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黃泥詮釋百味生活——訪中國泥塑藝術大師張振福
2014/7/24 18:10:1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琴棋書畫有著陽春白雪般的高雅與尊貴,接觸久了偶爾也想換換口味,突然一股清新的泥土芬芳撲鼻而來,著實讓人心曠神怡。河南省鄲城縣“泥人張”—張振福的作品原材和題材也許有“下里巴人”的影子,但其作品往往能折射出昂揚向上的旨趣,不禁讓人頷首稱好,拍案叫絕。
初見其人,在一個將要撤展的展會上,陳列在木架上那憨態十足的泥塑人物吸引了眾人的眼球。鄲城“泥人張”完全沒有注意到有人對他的“泥娃娃”愛不釋手,依舊聚精會神的雕刻他的世界,可是一談到泥土怎么也可以變化出這么溫馨的畫面時,外相木訥的張振福開始了連珠帶炮般的侃侃而談,這一態度的急驟轉變足以稱重泥土在他心中的分量。
據張振福介紹,取材于鄭州花園口黃河邊的淤泥,美名為“黃河千年澄泥”。這種黃河泥粘性好,造型準確,不易變形。完成一件作品往往要經過取泥、晾干、粉碎、水浸、打泥漿、過濾等若干繁雜程序。臟兮兮的泥土有利用價值嗎?可是當看到一個個用黃泥捏造出來的人物時,你的答案還會那么肯定嗎?
他的作品特色鮮明,人物表情豐富,本土氣息濃厚。題材來自社會底層的豫東農村人物,往往捕捉生活中最具動感和情趣的瞬間。造型樸實、夸張,“瞇著小眼,咧開大嘴”是其標志性動作。這樣的定格看似傻呵呵,其實是豫東農民的生活哲學——苦盡甘來、知足常樂。
張振福就是用帶有泥土芬芳的藝術形式真實再現了豫東地區農村的生活場景,客觀記錄了那片土地上的喜怒哀樂。用精湛的藝術詮釋平凡農民的偉大,用“淤泥”留住了漸行漸遠的豫東民俗風情,用心觀察、體會、雕刻生活、這也許是鄲城“泥人張”的初衷吧!淤泥也能成為藝術品走進世人心中,不得不感嘆:非是不堪為器用,都因良匠未留心。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工藝美術網(201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