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簡介:
1987年至1993年任中國科學報總編輯,1993年至2001年任中國科學院京區黨委副書記、中國科學院機關黨委書記。現任中國科學院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理事。1981年胃癌手術后以頑強的毅力堅持文藝和科普創作。先后在全國各地報刊發表文學、新聞與科普作品2000余篇,出版詩集、散文集、傳記文學、電視文學、文獻劇本若干。另有長詩4首分別在中央電視臺、中央教育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2005年11月25日起,以郭曰方詩集《精彩人生——人民科學家頌》為主要內容的詩歌朗誦演唱會在清華大學等高校舉行,這是我國首次為歌頌中國科學家而舉辦的詩歌朗誦演唱會,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1993年《新聞出版報》、2004年《經濟日報》先后發表了長篇通訊介紹他的事跡。全國科普作家代表大會授予他“建國40年來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稱號。1994年被評選為北京市抗癌明星。多次榮獲“模范共產黨員”、“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主持人:張琨 中國科學院網站編輯
主持人: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中國科學院文學與科普創作協會主席郭曰方作客“科學在線”。2005年11月25日,由北京市科協、北京社會科學聯合會聯合舉辦的以您創作的《精彩人生——人民科學家頌》為內容的專場詩歌朗誦演唱會在清華大學拉開序幕,12月5日在航空航天大學也舉行了同樣的詩歌朗誦演唱會,都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據說,在5月到6月,在中科院也將在研究生院和中關村舉行這樣的詩歌朗誦演唱會,請您談談創作這本詩集的初衷。
郭曰方:好的。我在科學院已經工作30年了,很長時間以來,我都有這么一個想法,希望能夠用文學作品來表達對科學和科學家的這種熱愛。因為我覺得在科學院這么長時間,跟很多科學家接觸,我就發現我們科學家具有很多值得我們年輕同志學習的一些精神,包括他們的貢獻。我希望能夠用文學藝術這樣一種方式,為科學插上翅膀,讓它飛向青年人員當中。由于種種原因,我們很多的年輕人,對我們科學家所做的工作,以及他們做的貢獻缺乏足夠的了解,現在年輕人很熟悉歌星,隨便說幾個名字大家都很熟悉。
主持人:那天我看電視上,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有個調查,說你心目當中的英雄是誰,都是蘇有朋等這些人。
郭曰方:包括武俠的一些人物,但是對我們科學家確實了解得不多。但是,我認為恰恰在我們國家,在我們科學家身上所體現的那種精神,包括他們的民族精神、科學精神、愛國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精神,這些精神和優良品格,恰恰是我們民族的靈魂,尤其青少年應該學習。由于大家對他們缺乏了解,我們作為一個文學藝術工作者,就有一種責任,我深深感到我們科學家這種高貴的品德,他們這種高尚的精神,應該歌頌,應該讓他們走向青少年當中。因為原來在崗位上工作,沒有太多的時間,退休以后我就有比較充裕的時間來做這件事。我在《人民科學家頌》這本書里面已經講到了這一點。我希望讓我的歌聲插上翅膀,在藍天大地之間飛翔,讓我的詩情涌起浪花,在大海中激蕩,讓我的血液燃起篝火,照亮攀登的腳步,讓我的生命融入霞光,迎接新世紀的輝煌。這就是我要寫這本書的初衷。在2004年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春節晚會上,科技界、教育界的聚會,當時在釣魚臺,我寫的一首歌頌人民科學家郭永懷先生的詩,在社會上引起比較大的反響。當時播出完以后,很多的科學家、很多科技人員,包括我們院外的一些熟人,就給我打電話說,像這樣的科學家太值得歌頌了,為什么你不多寫一點,我說我正在寫。剛好廣西科技出版社,也就是這本書的出版社,總編輯覃春看到節目了就給我打電話說,太好了,幾乎是含著眼淚講的,你趕快給我們寫30多首,所以我有這么一個具體的出版社邀請我。大概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就把這本書完成了,交給她以后,很快就出版了。
主持人:有網友留言這樣評價您的科學詩:古希臘神話智慧女神雅典那說,“挽起你的弓吧,向相反的方向各射出一支羽箭。當它們在飛行中相交的時候,世界就不是原來那個樣子了!”其實科學和藝術就像雅典娜所說的兩支羽箭,這兩支羽箭飛越了遙遠、遼闊的時間和空間,如今果真在一點上相交了。近日,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在北京舉辦了您的科學詩的研討會,與會專家認為:您的科學詩“喚回了一種時代精神,具有巨大的鼓舞人心的力量”,您在創作之初已經預料到《人民科學家頌》會引起這么大的反響嗎?
郭曰方:首先我覺得這件事我應該做,我相信,科學家的這種精神會感染我們的年輕人,但是我沒想到會有這么大的反響。這不是因為我的作品寫得怎么好,主要我們科學家的事跡,他們的精神是非常感人的。我只是懷著激情如實地把它表達出來。畢竟我跟這些科學家很熟悉,我寫的這些科學家,我幾乎跟他們都有接觸,包括我們吳有訓副院長,你們可能連名字都不太知道,包括陳景潤、華羅庚、錢三強我們都很熟,他們這種精神如果青少年知道了會受感染的。當然我沒想到會有這么大的反響。特別是在寫的過程當中,已經去世的,比較好表達一些,還有很多健在的,我覺得分寸的把握是很難的,如果你拔高了,科學家會不高興的,科學家比較嚴謹、謙虛、謹慎,不能人為的拔高,但是也不能寫得低了,如果他的事跡不能充分的表達出來,我就沒充分盡到責任。現在看來寫得還是好的,特別是健在的一些院士他們看到了還是滿意的。我舉一個例子說明這個問題,王綬琯先生,他是新中國天文學奠基人之一,他看了以后,給我寫了一段話,其中有這么一句,“當置之座右,以激勵后來問天者”,他還說了一些客氣的話,這位老科學家人文修養是很高的。
主持人:您在詩集中歌頌了32位中國當代的科學家,他們都是中國科研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們身上體現的愛國、奮斗、獻身、敬業等精神,不僅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全人類共同的美好品質的體現,是任何時候都不應該被忘記的。但是現在隨著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有些人只看中錢,社會上也有一種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您覺得您的科學詩能夠像大家期待的那樣“喚回了一種時代精神嗎?能喚回多少?
郭曰方:正如你所說的,由于市場經濟的這種大潮的沖擊,在我們社會上普遍存在一種浮躁的心態,大家都很忙,每天靜不下來。好像都是在為錢,為利這個事情去奮斗。剛才你所講的只是一個過程。在我們科學家身上所體現的這種愛國、奮斗、獻身和敬業的精神,以及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那種傳統的美德,在他們身上就能體現出來。這是有強大生命力的,不會因為某一個過程,短暫的過程它就消失了。我們這個民族之所以偉大就偉大在這里。中華民族這種精神,世世代代是延續下來的,這一點是不得了的。中國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這么強大,跟我們國家民族的這種精神、傳統美德這是分不開的。它不會因為短暫的過程而被淹沒。當然,對科學家這種高尚精神的歌頌,光靠一個人、兩個人是不行的,要全社會大家都自覺地學習和繼承發揚這種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