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彩繪放異彩 古建筑重生
2013/8/9 10:03:0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中國古建筑之精美,常常用“雕梁畫棟”來形容,講的就是建筑彩繪的技藝,而其中的佼佼者,便屬河南的朱氏彩繪。河南的少林寺、白馬寺、湖北的武當山道觀……無不有朱氏彩繪的作品。內地古建筑專家秦曙光更大贊:“這種工藝可使傳統彩繪3D化,除故宮的專家外,只有朱家培養的彩繪師能掌握。”今年4月,朱氏彩繪正式申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港文匯報記者探訪朱氏彩繪當代傳人,了解這一技藝的傳奇! 鱿愀畚膮R報記者程相逢 戚紅麗 實習記者高匯 河南報道
據了解,朱氏彩繪起源于清末,已有100多年歷史,歷經五代人的精心培育的朱氏家族,形成了其獨有的藝術特點,一脈相承至今。是因為其有著百年不傳獨到之秘,河南省古代建筑研究保護所秦曙光所長表示,朱氏彩繪的絕活“能在幾公分的紙和木板上瀝出頭發絲般的云龍和花鳥異獸,使繪出的圖案像淺浮雕一樣富有立體感” 。
云龍武將 泥塑神形兼備
記者在朱氏家族女主人陳學蘭的家里看到她用“瀝粉、焊線”工藝為當地城隍廟繪制的云龍“小樣”,金色的邊框鼓出,像是焊上的金邊,金箔、顏料、桐油等混合而成的“瀝粉”,用專用工具擠出,厚薄不一的圖案就有了立體感。 不僅如此,朱氏彩繪在泥塑、壁畫造型及施工藝方面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如其在泥塑武像固定盔甲衣飾方面用九個吞頭在頭、脖子、腰等九個部位及用麻線、鐵絲在十八個地方把衣服扎起,固定衣飾形狀,俗稱“九吞十八扎”;及佛像衣紋中的“兔耳折”、“棉油松香制眼球”等傳統技藝手法更是不傳之秘,雕塑出的泥塑立體感很強,神形兼備,走近雕像讓人有種被透視的感覺。
李白故居 修復震區文物
2008年汶川地震后,位于江油的李白故居受到了嚴重破壞,河南省古代建筑保護研究所所長秦曙光親自點將帶隊,由朱氏家族完成對受損文物的修繕。這項工程繁瑣復雜,其中包含的整體彩繪、油飾、吊頂等工程對維修者要求甚高。朱氏家族憑著高超的藝術手法和獨特的施工工藝,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受到了國家文物局、河南省文化廳等主要領導的高度贊揚。
秦曙光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朱氏彩繪之所以今天名揚四海,正是因為其有著百年不傳獨到之秘,朱氏彩繪的“瀝粉焊線”工藝堪稱彩繪中的絕活,在國內享有盛名,“能在幾公分的紙和木板上瀝出頭發絲般的云龍和花鳥異獸,使繪出的圖案像淺浮雕一樣富有立體感”。
關帝岳飛 挑袍舞錘俱備
除以上這些獨特的工藝手法外,“朱氏彩繪”還講究根據不同的建筑、場合繪出不同的圖案,比如河南的太昊陵主要建筑畫龍,而女媧殿主要畫鳳,關帝廟主要畫“關公挑袍”,岳飛廟主要畫“八大錘”等,得到國內業界專家的高度認可及肯定,已故國家文物局原高級工程師祁英濤,在1984年看過鄭州城隍廟的彩繪和中岳廟的鎮殿將軍泥塑后,揮筆題詞“朱氏彩繪 中原奇葩”;原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副館長、高級工程師馬瑞田題詞“五代世家”、“巧奪天工”!驹瓨祟}:朱氏彩繪放異彩 古建筑重生】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文匯網 2011-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