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漢末名士蔡邕家世及生平考述(3)

2013/5/15 9:18:24 點擊數: 【字體:

填塞街陌。
   
    熹平石經集漢隸之大成,剛柔相濟,雍容典雅,達到了極高的境界,不但在當時被奉為經學和書法的雙重典范,且流風所及,至為深遠。南朝梁武帝《書評》評論曰:“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如有神力。”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也認為:
   
    兩漢寫字藝術,到蔡邕寫石經達到了最高境界……石經是兩漢書法的總結(11)。
   
    其三,這段時間也是蔡邕全面致力于漢史修撰的時期,他“得備著作郎”,在東觀著述,《戍邊上章》一文稱“建言十志皆當撰錄,遂與議郎張華等分受之”。并主動承擔了其中最困難的部分,充分體現了他對自己史才的信心,“其難者皆以付臣。先治律歷,以籌算為本,天文為驗,請太史舊注,考校連年,往往頗有差舛,當有增損,乃可施行,為無窮法。”蔡邕承擔了《律歷志》這一部分,但由于律歷涉及天文、術數等方面,道至深微,具有較大的難度,他上表請求長于用算的劉洪與自己一起共同完成任務,“與共參思圖牒,尋繹度數,適有頭角。”至金商門之禍前,十志已基本完成[9],后來他流徙朔方時將其附在《戍邊上章》中,一并呈給了靈帝。他的《圣皇篇》和《女史篇》、《班固〈典引〉注》等,或也作于這一段時間!端鍟·經籍志》在《勸學篇》下有注云:“有司馬相如《凡將篇》,班固《太甲篇》、《在昔篇》,崔瑗《飛龍篇》,蔡邕《圣皇篇》、《黃初篇》、《吳章篇》,蔡邕《女史篇》,合八卷。”其中《圣皇篇》見《法術要錄》卷七《書斷·飛白》:“案飛白者,后漢左中郎將蔡邕所作也。……漢靈帝熹平年,詔蔡邕作《圣皇篇》,篇成,詣鴻都門上。時方修飾鴻都門,伯喈待詔門下,見役人以垔帚成字,心有悅焉,歸而為飛白之書。”從與之并稱的《凡將篇》、《太甲篇》等書來看,《圣皇篇》、《女史篇》或是同一類的字書!栋喙獭吹湟底ⅰ芬痪,尚保存在李善注本《文選》(12)中。
   
    其四,這段時間,蔡邕在政治上也表現得十分活躍。他不僅與黨人多有交往,也積極地對朝政事務發表個人見解,他屢次上書言事,針砭時政、抨擊奸佞,他的《歷數議》、《薦皇甫規表》、《陳政要七事疏》、《難夏育上言鮮卑仍犯諸郡議》、《幽冀二州刺史久缺疏》、《答丞相可齋議》等章表、封事,皆出自這一階段,充分證明蔡邕不僅在文學藝術上才華出眾,同時也是一位具有相當政治眼光的士子。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的蔡邕,無論是在思想還是言論上,都表現出了強烈的黨人色彩,這些,與他和郭林宗、度尚、羊陟、胡母班等人的交往具有密切聯系。
   
    光和元年,正在蔡邕忙于編撰漢志、上書言事的時候,由于災異頻現、禍難不斷,靈帝召楊賜、蔡邕等人至金商門答詔問災異,蔡邕一一切言直對,引起了靈帝的重視,特詔他進一步言事,在帝王一句“博學深奧,退食在公”的贊揚下,蔡邕遂“感激忘身”,將自己所想所見,一一陳述出來。其中,他還明確斥責了幾位他視為“國蠹”的奸佞之徒和尸位貪濁的大臣,這封“皂囊密封”的封事,被別有用心的宦官曹節、王甫等人泄露了出來。一時間,“其為邕所裁黜者,皆側目思報”,在這些人的聯合營構之下,蔡質、蔡邕父子遂以阿附黨人、誹謗公卿的罪名下獄,幾遭棄市,幸而經過大臣盧植、宦官呂強等人上書營救,得以保全性命,全家髡鉗流徙朔方。
   
     一場橫空而至的災禍,使蔡邕從東觀著述被打入了洛陽獄中,繼而又流徙到邊遠荒郡朔方,此時,最讓他難以割舍的,則是自己續修漢史的事業。在徙所邊患不斷、“烽火不絕”的情形下,他擔心自己史志成果會被毀壞、湮滅不傳,遂呈上了一封言辭懇切的章表,將已經大體完稿的漢史十志附在《戍邊上章》后面,上書靈帝:
   
    臣所在孤危,懸命鋒鏑,湮沒土灰,呼吸無期,誠恐所懷隨軀腐朽,抱恨黃泉,遂不設施,謹先顛踣,科條諸志。臣欲刪定者一,所當接續者四,前志所無,臣欲著者五,及經典群書所宜捃摭,本奏詔書所當依據,分別首目,并書章左。臣初被考逮,妻子迸竄,亡失文書,無所按請,加以惶怖愁恐,思念荒散,十分不得識一,所識者又恐謬誤,觸冒死罪。被瀝愚情,愿下東觀,推求諸奏,參以璽書,以補綴遺闕,昭明國體。章聞之后,雖肝腦流離,白骨剖破,無所復恨,惟陛下留神省察(7)。
   
     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己多年心血成果的珍惜,出于對續修漢史這一事業的渴望,身在流徙之地,蔡邕仍然懇求“愿下東觀,推求諸奏,參以璽書,以補綴遺闕,詔明國體”,甚至達到了“雖肝腦流離,白骨剖破,無所復恨”的地步!妒吷险隆芬晃,真實地表達了蔡邕此時的心愿,辭誠意哀,飲恨黃泉,死而無憾,其辭之哀,意之切,雖后世《出師表》、《陳情表》等文亦不能過之。
   
    同時,蔡邕居于朔方,也沒有廢止自己的著述,他撰寫了《月令章句》等篇章,并在《月令問答》一文交待此書的寫作緣由,曰:
   
    亦自有所覺寤,庶幾頗得事情,而訖未有記著于文字也。懼顛蹶隕墜,無以示后來聰直君子,而懷之朽腐,竊誠思之(7)534。
   
    由此可知,《月令章句》作于流徙時期,在這種“危險凜凜,死亡無日”的處境下,蔡邕對著述一事的堅持顯得尤為執著,可見儒家立言不朽的思想對他的浸潤之深。
   
     3.4 “幸脫虞人機,得親君子庭”:流寓江海的十數年
   
    金商門之禍,對蔡邕的打擊可謂極大,不僅下獄瀕死,全家髡鉗徙邊,在流徙的途中,酷吏陽球還派人追殺他,到了徙所,陽球又一次賄賂長官,意欲對其加害,幸好蔡邕素來的好名聲感動了刺客,才免于一死。
   
    陽球使客追路刺邕,客感其義,皆莫為用。球又賂其部主使加毒害,所賂者反以其情戒邕,故每得免焉。居五原安陽縣(3)。
   
     此時的蔡邕,對被漢代人反復吊詠過的三閭大夫屈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曾作有一篇《吊屈原文》寄寓自己的感受:
   
    迥隔世而遙吊,讬白水而騰文。……鸋鴂軒翥,鸞鳳挫翮。啄碎琬琰,寶其瓴甋;受嚤级л,執轡忽而不顧。卒壞覆而不振,顧抱石其何補!(7)
    
    忠而被謗,信而見疑,對蔡邕來說,“顧抱石其何補”,不僅是他對屈原人生的理解,也是他對個人遭遇的一種解脫和釋然。此時,他對政治已經喪失了希望和信心,唯一不能放下的,是他續修漢史的事業。
   
    《戍邊上章》一文連同蔡邕所附上的漢志十志, 使靈帝略生惻隱惜才之心,次年大赦黨人時,流放九個月的蔡邕終于被赦免,將返回本郡。然而,就在五原太守王智(中常侍王甫之弟)為他餞別的酒宴上,他斷然拒絕了王智的示好,當眾拂袖而去。這種絲毫不容茍且的態度激怒了王智,“智銜之,密告邕怨于囚放,謗訕朝廷。內寵惡之。又一次招致了內寵的忌恨,受到誣陷的蔡邕不敢回歸陳留本郡居住,只能亡命江海,流寓異鄉長達十二年之久。幸好就在他流亡不久,金商門之禍中欲致蔡邕叔侄于死地的大臣劉郃、陽球等人,因謀誅宦官一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文學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