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誡,字明仲,鄭州管城縣人(今屬新鄭),出生官吏家庭,父親李南公,官至戶部尚書。據文獻記載,其家藏圖書有萬卷之多,因此,李誡自幼受家庭熏陶,博學多才。他精于書法,擅長繪畫,他畫的《五馬圖》進呈宋徽宗,受到了這位歷史上喜好書畫皇帝的贊賞,可見其書畫功底深厚。李誡還著有《續山海經》、《續同姓名錄》、《古篆說文》、《琵琶錄》、《馬經》等書。在編修《營造法式》前,李誡主持過許多重要建筑工程,在工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成為當時著名的建筑專家。為了編好《營造法式》,在《元(you)法式》的基礎上,他參考了《考工記》、《唐大典》、《木經》等大量建筑史籍。同時,他十分重視實踐經驗,經常與工匠一起探討施工中的難題。
《營造法式》全書36卷,357篇,3555條。其分五大部分,即名例、制度、功限、料例、圖樣。名例部分對建筑名詞術語作了解釋,對部分數據作了統一的規定,糾正了過去一物多名、方言土語等謬誤。他還總結了施工的實踐經驗,制定了各項工程制度、施工標準、操作要領等,對各種建筑材料的選材、規格、尺寸、加工、安裝方法都一一加以詳盡的記述,堪稱為古代建筑的一部百科全書。書中所講的水平直尺的原理和構造,已接近現在的水準儀,說明當時的測量技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油漆涂料部分的記述,對今天發展涂料工業仍有參考價值;琉璃構建的釉料配方及燒制方法,至今我們仍在沿用。
自紹圣四年(1097年)開始,到元符三年(1100年)完成書稿,《營造法式》編修歷時四年。崇寧二年(1103年),宋徽宗將此書頒行天下,從此國內建筑工程有了統一的標準。
《營造法式》是我國建筑史上一部不朽的名著,是我們研究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史料。同時,《營造法式》亦為世界建筑學界所關注,它被翻譯成英文、俄文、法文等多種文字,廣為流傳,顯示了中國古建筑文化的魅力。【原標題:鄭州建筑大師李誡與《營造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