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不下來的領路人——記鞏義市楊樹溝村黨支部書記張金保
2013/9/12 17:44:26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四面環山,交通不便,土地貧瘠,吃水困難……一頂“省級貧困村”的窮帽子曾經壓得鞏義市新中鎮楊樹溝村人喘不過氣。然而,從1998年以來,在村黨支部書記張金保的帶領下,他們鑿隧洞、建水庫、筑組道、修公路,完成了窮鄉僻壤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的華麗轉身。
“群眾連水都吃不上,發展的問題無從談起。”作為土生土長的楊樹溝人,張金保深知缺水是制約楊樹溝村發展的最大障礙。經過反復勘查論證,張金保毅然決定向大山宣戰。他帶領黨員群眾于2001年10月開始實施開山引水工程,歷經22個月的艱苦奮斗,在浮戲山開鑿出一條700多米的山洞,截流響泉河,引水入村。響泉河引水工程竣工后,不但解決了楊樹溝人的吃水難問題,而且還惠及了臨近4個村的村民。
引水成功,沒有讓張金保停下來,水通不等于路通,他心里盤算著要修一條寬闊的出村馬路,讓楊樹溝走出大山。
在張金保的帶領下,全村家家出工,人人修路,工期大大縮短,原來60萬元的預算造價,僅花費3萬元,就修成了一條寬8米、長2.1公里的出山大道。從2003年到2010年,楊樹溝修了21公里鄉村公路,基本實現了“組組通、戶戶通”。
群眾出行方便了,致富的道路打通了。張金保說,水有了,路通了,但楊樹溝的發展不能停。
2007年6月,楊樹溝村和鄭州公交總公司簽訂了投資3000萬元的旅游開發項目。如今,全村在景區內發展了70戶農家賓館,總接待能力達到1100張床位,初步估算,從2008年6月至今,接待游客就達10余萬人次。僅此一項,每戶年收入在3萬元以上。
與此同時,楊樹溝在5000多畝的山坡上引進種植了8萬棵美國薄皮核桃和日本斤柿,初步形成了無公害柿子、核桃生產基地,投資30余萬元建起了與此相配套的農副產品加工公司,農業增收漸成現實。
張金保告訴記者,今年年初,依托響泉河的水資源,村里開了純凈水廠,產品已經進入鄭州市區市場,從外地引進的黃酒廠也將馬上投產,村里經濟又將上新臺階。
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扶貧開發先進典型、感動中國十大農村致富帶頭人、省人大代表……一連串的榮譽沒有讓張金保有停下來的意思。“只要有一個村民沒脫貧,我們就不能歇。”張金保堅信,始終走在發展的路上,楊樹溝村的群眾會越來越富裕。記者: 覃巖峰 通訊員:席旭紅【原標題:停不下來的領路人——記鞏義市楊樹溝村黨支部書記張金!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鄭州日報 201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