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中,往往有無數(shù)武林人士為爭奪“天下第一”而機關算盡,耗盡心血,甚至丟了性命。古龍曾說,在武林中號稱“天下第一”的那個人,往往會比別人死得更快一些。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個中道理不言自明。但是在收藏界,能夠配得上“天下第一收藏家”名號且讓人欽佩的,古今歷史上大概只有一個人,他就是民國四公子之一張伯駒。
張伯駒為河南項城人,出生在一個舊官僚家庭,與張學良、溥侗、袁克文一起并稱“民國四公子”。他30歲開始學習書法、詩詞,詩詞歌賦無所不曉,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喜愛收藏書法名畫。他散盡家財,收藏號稱天下第一山水畫的《游春圖》和天下第一書法《平復帖》,為的是避免國寶流失國外。一件《游春圖》使他從豪門巨富變?yōu)閭_高筑,甚而被匪徒綁架生命堪虞,猶稱“寧死魔窟,決不許變賣家藏”,其傳奇般的際遇,成為久傳不衰的佳話。
張伯駒多才多藝,廣交賓朋,是集收藏鑒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他一生醉心古代文物,致力于收藏字畫名跡,卻坦蕩無私心,以保存重要文物不外流為己任,不惜一擲千金,雖變賣家產而不改其志,自云:“予生逢離亂,恨少讀書,三十以后嗜書畫成癖,見名跡巨制雖節(jié)用舉債猶事收蓄,人或有訾笑焉,不悔。”中國傳世古墨跡西晉陸機《平復帖》、傳世古畫跡隋展子虔《游春圖》、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上陽臺帖》都曾是他的收藏,經他手蓄藏的歷代頂級書畫名跡更有118件之多,被稱為“天下第一藏”。
不惜代價、甚至置性命于不顧以求保藏文物珍品,既是出于愛國至誠,也是基于對民族文化遺產的深刻認識與由衷的酷愛。張伯駒慧眼識寶,所藏書畫件件堪稱藝術史上的璀璨明珠。在他的藏品中,晉陸機《平復帖》是我國傳世書法作品中年代最早的一件名人手跡,隋展子虔《游春圖》則是傳世最早的卷軸畫,也是最早的獨立山水畫,合為雙璧。此外還有唐杜牧《張好好詩》,宋黃庭堅《諸上座帖》、趙佶《雪江歸棹圖卷》,元錢選《山居圖卷》等等,都是在藝術史上占有獨特地位的重要文物。
對于斥巨資購藏并用心血保護的書法名畫,張伯駒先生和夫人潘素女士并不視為一己所有,而是看作全民族的文化遺產。自20世紀50年代起,張先生夫婦陸續(xù)將收藏30年之久的書畫名跡捐獻國家,使這些文物成為博物館的重寶,表現(xiàn)了崇高的愛國情操和無私的奉獻精神。1965年,張伯駒將《百花圖》以及所剩的其他古書畫共計30多件藏品捐獻給吉林省博物館,也就是今天的吉林省博物院時,當時吉林省有一位叫宋振庭的文化官員,他握住張伯駒的手說:張先生一下子使我們博物館成了富翁。而陸機的《平復帖》、展子虔的《游春圖》、杜牧《張好好詩》等古代書畫極品至今都是故宮博物院的鎮(zhèn)院之寶。趙珊瑚【原標題:天下第一收藏家:張伯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