通過5年時間展示古城保護建設新成果的工作要求。
 
  市委、市政府把古城保護建設納入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布局,將古城文化旅游區、高鐵商貿區和商務中心區確定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金三角”,確立了古城保護建設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地位,古城保護建設已經納入全市“十三五”的大盤子。
 
  睢陽區確立了大力發展以古城文化旅游為主導的第三產業的基本思路,在新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上,堅持以商丘古城為龍頭,以商文化、火文化為兩翼,以46平方公里文化產業園區為支撐,以大沙河、古宋河生態游為后發動力,讓睢陽旅游在新一輪發展大潮和承接產業轉移中整體躍升,異軍突起。
 
  我市和睢陽區堅持在保護中更新,在更新中利用,在利用中發展古城,古城保護和建設的各項工作正在扎實推進,正在著力打造“文化古城、特色古城、產業古城、生態古城”這“四個古城”。在工作重點謀劃上,將以商丘古城為引領,加快新型旅游產業化發展。
 
  一是統籌推進古城文化旅游園區打造,依托商丘古城在全市經濟發展中的“金三角”戰略地位,突出抓好46平方公里商丘古城文化產業園建設,注重文化傳承、業態植入、生態改善,統籌推動我區文化旅游事業向縱深發展。二是推進古城保護項目建設,加快歸德府城墻四周維修加固工程;全面實施東關片區房屋征收,啟動東南城湖拓寬工程;加快古城特色商業街區建設,重點抓好城隍廟街區、仁義胡同街區、現代工業遺產園、歸德府衙等項目建設;保護遺存古民居,做好陳家大院業態植入和包裝運營;精心謀劃項目,加快商丘海洋館建設。三是持續深化古城保護建設規劃,起草完善《商丘古城保護利用條例》,促進古城保護利用人大立法工作;啟動《商丘古城文化產業園》修建性詳規編制,統籌推進古城文化旅游片區生態保護。四是創新古城招商模式,探索土地利用、資金籌措新模式,爭取國家各類專項資金支持,加強與金融機構戰略合作,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古城保護建設。五是加大古城宣傳推介力度,繼續開展應天書院大講堂等活動,協助辦好2016中國·商丘國際華商節。加大資金投入,完成旅游信息化平臺和數字化管理系統建設,啟動運營豫東游客集散中心。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古城保護建設的關鍵一年。在新的一年,我們堅持城內動、城外控,嚴把項目建設時間節點要求,全力推進商丘古城保護建設,從而實現以古城的保護利用帶動全區文化旅游產業快速發展,進而拉動全區第三產業快速發展,以景點的建成和啟動,促使整個古城快速投入運營,早見效益,力爭用5年的時間向全市人民展示古城保護建設新成果。
 
  “十三五”期間,我市和睢陽區將凝聚合力突出做好古城保護與利用。充分挖掘古城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凝聚全區合力,突出做好古城保護性建設與利用,著力打造“文化古城、特色古城、產業古城、生態古城”,建設全國知名歷史文化名城;著力發展以古城為特色的生態文化旅游產業,使其成為推動睢陽區產業轉型的龍頭產業、支柱性產業。“十三五”末,46平方公里的古城遺址文化產業園初具規模,古城核心區業態初現,古城文化旅游產業所帶動的綜合經濟收入達到80億元以上。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古城保護建設已經開啟新的征程,全市人民為之期待,社會各界關心注目。我市和睢陽區一定會牢記責任,不辱使命,把古城保護好、利用好、建設好。讓這座千年古城在涅槃中獲得重生,真正把商丘古城打造成中原大地上一顆熠熠生輝的文化明珠!商丘古城,將朝著建成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旅游目的地”這一宏偉目標不懈努力。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光明網(2016-01-31)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將來,游人可在古城城墻上走一圈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