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繼續發揮傳播媒體渠道優勢和傳播方式的優勢。傳統媒體傳播力主要通過發行、傳閱、轉載三個方面。比如說一家報紙傳播力怎么樣?標準是什么?發行量怎么樣?傳閱率怎么樣?轉載率怎么樣?在好的內容的前提下,發行量要靠強大的發行網絡,以及靈活的銷售手段來實現。傳閱率要靠對發行時間、發行范圍和讀者結構的優化來實現。轉載率也不是被動等來的,它也有賴于廣泛的聯絡和主動的推進。
比如在傳播范圍相對集中,目標讀者有效鎖定這些方面傳統媒體還是有難以取代的優勢。搜狐的網友很多,搜狐網友在哪里?全國各地,世界各地!毒┤A時報》讀者比搜狐網友少的多,但是我都知道在哪兒?它都在北京,門牌號碼我都知道,這就是它的集中,再一個目標比較鎖定,這就是它的優勢。現在我們還是要爭取最大的發行量,增加傳閱率,同時我們做了一些改進。
現在報紙的發行量和傳播力、影響力,其實也出現了一種偏離,過去是發行量和傳播力是可以劃等號的,現在其實劃不了等號。有時候發行量不是很大,但是借助于網絡放大了自己的影響,它得到更多的傳播。這個時候要研究新的問題,如何和網絡的合作,我們歷來不反對和網絡的合作,這是一個傳統的優勢要發揮的優勢。
二、要構建多媒體組合立體傳播平臺。單靠單一的傳播方式已經不行了,現在我們需要多種介質,多種形式,多種形態實現由單一到復合的傳播,由平面到立體的傳播,F在《京華時報》除了這紙之外還有京華網,還有手機報,還有Ipad、iphone、安桌版本,現在還有京華微博,還有京華周刊、京華圖書,京華視頻網站等等,已經變成這么一個多媒體傳播的格局。
但是按照立體平臺的建設沒那么容易,它需要一個產業鏈,它需要一個集團化的構建和管理!毒┤A時報》目前正在做這件事情,我們很快要成立《京華時報》傳媒集團,而且要求是全媒體的傳媒集團,這個目標今年就要實現,大概在十月份左右成立。要從單一到復合,從平面到立體,要從坐在那兒到站起來,這是傳播力的要求。
三、構建交互式的傳播平臺。過去傳統媒體傳播是單向傳播,讀者處于被動狀態,現在網絡都是雙向傳播,實現了受眾的深度參與。這個時候我們的傳統報紙應該改變自己,應該看到今天的受眾和過去不同,他不僅僅是單純的信息接受者,同時他們是信息的提供者,他們是信息的評論者,他本身就是私媒體,他是千千萬萬私媒體的傳播者,他是私媒體的記者和編輯,是他自己的總編輯了。這個時候我們媒體和讀者的互動就越來越重要。
傳統報紙過去互動有一個《編讀往來》,每周一個版參與互動,現在已經不行了,現在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了。要通過各種辦法,比如說網上論壇,比如微博等等,這種實現一對一的交流,實現溝通和互動。這樣的話,我們才能與受眾廣泛直接的交流,擴大傳播力。
四、構建信息N次放大的傳統格局。要不斷的放大,下來新興的媒體嚴重的擠壓到傳統媒體生存空前,但是它也給傳統媒體內容的傳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我認為這個當中,對于一個報人來講,有許多無奈,但是也有一些欣慰。
05年的時候,我講報紙的冬天來了,報紙為什么市場縮小了?因為被網絡侵占了,內容資源被網絡無償給占有了,大家都很生氣,很多報業集團聯合起來要拒絕向網絡提供稿件,還要成立供稿聯盟。其實我當時就寫了博客,我覺得這個聯盟的成立是不現實的,即使成立起來也是無效的,它不可能阻擋信息傳播的需求,事實證明是這樣的。
《京華時報》恰恰在這方面我們是比較開放的姿態,我們不是很消極的拒絕網絡的轉載,相反我們積極爭取網絡的轉載。而且《京華時報》可以和任何一家網站合作。我們只想爭取有更多的網絡合作,越多越好,我們借助網絡優勢實現N次放大,這樣我們內容就滲透到各個媒體,我們聲音也有所增大。這是我對傳播的理解,傳播力和影響力是不同的,它在內涵、外延都是有區別的,但是它是相關的。
下個10年“三個給力”讓《京華時報》更有力量
張:《京華時報》現在十周年了,在十年后的今天再出報紙的時候,您覺得《京華時報》會有怎樣的一個變化?
吳:我們《京華時報》十周年的時候,報頭就會發生一些變化。比如說我們報頭上的一行字就會變,原來那一行字是“《京華時報》北京人的都市報”,十周年之后字就會變成九個字了“公信力、影響力、傳播力”。
張:放了十年的這幾個字,北京人的都市報,現在變成了更抽象的,帶有報社理念性的口號了?
吳:對,這也是告訴讀者,《京華時報》我們是一個有公信力、有影響力的媒體、有傳播力的媒體。同時告訴我們自己,我們要使自己更有公信力、更有影響力,更有傳播力。
吳:媒體的公信力、影響力、傳播力,這三個力是密不可分是相輔相成的。公信力作為媒體的內在力量,它是影響力之源,它是傳播力之本,影響力它作為一種能夠左右公眾的力量,它是公信力的外化,它是傳播力的一種目標。傳播力是作為爭取和獲得更多公眾的力量,它是彰顯公信力的途徑,是擴大影響力的手段。我們《京華時報》的目標非常明確,我們要把這三種力量疊加在一起,融匯在一起,凝聚在一起,這樣《京華時報》就更有力量。
張:站在第二個十年的面前,您做出了怎么樣的總體規劃?
吳:我們下一個十年,有一個戰略目標。具體來講,是六個方面的打造:
一、打造具有公信力、影響力、傳播力強大的內容平臺,為我們以后的發展打下很堅實的內容基礎。
二、要爭取到報業市場更大的市場份額,甚至提出來要打造北京報業一家獨大的格局,這樣才為我們下一個十年發展打下堅實的市場基礎。
三、構建全媒體傳媒集團,用完善的媒體產業鏈,這樣為我們下一個十年的發展打下堅實的產業基礎。
四、打造現代化的傳媒上市公司,為我們下個十年的發展打下堅實的體制基礎和資本平臺。
五、打造一支優良的團隊,優秀的團隊,使它人才輩出,人才濟濟,為下一個十年的發展打下很好的人才基礎。
六、打造很好的京華品牌,使這個品牌成為在國內知名,在國外也有一些影響,甚至在國際上有一些影響京華傳媒的品牌。在這個品牌下實現我們業務全面的增長。
我們對未來還是充滿信心,《京華時報》十年目前狀態不錯,我們員工的精神面貌,整個集體的文化氛圍充滿了向上的力量,相信在第二個十年《京華時報》會有更大的作為。
張:最后代表搜狐祝《京華時報》十周年生日快樂,
吳海民:謝謝,非常感謝搜狐,搜狐這么多年給予京華很多的支持,我們之間也有很好的合作,還有謝謝搜狐的網友們,很多網友通過搜狐了解《京華時報》,了解《京華時報》的報道,也通過網上與《京華時報》實現很好的互動。有些網友也是我們的讀者。他們對《京華時報》很關心,過去關心,對未來也很關心,我要謝謝他們。
張:我們今天的訪談到這里,再次感謝吳總。【原標題:《京華時報》總編吳海民:下個10年要三個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