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名將——虞詡(2)
2013/8/14 16:03:5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下,就應該搞好地方治理,使民眾安居樂業。
在武都一帶的武力威脅解除之后,虞詡建筑營壘一百八十所,以保衛邊境的安全。
在處理完軍事大事之后,虞詡開始治理地方政務,他招還流亡百姓,勸其歸耕;救濟災民,使其衣食有著,疏通開掘水渠,灌溉良田;開墾荒地,擴大耕戶。有軍隊保衛邊疆,有開明的政策鼓勵耕種,武都百姓倍受鼓舞。虞詡初到時,只有居民一萬三千戶,三年之后發展到四萬多戶。初到任時,谷每斗千錢,鹽每斗八千;三年之后,谷每斗八十錢,鹽每斗四百錢。百姓家有存糧,身有新衣。官府之中府庫充實,軍隊糧餉不愁。虞詡治武都,獲得了"邊亭穩定,家給人足,一郡大安"的良好結果。
5.剛正無私
虞詡每治一地必定政績斐然。虞詡因政績突出、才干過人,于126年被調任司隸校尉。這一官職的責任是執掌京師的察舉大事。在朝政腐敗、朝臣官官相護、彼此連帶盤根錯節的復雜環境中,這一職是非常難干的差事。
虞詡辦什么事情都盡職盡責,面對腐敗的朝政,腐朽的關系,他毫無懼色。就任短短幾個月,他抓住朝臣的腐朽行為大開其刀。先后奏劾太傅馮石、太尉劉熹、中常侍程璜、陳秉、孟生、李閏等人私受賂賄,有背清廉。這些人中有的是皇族貴戚,有的是朝中重臣,有的是依附權貴的小人,哪一個人的根子都比虞詡粗。尤其是虞詡敢于彈劾權貴張防,使百官為之膽寒。然而,虞詡卻毫無懼色,他要忠于自己的職責。
由于深深觸怒了眾多權貴,朝廷不僅不表彰虞詡的無私精神,反而聽信誣告、讒言,致使虞詡九遭譴責,三受刑罰。但他生性剛直,寧折不彎。由于虞詡政績突出,影響甚大,權貴勢力對他無可奈何。虞詡的官職最高時曾作過尚書令。(苑士軍《中華名將》,中國經濟出版社1996年)【原標題:虞詡】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江網 20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