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國新詩的源頭,就一般意義而言,無外乎三個源頭:一是翻譯進來的外國詩歌,經五四新文化運動,由這一源頭發端而來的新詩創作影響特別巨大,幾乎就是當代新詩的代名詞;二是中國古典詩歌尤其是唐詩宋詞,因為新詩是對這一巨大傳統詩歌的徹底反叛,從這一源頭進行借鑒和創作新詩的人數較少,無法與第一支隊伍相比較;三是中國民間文化尤其是民歌,這一源頭哺育了一定數量的新詩創作者,這方面的代表詩人,有寫出了民歌體敘事長詩《王貴與李香香》的李季、《漳河水》的阮章競、《趕車傳》的田間、《王九訴苦》的張志民、《趙巧兒》的李冰等等,但是自朦朧詩以后,這支隊伍的人數銳減,現在只有極少數人在實踐。
從這樣的視角來打量中國新詩,尤其是鄉土詩的創作,就極容易看清整個鄉土詩的面貌,也方便給詩人陳有才以準確的定位。
陳有才,這位1942年出生于河南固始的鄉村漢子,自60年代中期開始,以創作民間“五句子”山歌出名的“山歌大王”,致力于在鄉土詩的創作中吸收和融入民歌的有益成分,堅持幾十年的的新詩創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至今已出版20余部詩文集,有5卷本《陳有才文集》出版發行,獲得國內不少詩歌大獎,在中國當代詩壇占有特殊的位置,尤其是在鄉土詩創作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無論從堅持創作的時間來看,還是從創作的數量來看,乃至于在整個詩壇的影響力來看,就我所知道的范圍而言,陳有才是這方面創作成果最為杰出者,由此,我得出一個結論:陳有才,中國當代鄉土詩中的民歌之王。
這位民歌之王的那些敘事而抒情,質樸而深刻,親切而幽默的鄉土詩作,像從大別山飄出來的民歌,帶著自身特有的魅力和韻味,在詩壇和讀者中久久回蕩。
二
敘事而抒情的鄉土詩。抒情是一切詩歌的本質,詩不擅長敘事,敘事是小說和散文的功能。但是,在詩中有適當的敘事,能夠給抒情以強有力的支撐,使抒情建立在一種真實的世界之上,杜絕了空抒情,也杜絕了濫抒情和偽抒情,讓詩作變得真實,情感可信。在這個抒情至上的時代,詩人陳有才沒有盲目跟風,而是一門心思在自己熟悉的鄉土詩領域,抒寫屬于他自己的詩行。
鄉土是詩人陳有才創作的主要內容,民歌體一直是他創作實踐的主要詩歌體裁。無論是過去已經出版的二十余部詩集,還是這部《老娘土》詩集,絕大部分的內容都取材于中國的農村、農業、農民,只要看看他的詩歌題目,像《邪火》、《鬼推磨》、《拆廟記》、《鐵匠娘子》、《父親的“堂屋”》、《打麥場上》、《不怕夜的二伯》等等詩作,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整部詩集就是從泥土里直接撿拾出來的散發著濃濃鄉情鄉音的詩歌,讀起來感到真,感到樸素,樸素得像大別山不起眼的巖石和泥土。
請看詩人陳有才很看重并作為詩集名字的詩作《老娘土》:
查遍了所有漢語字/詞典/都沒有查出啥是老娘土/從小放學的路上/經不起路邊豌豆的誘惑/我四肢著地/兔進豌豆棵里/拼命偷吃豌豆角兒/最終吃成了四蹄朝天/一路放著響屁回家/肚子脹得我/順地打滾/母親驚嚇得臉色蒼白/連忙從老屋的山墻上/敲下來一塊墻土/砸碎了取一小撮/用開水沖了/讓我喝了下去/不一會兒/胃不痛了/腫脹也消失了/母親松了口氣/告訴我/這就是老娘土/從此一有空兒/我就對著屋山墻發愣/這以老娘命名的土里/有家鄉的日之精/有家鄉的月之魂/有我家人老輩的歡笑與憂愁/有我家世世代代的痛苦和呻吟/還有幾塊是我童年/點燈讀書時熏黑的啊/翻遍所有漢語字/詞典/都沒有查出啥叫老娘土
我卻在鄉村中藥鋪/那詞典一樣厚重的藥盒子里/找到了你啊老娘土/這是一部流傳千古的民間大詞典/老娘土像中草藥一樣/年年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這首敘事性的詩作,把我們帶回到詩人痛苦而又甜蜜的童年時代,我們仿佛看到一位放學回家的少年,或因好奇、或因饑餓、或因調皮貪吃了地里正在生長的生豌豆,“吃成了四蹄朝天……肚子脹得我/順地打滾”,慈愛的母親,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按照當地風俗,“連忙從老屋的山墻上/敲下來一塊墻土/砸碎了取一小撮/用開水沖了/讓我喝了下去/不一會兒/胃不痛了/腫脹也消失了/母親松了口氣/告訴我/這就是老娘土”。
在充滿貧窮而又辛酸的回憶中,詩人以極其簡練的敘述,給我們追述了老娘土的來源及其作用,讓我們讀著這樣的詩行,有一種對于泥土深深的感激之情,對于母親無窮無盡的懷念之情。
詩人陳有才的《我的第一百零一位乳娘》,讀來形象逼真,情感在樸實的敘述中,不經修飾的直抵我們的心靈。
我的第一百零一位乳娘/是我本家的一位嫂子……/我的嫂子有對驚人的乳房/鄉親們稱她為布袋子奶/那天媽媽抱我去吃奶時/嫂子正在和面 雙手沾滿面粉/她用手背將左乳房往后一甩/媽媽雙手托著我屁股蛋子/我趴在嫂子背上吃奶/吃累了我喘口氣 嫂子/把左奶收回 甩過右奶/我吃得十分貪婪順嘴角冒奶水/我對大乳房的崇拜就是從嫂子開始的/只要見著大乳房我都注目仰視/多少次差點被大乳房們當成流氓/從那時我就下決心 長大了/一定要找個大乳房的姑娘/讓我的兒女們頓頓都有飽奶吃/讓子孫們不要像我們這一代人/饑渴!欠奶!
這些明顯帶有陳有才成長和生活印記的詩行,蒸騰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彌漫著古樸的鄉村詩意,洋溢著淳樸的農民情感,給我這個先睹為快的讀者以強烈的沖擊,讓我像突然發現了一個詩歌原生態的富礦一樣,感到驚喜,感到震撼,感到過癮!
《啥叫幸福》這首詩作,詩人選取了每個學生都會經歷的上作文課的片段。同樣是上作文課,沒有詩歌才能的人,上一百次作文課,也寫不出一首詩作。而對于有寫作才能,尤其具有詩歌創作才能的詩人陳有才來說,就是完全是另一種狀態了。
語文老師出個作文題目/《啥叫幸福》 課堂上一片嘩然/老師 你說啥叫幸福/幸福是什么 幸福多少錢一斤……我在作文本上畫了一副速寫/一輛架子車上坐著/一個豐乳肥臀的女人/奶頭上吊著個孩子/一個五大三粗的男子漢/穿個粗布汗褂沒有領子 戴個草帽沒有頂子/一條由白變灰的汗巾/搭在他露出青筋的脖頸子/跑得腳后跟打著屁股蛋子/張大嘴巴像是吼著山歌/一條小花狗在架子車后面/一邊學著主人狂吠一邊拼命追趕/我在作文題目后面加個冒號/這就叫幸福/老師一看 笑著說/陳有才用線條代替文字/想象力還是滿豐富的/觀察生活也滿細致的/這是寫好作文的先決條件/但我們不是美術課啊/給六十分吧/好幾個同學圍過來看我“作文”/一個個目瞪口呆/只有同桌的二丫用乜斜的目光指一下畫上男人/悄悄地對我耳語“那就是你”/我用下巴指了指車上面女人/她紅著臉連看也不看我一眼/逃到座位上扭過臉不理我了
這首詩具有所有敘事文學的幾大要素:時間、地點、人物、情節,甚至情節的序幕、高潮和結尾都有。這樣的詩,也許有的讀者會認為不是詩,更不是抒情詩。但是,我覺得,這是一首詩,是一首敘事抒情詩,而且是一首少見的敘事抒情詩,只不過他所有的情感,都被詩人陳有才十分巧妙的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