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義張金保:他讓缺水村變成賣水村
2013/9/12 17:38:1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今年55歲的張金保已經在鞏義市新中鎮楊樹溝村黨支部書記任上干了16年。鑿山引水解決世代吃水難,修路實現戶戶通,將5000多畝的荒山改造成種美國核桃的“金山”,把無人問津的山溝打造成AAA級風景區。貧困村“肥”了,張金保卻愈發清瘦。他獲得了全國勞動模范、全國農村基層十大新聞人物、全國扶貧開發先進典型等榮譽稱號。
鑿山
引水隧洞比青年洞還長
1998年2月,張金保回村擔任村支部書記。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水”。張金保說自己結婚辦酒席用的三擔水,還是兩個妹妹從隊里學校借的。缺水是楊樹溝這個省級貧困村的窮根。
剛上任,張金保弄了7萬多元的“巨款”,3個月內將能蓄4000立方米的楊樹溝蓄水池徹底修復。2000年,楊樹溝投資10萬元建成了黃櫨泉水庫。
隨后,張金保越發“大膽”:鑿山引水!張金保掏出5萬元積蓄,把家里的豬、雞賣了貼補,并以個人名義貸款9萬元,“張金保拼了!”其他村干部和群眾也紛紛捐錢捐物。2003年7月21日,張金保和楊樹溝人,僅憑一臺舊柴油機、一臺舊鉆和一臺簡易空壓機,歷經22個月,挖成一條長712米、口徑為2×2米的隧洞。這條長度比紅旗渠青年洞還長的隧洞,預算資金800萬元他們僅用了68萬元。隨后又建成了3萬立方米容量的響泉河水庫和配套工程,使村民們第一次用上了自來水。張金保至今提起這件事依然保持著軍人的豪氣:“沒有錢,不能沒有膽量,沒有工具,不能沒有勇氣。”
致富
山溝華麗轉身成3A景區
有了水,生存問題解決了,但怎么才能富起來?“愚公”張金保繼續圍繞著“山”動刀斧。2004年大年初三,1000多名村民聚集工地,搬石頭、抬沙袋、揮锨掄錘,僅僅花了預算20分之一的錢,一條寬8米、長2.1公里的出山大道給楊樹溝人插上了飛出大山的翅膀。幾年之后,楊樹溝共計修筑村組道路19公里,鄰居串門再也不用翻溝溝。耕地少而貧瘠,張金保和鄉親們出山考察后,決定變土為洋,劃下5000多畝的山坡,引進、種植了8萬棵美國薄皮核桃和日本斤柿,初步形成了無公害核桃、柿子生產基地。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原網資訊頻道 201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