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觀看杜克禮作畫,是一種藝術享受。記者采訪前,他正在畫一幅丈二大作,只見他時而眉峰緊鎖,時而又氣定神閑,時而又聚精會神地拿起畫筆,飽蘸墨汁,在宣紙上潑墨,皴擦點染,擰旋轉滾,勾線發春蠶吐絲,走筆似行云流水,著彩又如同蜻蜓點水……手中的畫筆,像一條從滄海中游來的虬龍,正在陡峭的巖石上攀爬著,越過寫實、寫意的臺階,又向那寫新的高處——天人合一的山頂上躍去。杜克禮是當代畫壇上一位耐得清苦,淡泊名利,樸實忠厚,沉迷畫作,真正“以畫為生”的畫家。一如他清靜的生活和清淡的人生,這是一位歷經坎坷與磨難的畫家,他以“執著”的心態進入畫境,乃是藝術至高無上的境界。
他的畫一枝一葉,一招一式都十分講究,“少少許”勝過“多多許”,他講究的是“在輕處用心,在虛處留意”。筆者走進他的畫室,感到一股高古風韻與書卷氣撲面而來。或許,還不時可以聞到縷縷香氣,是花香、是墨香,還是書香。能夠和這樣一位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藝術家一起,聆聽著他的智慧與人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幸運。
藝術人生
子曰:“克已復禮為仁,一日克已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克已復禮是說道德上達到自由自主的境界。這就是克禮的由來。
杜克禮先生從小深受父親影響,對人生有著更深層的理解,也使他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小學教程,一直到許昌師專,學習都非常優異。畢業后,由于當時社會的對美術人才的需求,杜克禮被分到偃陵第一高級中學從事美術教學工作。最讓杜老記憶猶新的是,當時他的門畫藝術,一經推出得到了數次翻印,高達數十萬張,家家戶戶的門上貼的都是他的作品,令他現在回想起來,眼神里還能看到那興奮的表情。后來到了文史館,二十多年來一直擔任許昌美術主席,連續六屆任省政協委員。這中間他一直以自己的藝術為主,專心于畫作。
“一拿起毛筆,面對宣紙,我就來精神。”他是為畫而生,為畫而活著的人。一拿起畫筆,他就能享受自由的樂趣。興趣給他快樂,給他幸福。興趣也讓他數十年來樂此不疲,把生命的能量盡情地釋放出來。他告訴筆者:“不以他事勝好學之心,則有進。”在他的心中,畫事是勝過一切“他事”的,順天應人,我自畫我,心無旁騖。“涉世無如本色難”,他是個至純至誠的人,勤于練筆,獨立思考。
如果說山水畫是以大氣勢來體現出其精神的話,那么花鳥畫則是以精妙來表現。先生的花鳥草蟲無不精妙。他筆下的花、鳥、外型準確生動,沒有絲毫隨意夸張的成分,體現出他對自然物象觀察得細膩入微。其技巧之嫻熟和題材之廣泛,在同時代的畫家中是極為罕見的。他的作品筆墨蒼潤華滋,設色典雅大方,在墨與色的搭配上彼此融合一體相互補益。現在的作品則由繁入簡,筆下的花、鳥簡括生動,以少少許勝許許多,設色也由淡入濃,漸入化境。看他的畫如同和一位儒雅的君子相對,沒有絲毫的火氣和浮燥之感。
人的足跡是再普通不過的跡象,可杜克禮卻從此聯想到山的起伏、水的流動、光的傳播、情緒的變化,以及大自然的陰晴風雨雷電。曲線是人類的生命線,也是宇宙間的運動軌跡。人類之所以追求曲線美,畫面上之所以要“曲”盡其妙,不是誰的偏愛,而是天道使然,誰也執拗不得。識美、辨美,審美能力的高低,對于畫家來說,也就決定著他們作品水平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