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氏家族:榮耀潁川一葉舟(上)(2)
2013/9/26 15:27:0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時代背景
從一介布衣平民躍身為登峰造極的貴族門閥,面對褚氏這一華麗涅槃,起初筆者驚嘆于天佑這福澤之家,致使賢良子弟層出不窮,推動家族興盛至此。但隨著閱讀史料,筆者發現在此背后更有著宏大的歷史背景:
西漢中后期,中央政權對地方掌控力衰落,土地兼并日趨嚴重,逐步形成豪強地主勢力。它們從占有大量田地、依附農民的地主,逐步發展到擁有武裝私兵、商業貿易的城寨,形成一個個封閉式的獨立王國。與此同時,這些豪強家族中陸續有子弟成為著名學者、政府官員。于是,勢力、權利、文化三者匯集,形成了勢力盤根錯節的大家族。 至東漢末年,國家分裂和中央集權的削弱,已經遏制不住豪強地主勢力的發展。魏晉時期的舉孝廉、九品中正制、任子制等制度,使大批地主子弟憑借家世出身參與政權,甚至逐漸控制了選舉推薦官員的渠道,逐步形成門閥政治。
公元316年,匈奴滅內訌后勢力大損的西晉王朝,建立漢國(前趙)政權,自此神州進入長達273年的南北大分裂時代。逃至南京的新興東晉王朝,借長江天塹偏安一隅,皇權衰弱,甚至需要靠士族大姓的支持才能維護統治。此后南朝歷經宋、齊、梁、陳等政權均未有改觀。
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姓地主逐漸變成豪強宗族,詩書之家成為士林學門,官吏家庭成為官僚世家,而更可怕的是,三者常常集于一身,形成了“累世公卿”的士族。這種集財富、學問、政治權利、盛名、影響力于一體的大家族,經過一代代的積累,形成了一個個龐然大物,褚氏便是其中之一。
在這空前絕后的士族時代,各門閥為了維護既得利益,形成了鮮明的特點:一、不同士族通過聯姻的方式聯合在一起,抵抗傾軋,分享權利;二、極度排外,與庶族涇渭分明,甚至坐不同席;三、士族大多以家族利益為重,難免戀家忘國,在王朝更迭中往往以強者為風向標;四、大小家族牢牢控制權利中樞,致使社會流通空間僵化;五、子弟腐化嚴重。
家族文化
如上所述,專制皇權與強大士族的親密戰略合作關系,助使士族迅速崛起。但在最為紛亂動蕩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易代之爭頻繁、王朝內部的權力傾軋極端復雜。不管任何家族再怎么權勢滔滔,也避不過福倚禍伏的規律。一旦有新任暴力最強者出世,大多舊門士族都逃不過墜崖崩盤的命運。
然而褚氏卻作為一個異類出現,數百年間,它始終能游刃有余地應對各個新興王者,輕易化險為夷,并步步為營,處于各個王朝權力的核心。這顯然不是或天命,或僥幸,或某祖先手腕通天所能解釋。細梳褚氏家史,可歸納出其氏族文化的四個特點。
一 審時度勢 冷眼如炬
公元328年,東晉軍事實力派蘇峻因為不滿與中書令庾亮(潁川人)剝奪自己軍權,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中央軍隊潰不能敵。京都建康淪陷后,百官紛紛逃遁,待亂軍涌入皇宮,只余下宰相王導抱幼帝坐御床,時任禁軍高級軍官的褚翜等護衛一旁。亂軍威嚇褚翜等投降,這位膽略驚人的漢子反而厲聲呵斥:“蘇峻既然來面見君王,你們軍人膽敢無禮?”亂軍大駭,“由是兵士不敢上殿。”隨后蘇峻之亂被平,褚氏家族因誓死捍衛司馬氏皇權,與弟弟褚裒分別被封侯。
在這次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褚翜的兩個特點:一個是極有膽色,在亂軍圍攻之下,尚敢揚眉應對;一個是極有“眼”色,褚翜這一句簡單的呵斥,其實潛藏著他對時勢的清晰判斷——憑借招募流民起家的蘇峻,雖然掌握一定的軍事力量,卻沒有得到其他各大士族的認同。所以單打獨斗的蘇峻只敢樹起“清君側”的名義,卻不敢反東晉;而“單家”作亂觸犯皇權、打破各階層平衡,勢必遭到群起而攻之,蘇峻必敗。于是在背水一戰的絕境中,褚翜賭了一把。顯然,他賭贏了。
有其兄,亦有其弟。褚翜的弟弟褚裒為人沉穩謹慎,喜怒不形于色,在當時就被名士評為“有皮里春秋”。他先因哥哥褚翜功勞蔭及,25歲便得封侯。隨后以外戚(太后褚蒜子之父)身份進入權利中樞,但卻出人意料地放棄中央任職,選擇了向地方發展。“詔以為左將軍、兗州刺史、都督兗州徐州之瑯邪諸軍事、假節,鎮金城。”后有官員上奏,說褚裒是皇太后父親,提議拜他為侍中、錄尚書事(等同于宰相)。褚裒則“我是外戚,恐怕輿論責罵(亂政擅權),請求能夠為國家藩守邊疆。”于是改授他為“都督徐、兗、青、揚州之晉陵吳國諸軍事、衛將軍、徐兗二州刺史、假節,鎮京口。”永和初年,朝廷再一次詔褚裒回去,又被褚裒拒絕。(《晉書》本傳)
褚裒幾番拒絕進入朝廷中樞,并非真正的“懼獲譏嫌”,而是有著謹慎考慮:當時掌權的庾、桓、何、褚四大家族中,褚氏崛起時間最短,勢力相對弱小。坐鎮邊關,使褚氏家族避免了與其他權貴矛盾激化的危險,且占據了京口這一重鎮,起到了積累實力和制衡中央的目的。
褚翜、褚裒的這種應時變化的做法,開創了褚氏家族的現實主義家風:在此后王朝更迭頻繁,政治斗爭更加險惡,褚家人始終以一種高度的政治敏感和獨特的慧眼觀察時事,趨利避害,使家族利益最大化。
褚裒去世近70多年后,時至褚裒曾孫褚裕之、秀之、淡之三兄弟時,東晉王朝大勢已去。褚氏兄弟從現實出發,為了保存家族的勢力,在身為晉室姻親的情況下(恭思褚皇后即褚裕之胞姐褚靈媛),卻選擇了投靠劉裕,為劉裕謀權篡位積極奔走:《宋書》記載,褚裕之三兄弟盡忠于劉裕,四面征討,“力戰有功”。甚至為了獲得劉裕的信任,褚氏兄弟利用外戚身份作出令人發指之事:恭帝每生男嬰, 劉裕便命令褚氏兄弟殺掉,他們或誘賂宦官侍女, 或密加毒害, 前后不止一二次;后來恭帝被迫遜位幽禁,恐懼會被誅殺,與皇后(褚靈媛)共住一室。甚至親自做飯,防止被下毒。而劉裕為了斬草除根, 令淡之兄弟去探望褚后,褚后出別室相見,士兵隨即進入,獻毒藥于帝。
我們不知道褚氏兄弟或直接或間接殺掉自己外甥、姐夫時,是什么樣的心情?有沒有過猶豫?午夜是否輾轉反側?出身儒禮世家的他們背負著殺嬰、弒君的惡名時,是否會愧疚、痛苦、煎熬?但我們知道劉裕稱帝之后,東晉高門士族或抄家,或消退,甚至高官長者人頭砍落,子孫為奴為閹,妻女為婢為妓。而褚氏家族卻一直備受朝廷優待,地位反而進一步提高。(未完待續)(朱曉路)【原標題:褚氏家族:榮耀潁川一葉舟(上)】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國禹州網 201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