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王立群認為,劉邦出身于當時的“下層社會”。劉邦的祖先,地位到底有多低下?劉邦能在7年之內亡秦滅楚,憑的是什么?史學家對他如何評價?
布衣皇帝
為建功立業,參加“公務員考試”成為亭長
眾所周知,劉邦是歷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正如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王立群所說的那樣,劉邦出身于當時的下層社會。
發跡前,他是家鄉有名的無賴,不干農活,不置產業,不愛讀書,游手好閑,是父親眼里“最不成器”的兒子。
不過,因為祖上兩代都樂善好施,劉邦也繼承了這種俠義之風,胸襟豁達。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出人頭地,也渴望到外面的世界建功立業。
于是,30歲的劉邦,參加了當時秦國組織的選拔基層地方小吏的“公務員考試”,順利通過后,他成為泗水亭長,相當于現在的村官。
如果是在太平年代,劉邦也許混一輩子,也當不上沛公(秦時的縣令稱為公)。然而有一些機遇,往往是以風險開頭的。
公元前212年,45歲的亭長劉邦押送一批徒役趕往驪山,徒役大半逃散。在刑法嚴酷的秦朝,失職大罪難逃一死,劉邦索性將徒役全部釋放,自己也從此亡命天涯。
斬蛇起義
在永城芒碭山隱居三年
從發跡到奪取天下,劉邦的整個人生經歷,與河南不無關系。
一些徒役覺得劉邦很仗義,決定跟著他亡命天涯。在前往芒碭山的路上,發生了著名的“斬蛇”事件。如今,在河南永城芒碭山附近,仍有一個“斬蛇坡”,而永城也被史學家認定為“漢興之地”。在芒碭山,劉邦一待就是三年。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劉邦也率眾返回家鄉起義,被推舉為“沛公”,聚集了兩三千人。在當時楚地,幾千人規模的反秦隊伍數不勝數,劉邦決定帶人投奔項梁。
后來,項梁在與章邯交戰時死去,楚王熊心有意削弱項羽勢力,派項羽北伐進攻秦軍主力,派劉邦西征關中,訂立著名的“懷王之約”。劉邦在西征關中的過程中,先后占領大梁、軒轅、平陰、陽城、犨、宛、丹水等地,順利進入關中,秦朝很快滅亡。
然而,當時劉邦的勢力,無法與項羽相提并論,他也沒能如愿成為關中王,而是被封到較為貧瘠的巴、蜀和漢中,成為“漢王”。
用人有道
因人成事,也因誅殺功臣而速死
后來,劉邦趁東方不平靜時出動,開始了與項羽長達四年的戰爭,并最終取勝。
公元前201年,劉邦正式稱帝,國號“漢”,定都洛陽(后在婁敬的建議下遷都長安)。就這樣,劉邦成了歷史上第一位由平民變為皇帝的人。
劉邦最終取得天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幸運。而他最幸運的,就是身邊聚集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不過,這種幸運的基礎,正是他用人有道。
劉邦部下有著名的三杰,首推張良,次之蕭何,然后是韓信。王立群認為,作為謀士,劉邦幾乎所有的重大策略,都是張良幫他制定的;作為老鄉、老朋友、老戰友,蕭何在舉薦人才、經營后方等方面功不可沒;而“兵仙”韓信,則幫他奪取了大半個天下。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正如韓信臨死前所說的那樣,劉邦稱帝后,為了鞏固統治,將先前封的7個異姓王一一消滅。
劉邦在誅殺功臣這方面,為以后的開國皇帝們開了個“壞頭”。
而他本人,也在親征英布的過程中中了致命一箭,加速了自己的死亡。
西漢影響
西漢王朝的歷史影響
怎么褒揚也不為過
王立群評價,劉邦做了8年皇帝,取消了秦朝的嚴刑峻法,制定了一系列順應歷史潮流的政策,使得民心凝聚,國家鞏固。
漢文帝、漢景帝在位時,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社會經濟穩步發展,文學、史學、藝術和科技等領域的成就輝煌燦爛,史稱“文景之治”,奠定了漢代興盛的基礎。
西漢中期,漢武帝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對中國兩千年封建社會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拓展對外交往,絲綢之路隨之產生。
持續了200多年的西漢王朝,對中國歷史影響十分深遠,以至于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就被稱為漢族,常用的字也被稱為漢字。
諸項第一
史學家認為,劉邦創造了中國歷史的諸項第一:
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
第一位御駕親征而統一天下的皇帝。
第一位發明“招降納叛”和“統一戰線”軍事戰略戰術的皇帝。
第一位以“休養生息”為國策從而在全國大力發展經濟的皇帝。
第一位“釋放奴婢”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奴隸制度、解放生產力的皇帝。
第一位在全國范圍內實行“輕徭薄賦”政策、實行“十五稅一”低稅率的皇帝。
第一位推行“量吏祿,度官用,以賦于民”的財政支出緊縮政策,提倡節儉的皇帝。
第一位制定禮儀從而鞏固皇權的皇帝。
第一位下“求賢詔”廣招人才的皇帝。
第一位寫詩的皇帝,其作品《大風歌》被譽為“千古人主第一詞”。
第一位祭祀孔子并重用儒生的皇帝,從而為漢朝及后世以儒家文化為主體治國思想奠定了基礎。
第一位以孝治理天下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