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孝廉制”是漢武帝時設立的察舉考試的一種科目。漢武帝是一個好大喜功的帝王,為了滿足他的偉人欲,“漢政府”大肆斂財,全國性的鹽鐵專賣就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而偏偏這么一個斂財?shù)牡弁酰瑓s鼓勵社會講道德,并提拔講道德的人當官。
漢武帝時期,最“無私奉獻”的人,是一個叫卜式的農(nóng)民。他特別善于經(jīng)營,靠牧羊起家,發(fā)了小財。當時漢武帝正在發(fā)動對外征戰(zhàn),需要錢。他主動向政府捐助一半的家產(chǎn)。漢武帝派人問卜式:“你是想當官嗎?”卜式說不想當官。又問:“是不是有什么冤屈要申?”卜式說沒有。漢武帝就奇怪了,他并不相信所謂的“孝廉”那一套,更相信的是利益交換。卜式回答得很漂亮,自己的目的就是為誅殺匈奴出力。
漢武帝對卜式這樣一個主動向政府捐輸財產(chǎn)的典型還是非常重視,給卜式封了官。如果大家都像卜式這樣,漢武帝就不愁沒錢打仗了。
但是,不知是漢武帝的造勢功夫不行還是什么原因,雖然他大力弘揚“卜式精神”,但全國就是沒多少人模仿。看來人們還是很精的,他們知道,像卜式那樣把家產(chǎn)捐給政府,未必就能得到卜式的官職,因為模仿者不再具有典型意義。
不由得想起巴菲特。巴菲特主張向富人加稅。他在報紙上打廣告抱怨說,政府向我們富人收的稅太少了,我們不滿意。其實,如果他真的覺得自己交稅太少,完全可以像卜式那樣,把家產(chǎn)捐給政府。當然,巴菲特心知肚明,這種廣告不會讓他的財產(chǎn)真的受到威脅。經(jīng)濟學說,不要看語言,要看行為。
后來,卜式在漢武帝發(fā)動對南越的戰(zhàn)爭后,表演升級,要求和兒子一起去死戰(zhàn)。漢武帝對卜式精神的新境界當然又大肆宣揚,賜爵關(guān)內(nèi)侯,金六十斤,田十頃。但是,還是沒有人模仿。可以說,在宣傳方面,漢武帝真是一個失敗的領(lǐng)導。
靠宣揚卜式精神無法搜刮足夠的錢財,漢武帝只得硬搶。他嚴厲壟斷鑄錢業(yè),實行鹽鐵專賣,并搞起了“均輸”:政府打擊商販,自己來做。
但是卜式這個時候卻掉了鏈子。作為靠“無私奉獻”成名的典型,卜式在道德上有很高的要求。他看不慣政府官員親自經(jīng)商。他認為,這太以利益為導向了。他向漢武帝上書抨擊這種現(xiàn)象,并且借漢武帝求雨的機會要求處死主持國有化的桑弘羊。卜式說:“縣官當食租衣稅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販物求利。亨弘羊,天乃雨。”
漢武帝對卜式的行為非常惱怒,從此不再信用卜式,并且還貶了他的官。卜式的光榮之路就此打住了。他顯然沒有明白漢武帝的真實思想,以為漢武帝真的是以德服人的明君。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政府行為其實也是經(jīng)濟行為。如何判斷一個政府是否道德,要看政府是否愿意讓利于民。政府讓利于民,社會道德自然就發(fā)育起來。■鄧新華(北京 媒體人)【原標題:卜式“投資”失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