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春風化雨育桃李——劉永生與他創辦的河南省豫劇一團鄲城縣實驗團

2013/8/8 18:31:51 點擊數: 【字體:

春風化雨育桃李——劉永生與他創辦的河南省豫劇一團鄲城縣實驗團
當代中國豫劇活動家劉永生

    2008年元月16、17、18日,在河南省豫劇一團香玉大舞臺上由河南省豫劇一團實驗團演出了豫劇現代戲《杜鵑山》、豫劇現代戲《朝陽溝》和一臺折子戲專場。這群平均年齡18歲、陣容強大、行當齊全、朝氣蓬勃、唱念做打四功俱備的新生代演員們的精彩演出轟動了鄭州。在三場的演出中,熱情的戲迷朋友們不但給以經久不息的掌聲,還涌向舞臺爭先恐后地和“小柯湘”姜美麗、“小雷剛”劉福強、“田大江”趙振方、“小銀環”鄭瑞娟、“小栓保”孟振華、“銀環媽”薛小妹、“栓保娘”李雙、“栓保爹”鄭磊、“老支書”楊保順、“小巧真”羅喜悅、“秦香蓮”吳亞男、“小韓琪”竇中河等合影留念。省會領導和戲曲界專家紛紛向河南鄲城縣文化局局長、該團藝術總監、該團創辦者劉永生表示祝賀,贊揚他為培養豫劇接班人做出了貢獻,為河南打造出了一個小百花豫劇團。19日,河南省藝術研究院還專為該團召開了藝術研討會。實驗團鄭州此行是一炮打響,因此被選中參加“2008年河南電視臺春節綜藝晚會”的演出。
   
    做為鄲城縣文化局局長的劉永生,對文化藝術有著廣泛的興趣:喜京劇,對京劇藝術流派淵源,耳熟能詳,如數家珍;愛文學,熟諳古典詩詞,唐詩名篇能吟誦數百篇;懂收藏,對中國書畫藝術欣賞和鑒別,受到同行的欽佩。更兼他個性張揚,自信執著,充滿激情,由他創辦的鄲城縣藝術學校,先是過渡為鄲城縣藝術團,如今又成為河南省豫劇一團實驗團。七年來的風雨歷程,在劉永生辛勤耕耘下,東風終于催開了百花!
   
    面對中國戲曲藝術的衰落,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促使這個文化局長要創辦一所藝術學校。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是當今世界的潮流。中國戲曲退出了文化霸主的地位漸漸衰落。面對嚴峻的現實,做為縣文化局局長的劉永生,本來可以保持順應自然的心態,把自己管轄的文化行業,按照上級文化部門的部署做好工作,也就心安理得了。然而,當他看到自己喜愛的戲曲藝術陷入了低谷,他痛心疾首。他在觀察著,思索著,探尋著。聽到有專家學者說,中華民族不滅,中國戲曲就不會滅時,他深有同感;《梨園春》的悄然火爆,使他激動萬分;由文化局和縣電視臺創辦的綜藝欄目《八仙過海》成為家鄉父老的精神食糧,他看到了戲曲的希望。不是心血來潮,也不是另有所圖,而是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促使這個文化局長要為民族戲曲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他召開會議,堅定地提出要辦藝術學校,繁榮和發展鄲城文化事業,培養新型的文藝人才。
   
    一言九鼎,雷厲風行,2001年10月16日,秋高氣爽,河南鄲城縣藝術學校正式開學了!培養這些對戲曲一無所知的農家子女成長為藝術新苗,他有著清晰的思路和開闊的視野。
  
    藝校開始了,60多名對中國戲曲一無所知的農家子女全部免費走了進來。在劉永生的關注下,小學員們按照傳統的“四功五法”進行著封閉式訓練。燦爛的春天,酷暑的夏日,飄香的秋天,嚴寒的冬日,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練基功,調弦,學習音樂知識和文化課。
   
    在創辦藝校的最初,劉永生就提出了辦學要求: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高品位,學生畢業后都能拿到河南省藝術職業學院的戲曲專業中專畢業證。劉永生在向北京、上海、鄭州和周口文藝界的朋友們探求辦學經驗后,把藝校的辦學理念概括為:勇于創新,追求卓越,立足傳統,貼近時代。辦學的目的和方向是用創新的精神培養新型的、合格的、優秀的藝術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具體的做法就是以學習戲曲為主,兼學舞蹈和歌曲;以學習豫劇為主,兼學京劇、昆曲、黃梅戲;文武并重;古裝戲、現代戲兩條腿走路。為此,他從鄭州請來了河南省豫劇一團和三團的藝術家,從河南省藝術職業學院請來了高級教師,從北京請來了中國京劇院、中國戲曲學院的藝術家,從北京和上海請來舞蹈家,從安徽請來了黃梅戲藝術家。他帶領著小學員們在長安街上漫步,在長安大戲院看戲,在老舍茶館看表演,與京劇藝術家們同臺演出。他帶著孩子們走入京劇表演藝術家的家中面對面地交流和學藝。這群農家子弟太幸運了,遇到了一個好局長劉永生,請進來的藝術家們教給他們了真本事,走出去見世面又擴大了藝術視野,提高了鑒賞水平,豐富了人生閱歷。
   
    百川入海,融會貫通。看到小學員們在健康成長,藝術日益進步,劉永生笑在臉上,喜在心中。他監督著孩子們練功、學文化、排戲、演出,總是堅持到十點或者更晚才回家,愛妻埋怨他說,到底是文化局長還是藝校校長?他回答很干脆,不講當啥官,就論干實事。難怪有人說,縣級的學校,省級的水平。
   
    現在的豫劇舞臺上,重唱輕打,可以說,很少有劇團能夠演出唱念做打并重的革命樣板戲《杜鵑山》,所以當省會的領導、專家和觀眾看到了實驗團孩子們的演出后,一個個興奮不已,這么多年沒見到過這么精彩的武打場面了!是呀,沒有過硬的基本功,敢演這部戲么?這就是劉永生在征求北京、鄭州的表演藝術家的意見,專為孩子們挑選了綜合表演難度大的折子戲進行教學訓練的結果呀。如教他們學習《情斷狀元樓》中的“打廟”、《秦香蓮》中的“殺廟”、《白蛇傳》中的“斷橋”、《大祭樁》中的“打路”、《三岔口》、《鄒鳳凌空》中的“打焦贊”、京劇《太真外傳》中的“貴妃醉酒”、《智取威虎山》中的“打虎上山”、《沙家浜》中的“智斗”,昆曲《林沖夜奔》等折子戲。
   
    正是劉永生有著清晰的思路和開闊的視野,才把這批不知道戲曲是何物的孩子一步步培養成了藝術新苗。這群孩子一專多能,還在大型歌舞晚會《民族魂》中擔綱起全部舞蹈表演。
   
    辦學成功的背后,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誰能知道,又有誰能理解?自創辦藝校初始發展到今日實驗團的七年間,星轉斗移,教學、訓練、排演,包括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要付出多少心血和精力?服裝、道具、音響,包括教學和演出中的一個細節、一個環節,又有哪一項不需要錢呢?課堂、排練廳、學生食堂、宿舍,哪一個地方不需要人力、物力、財力呢?前線、后勤、甚至跑龍套,也都是他這個文化局長要做的。沒錢,向親戚、朋友借;沒錢,賣掉他收藏多年最珍貴的書畫作品;沒錢,他向領導匯報、請求,得了理解和支持;為省錢,他出差到北京、上海、南京,不住賓館,而是住到地下室或浴池內;為省錢,他陪著請來的藝術家們不是去大酒店消費,而是吃路邊店或大排擋;為省錢,他和一同出差的同事到蘇州買戲曲服裝,當起搬運工;排戲時他做總導演,演出時他做攝影師。
   
    創辦藝校時,縣長批了10萬元。2005年,劉永生親自抓藝校建設,為了蓋綜合大樓,省里撥了80萬,縣里給了50萬,自己賣字畫投了300萬,排戲總共又花了自己80萬。很多人辦戲校是為賺錢,辦劇團也是為了賺錢。而劉永生這樣一個縣文化局長,真正的共產黨員,他不但不賺錢,還要賠進去不少家業(劉永生收藏的字畫),他說只要還有經濟能力,還有充足的體力和頑強的毅力,他要堅持把實驗團辦好,培養出更多的豫劇事業接班人。兒子在海外發展,不一定能回來繼承自己的事業,到了自己干不動的時候,要把劇團全部無償捐給國家。
   
    劉永生更像是孩子們的父親,他關心著每一個人的成長。這批孩子來的時候,最大10多歲,最小才9歲,他要處理好多好多瑣碎的事情:男生、女生吵架了他要調解;孩子們是什么性格,他要深入了解;一些家長對孩子寵愛,怕孩子吃苦,他要說服;有家長看到學生會唱兩段戲了,想把孩子帶走去掙錢,他要苦心挽留;有家長擔心學戲沒前途,他要耐心勸導。孩子們給他提出的每一條意見,他都要認真答復和解決。付出的太多,必定要有收獲的喜悅:學生們能演出10臺大戲,20多個折子戲,18個舞蹈;2007年,周口市青年戲曲演員大賽,共奪取了7個一等獎,11個二等獎,7個三等獎;2007年,河南省青年戲曲演員大賽中,奪取了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
   
    他心飛翔,激情無限,制定新目標,更上一層樓。在劉永生心中最感欣慰和最滿足的是藝校的每一步發展,始終得鄲城縣委、縣政府領導的關心和大力支持。縣里撥出過經費,縣領導抽出過時間到學校看排演,還到鄭州觀看孩子們的匯報演出。目前,實驗團四千平方米藝術中心大樓已建成投入使用,大樓內設有500多平方米的大排演廳一個,120平方米和80平方米的小排練廳各一個,80平方米的教室一個,80平方米的辦公室一個,可容納150名演員的住室24間,專家套房3套,教師辦公室5間,藝術總監和校長辦公室各一套,男女浴房6間,有總共280平方米的十間倉庫,另有100平方米的伙房和餐廳5間。
   
    藝術中心大樓位于鄲城縣世紀大道新區,交通方便,環境優美,有更好的發展前景和發展空間。劉永生站在樓頂上,高瞻遠矚起來。他把發展目標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排演大戲要達到15部,折子戲要達到25個(豫劇、京劇、昆曲),大型舞蹈要達到26個,要培養出拔尖藝術人才,形成初步藝術風格,使河南省豫劇一團實驗團紅遍河南,走向全國!
   
    劉永生認為:“一個人一生能做幾件一般人想做而做不成的事,能做幾件對人民,對社會有益的事,是人生中的快事。”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文化又面臨著更大的發展機遇,面臨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面臨著一次新的繁榮和建設高潮,他會把鄲城的文化藝術事業做得更好!文:董順卿【原標題:春風化雨育桃李——劉永生與他創辦的河南省豫劇一團鄲城縣實驗團】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原戲劇影視網 2013-7-30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劉永生:為戲曲付出所有也心甘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開封網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土特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