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來洛陽,是何進邀請的。他本想借董卓的軍隊殺宦官,結果自己被殺了不說,還給洛陽帶來滅頂之災。這個人太愚蠢,死后葬在洛陽,老百姓把他的墳推平了……
何進這個人很笨,用洛陽話來說,就是個“信球”。他給洛陽帶來的災難巨大。曹操當年曾勸他不要引狼入室,不要讓董卓入洛,他就是不聽,于是曹操說:“亂天下者,必進也!”
結果不幸被曹操言中:正是何進的愚蠢,邀請野心家董卓來洛,結果引起天下大亂。如今看來,如果何進不請董卓入京,以董卓區區并州牧的身份和他的那一點西涼兵馬,根本不可能占領京城,洛陽也就不會被燒掉。
那么,何進當時究竟別住了哪根筋,非要引狼入室不可?這還得從頭說起。
何進的老家在南陽,是個殺豬專業戶,家庭出身卑微。可能是豬板油吃多了,何進的妹妹皮膚很好,仿若凝脂,細潤光滑,長相也好,不知咋地就到了皇宮,成了東漢第十一位皇帝靈帝的女人。
當然,皇帝的女人很多,只有生了兒子,才能得到冊封。何進的這個妹妹,進宮時是貴人,生了兒子劉辯之后,被封為皇后。這樣一來,何進、何苗兩兄弟都得到重用,守衛京城,掌握軍權。
后來,何皇后不那么漂亮了,靈帝就又寵幸了王美人。王美人為靈帝生了皇子劉協。何皇后起了妒忌心,把王美人毒死了。靈帝聞聽大怒,要追究她的責任,幸虧宦官中有人替她求情,事情才不了了之。如此,何皇后算欠了宦官們一個人情。
漢靈帝死的時候,劉辯才14歲,接班當了皇帝,稱為少帝,何皇后晉級為何太后,于是“太后臨朝”,由她代為執政。安全方面她不用擔心,何進、何苗兩兄弟,一個是大將軍,一個是車騎將軍,掌控著京師兵權。
可是,何皇后沒有壓力,不等于何進沒有壓力。由于他是屠戶出身,那些宦官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官宦集團人多勢眾,對朝政頗有影響力。
原來漢靈帝在位時,寵幸太監張讓等人,把張讓、段珪等12名宦官封為“十常侍”,并尊張讓為“阿父”。太監集團盤踞朝堂,太監子弟布列州郡,勢力很大。他們中有人還想讓劉協當皇帝。何進想:你們讓劉協執政,我的外甥劉辯就得下臺,我這個當舅舅的也得玩兒完。干脆,我殺掉這些宦官,以絕后患。
于是何進就向何太后進言:廢掉張讓等太監。其實這個廢掉,也就是殺掉的意思,何太后當然明白,心中便有些猶豫。張讓等人聞知后,拼命賄賂何太后。何太后于是就保護宦官,不讓何進殺宦官了,這等于把之前欠宦官的人情給還上了。
何進見這事無法進行下去,就找手下愛將袁紹商量。袁紹出了個餿主意:“速召天下英雄進京,盡誅宦官!”其實這袁紹也是多余,要殺宦官,京城的兵力足夠,何必再邀請“天下英雄”?即便袁紹的方案不好,也沒說要請董卓來呀?怎么何進一發請帖,就請惡狼董卓呢?
那邊,何進正在調兵來洛;這邊,宦官已恨死了何進:何太后不讓你動粗,你居然還請邊將來鎮壓我們,太狠毒了!既然已經撕破臉皮,那就看誰的動作快,兔子急了還咬人呢,咱就來個魚死網破吧!
于是宦官這邊先動手,設下了圈套:稱何太后詔何進進宮議事,事先埋伏下刀斧手。何進一到,就被抓起來。張讓這樣斥責何進:“汝本屠沽小輩,我等薦之天子,以致榮貴,不思報效,欲相謀害!汝言我等甚濁,其清者是誰?”
何進聽到這殺氣騰騰的話,轉身想跑,豈料伏兵齊出,頃刻將其砍作兩段!
洛陽發生事變,但董卓那邊還不知道呢,他接到何進的密詔,正火速趕往洛陽。董卓的三千騎兵還沒看到洛陽的影子,這邊何進已經被殺了,而且死得很慘,腦袋被割下來,從宮墻上往下一扔,如同足球一般,劃著漂亮的弧線落下來。接著太監宣旨:“何進作亂,已經被誅!”
好干脆啊!活兒做得如此利落,也夠狠。這些官宦原以為,只要打著何太后的旗號,殺了何進之后,京城駐軍群龍無首,肯定不敢出來造次。所以他們有恃無恐,把何進的腦袋當球踢,過了一把癮。
然而,他們錯了,戰亂就此開始,而且再也擋不住了。袁紹、袁術、吳匡等人,要為何進報仇,立刻帶兵沖入宮中,見了太監就殺,殺得性起時,連那些不長胡子的男人也殺了,總共殺了兩千多人。張讓只好脅迫著小皇帝劉辯以及陳留王劉協狼狽出逃。然而,當時一沒火車,二沒飛機,想跑也跑不遠,他們在邙山上沒走多遠,就被追上了,張讓畏罪投河自殺。
這一番廝殺過后,宦官集團瓦解了,以何進為代表的外戚集團也嚴重受損。鷸蚌相爭,兩敗俱傷,漁翁就要得利了。
這個漁翁,就是引兵前來的董卓。他來到洛陽后,脅迫天子,欲控天下,引起眾怒,在洛陽呆不住了,去往長安前把洛陽燒成了廢墟。而這一切,皆由何進的一封請柬引起。老何真是笨蛋啊,除虎不成,反喪虎口,自己死了不說,還引來一群西北狼!臨了,他的部下撿起他的腦袋,給他安在身上,埋在洛陽邙山。
據歷史學家徐金星先生說,早在幾十年前,他們已確定了何進的墓葬之地,但由于此人給洛陽引來了災難,所以他的墓向來不受重視。老百姓種地,基本把他的墓堆犁平了。其實,記者以為,還應該把何進的墓堆起來,在墓前雕個石像,讓他站在邙山上,面向洛陽,低頭思過。□記者 孫欽良【原標題:何進:一個愧對洛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