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干活心里就不踏實
吳如說:“我有兩個家,一個在井上,和老婆孩子組成的家;一個在井下,和工友一起戰斗的采煤一線。”
礦上要更換長達2.8米的工字鋼,人要把重達幾十公斤的工字鋼一根一根抬出來。別人都是兩人一組地抬,可吳如卻是一人扛一根。吳如說:“井下就是咱的家,哪兒有在家干活兒不賣力的?”連續幾年,吳如都是采煤“狀元”。
。保梗福茨,吳如給自己立下個規矩:升井不空手,每次升井都要回收井下物資。到現在22年的時間里,他義務回收物資折價達110余萬元。1987年,一礦出臺規定:回收廢舊物資按比例獎勵?蓞侨缑看沃灰厥照窘o開的“回收單據”,卻從沒到財務上提取過獎勵。別人說他“傻”,吳如卻說:“我從沒想過報酬,我只是不干活心里就不踏實。”
干了25年險中險活兒
參加煤礦工作25年了,干的一直是煤炭行業險中險的“回采”活兒,吳如卻未出過一次工傷事故。
安全生產的秘訣是什么?吳如十分認真地說:“就是你要有心。”他解釋說:“咱到煤礦來是掙錢養家,供孩子上學,追求幸福,不是動不動出個工傷遭罪來的。”吳如說:“我愛企業,愛家人,就一定要安全。”
這個只上過3年學的人,編寫《煤礦安全生產四字歌》,全文共44項1.3萬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他還將自己親歷和見到的6個事故案例,編寫成兩萬多字的《煤礦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讓大家從中吸取教訓。1994年以來,全隊170多名礦工,12年沒有出過一次工傷事故。
吳如說,全隊、全礦、全平煤、全國的礦工都安全才是他最大的幸福。
“老摳門”9次助學
今年3月26日上午,剛剛下夜班的吳如來到一礦附近的一家郵電所。他從懷里掏出500元錢,用粗糙的手指蘸著唾沫數了兩遍,把錢遞進柜臺。在匯款單上,吳如工工整整地填上收款人的名字:喬占全。這已經是吳如第九次給喬家寄錢了。
。保梗梗改瓿酰瑓侨缗既粡膱蠹埳系弥,河南唐河縣郭灘鎮喬崗村村民喬占全因生活窘迫,3個孩子面臨失學。他決定每年資助喬家500元。自那年起,吳如把煙和酒都戒了。去年夏天,喬占全的大女兒考取了河南黃河科技學院。
吳如對別人“大方”,對自己卻“摳門”到家。穿的衣服沒有超過50元的,每頓飯花費不超過3元錢,經常是一碗面條兩元錢,一個燒餅五角錢就打發了。他對吃飯有句口頭禪,叫“填坑不用好土”。
有人問吳如這樣做不吃虧嗎?吳如說:“能為社會做點貢獻我最開心了,吃啥虧?”
人物志:吳如,1981年從農村來到河南平煤一礦成為一名礦工,現為平煤集團一礦采煤一隊副隊長。曾被評為“十大杰出礦工”!驹瓨祟}:平頂山礦工吳如:井上井下都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