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吳養潔是“第一”——他是建國50多年來,河南省本土培養的第一位科學院院士。
而這個第一的背后,凝聚了吳養潔太多的勤奮和不易。
學成畢業:扎根河南
今年80歲高齡的吳養潔,老家在山東濟南,自幼喪父,跟隨母親在煙臺恤養院里長大。吳養潔15歲時,吳母請恤養院一位老師帶他外出求學,1947年吳養潔考入上海復旦大學化學系,后被選送到莫斯科大學化學系深造,獲得副博士學位。
畢業后,吳養潔便迫不及待地回到魂牽夢縈的故土,雖然當時他有很多機會去經濟發達地區,但吳養潔選擇了當時剛剛建校兩年、實驗教學條件還較差的鄭州大學。
到鄭州大學之后,他動手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為鄭州大學建立放射化學實驗室。而這個高質量的放射化學實驗室以后就成了鄭州大學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成了科技實驗的前沿陣地。
最大愛好:以實驗室為家
在河南,吳養潔呆得最多的地方是實驗室,最喜歡的地方也是實驗室。幾十年來,在實驗室建設上,吳養潔不遺余力,傾注了全部心血。
而在實驗室里,吳養潔在物理有機化學、金屬有機化學與大環化學等方面,也“泡出”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主持完成的“萘氯化水解法制甲萘酚”研究課題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冠醚合成新方法”課題獲1984年國家發明三等獎及發明專利;“環金屬化學反應與分子內配位”課題獲2002年河南省科學進步一等獎……
也因為這一系列的成就,1988年吳養潔教授被授予“河南省科技功臣”榮譽稱號。2003年11月,他成為近億人口的河南省本土培養的第一位中國科學院院士。
最大愿望:培養接班人
談到現在的最大愿望,吳養潔說,是培養出好的學生做他的接班人。
在育人中,吳養潔著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求索的精神。吳養潔常常告訴學生,繼承是學習,創新也是學習,而且是更好的學習。
幾十年來,他培養的學生遍布全國,有很多已開始在各個學術領域嶄露頭角。其中,已有9名他指導的博士畢業生晉升正教授,2人進入中科院“百人計劃”。作者:王曦輝【原標題:吳養潔——實驗室“泡”出來的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