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京華時報》總編吳海民:下個10年要三個給力

2013/7/9 14:54:55 點擊數: 【字體:

《京華時報》總編吳海民:下個10年要三個給力
《京華時報》社長吳海民(左)接受搜狐網副總編輯、新聞中心總監張帆(右)專訪

    訪談摘要:2001年的5月28日,北京街頭的報亭報攤上多了一份嶄新的都市報-《京華時報》,這份將自己定位為“北京人的都市報”的報紙如今已走過了十載春秋,十年后的今天,《京華時報》已穩居北京都市報第一陣營,同時也形成了自己一套獨樹一幟的報道風格和理念。在《京華時報》即將迎來這樣一個標志性的歷史時刻之際,《京華時報》社長、總編輯吳海民先生(以下簡稱吳)作客搜狐傳媒頻道總編訪談,與搜狐網副總編輯、新聞中心總監張帆先生(以下簡稱張)及搜狐網友一同暢談《京華時報》十年來的發展軌跡及報紙的未來規劃。

    張:吳總您好,首先祝賀《京華時報》5月28日迎來第十個周年紀念,首先請您先回憶一下,十年前的那段日子您在做什么?

    京華誕生記 它剛一問世 變是個成人了

  吳:十年前的5月21號是報紙第一次試刊,在這之前報社在一個月內緊急的招聘了三千人,他們報到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到郊外去軍訓。為什么要軍訓,因為大家來了互相都不認識,也沒有共同的文化,沒有共同的理念。這樣一支隊伍面臨著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迅速的融合。迅速按照統一的編輯理念,統一的辦報的思想,當時在北京軍區的電子對抗營去軍訓。當時條件非常艱苦,那個時候拿手機的人很少,都是BB機,要求一律關閉,和外界切斷任何信息,進行了整整一個禮拜封閉式魔鬼式軍訓。白天是走步,上軍姿,打槍等等這些軍訓項目,晚上是新聞及辦報方面的業務培訓。應該說現在主要的采編、發行骨干人員都是那個時候培養起來的。

  張:那么試刊的效果如何?

  吳:軍訓之后4月12號開始正式為試刊做準備,這時候離試刊就只有很短的時間了,當時我們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加班加點做內容。全社上下對這份報紙的期望都很高,希望它一開始就是一個成熟的報紙:當時我提出七個一步到位,一是一開始這個報紙從內容是完全成熟的報紙。二是一開始它就應該是版面足夠多的報紙,當時北京的報紙都是32個版,我們要求一開始要40個板。三是要一開始它就是一個日報,當時有些報紙是逐漸逐漸加刊增期的,先辦周三辦周五,我們《京華時報》一開始就要辦成一個日報。四是這個報紙的發行一下子切掉北京早報零售市場一半的市場。五是《京華時報》的廣告在創刊之日起就應該形成一定的規模,就應該有效廣告,就應該有現金收入。六是《京華時報》隊伍一開始就要有比較好的裝備,各種通訊手段,各種采訪的工具應該全部配上齊全。七是一開始和網絡并行,在創刊當天京華網就應該同時上線。短短的時間內,按照這七個一步到位的要求來做的。

  張:現在想起來會不會覺得這七個對自己要求太高了,比如零售市場占一半,比如廣告馬上形成規模會有收入盈利,會不會壓力很大?

  吳:是的,壓力很大,但是我們有明確的觀點。就是這份報紙一開始就應該是一棵大樹。一出生就應該是一個成人。

  在《京華時報》創刊之前,北京都市報市場基本上被瓜分完畢,在這種市場格局當中,《京華時報》想沖出來,慢慢長是不行的。必須一步到位,必須一下子撐開這一片天空,必須這樣做的。事實上,我們也都在幾方面也都實現了我們的目標。比如說報紙創刊當天我們就40個版。當時那個《北京晚報》只有32個版,那個時候《北京晨報》只有16個版,《娛樂信報》只有24個版。我們版面就足夠多,內容也還比較豐富。

   《京華時報》總編吳海民:下個10年要三個給力
《京華時報》社長、總編輯 吳海民接受訪問

    30萬份一售而空 刷新國內報紙創刊當天首發量紀錄

  張:聽說首發當日30萬的零售全部賣光了。這是怎樣辦到的?

  吳:要講發行,這里面有很多《京華時報》獨到的技能。比如說,我總結了幾條:一、先聲奪人,我們發行之前就應該把市場烘熱。烘熱市場的手段就是要向市民推銷,還未誕生的報紙。推銷的辦法就是做廣告。那個時候媒體給自身做廣告還沒有過,這是我們首創的!毒┤A時報》那個時候的廣告鋪天蓋地,比如說每個地鐵站的兩端都有《京華時報》的廣告,我們在北京的路牌大概是一千多路牌,那個時候北京城還小,相當密集。比如說車身廣告,那個時候大概有30多條公交線。

  當時的廣告投入很高,比如說廣播,交通臺、文藝臺,電視,北京電視臺。平面廣告,包括北青、北晚、環球、北晨都做我們的平面廣告,而且是提前一個月就開始做了。所有的廣告只有一句話:《京華時報》北京人的都市報。大家并沒有看到這張報紙,因為它還沒有誕生。但是通過廣告大家知道這張報紙就要誕生了,它是什么報紙?它是一個都市報,這是一點預熱市場,先聲奪人。

  還有促銷手段,我們的促銷無論從它的規模還是從它的方式都使北京市民感到意外,一是促銷的方式,方式我們當時是一份《京華時報》一瓶匯源果汁,當時一份報紙只有五毛錢,那一瓶匯源果汁兩塊錢。這種促銷方式在北京人看來不好理解,其實在其他城市,乃至國外,都是有先例的。比如當時的《蘋果日報》創刊當天就是一份報紙一個蘋果。但是在北京,大家覺得非常新鮮。這類新穎的促銷連續做了一個禮拜。

  我們在地點選擇上做到了一線兩點和一個面:當時覆蓋了地鐵一號線所有的地下站點,在地鐵促銷這是別人沒有做過的,這是我們主戰場。還有首都機場和西客站以及北京一百個小區,一號線,兩點首都機場、西客站,一個面一百個小區。當天我們30萬份額全部賣完了,這也創造中國報紙創刊當天首發量新的紀錄。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搜狐傳媒 2011年05月26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