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同志開創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時代新風,為我國科教事業的振興開辟了廣闊天地,保證了科技教育事業沿著正確方向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按照科教興國戰略的要求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需要,國內高校體制改革逐步深化,河南的高等教育也在積極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我所在的鄭州大學由原鄭州大學、鄭州工業大學、河南醫科大學于2000年7月合并組建而成,新鄭大成立后,全校師生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開始了跨越式發展,喜事不斷:2003年,我校材料物理實驗室被批準為教育部直屬重點實驗室,結束了我省高校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歷史;我校“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通過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教育部和河南省政府組織的立項審核,建設工作全面啟動;我校學科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在全國第九批學位點評審中,一舉獲得了9個博士點、37個碩士點、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新增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點數量翻番,達到18個,碩士點增加到131個,博士后流動站達到7個。
我是一個山東人,在河南從事科研教育工作40多年,2003年11月,我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我深知,這一切都歸功于鄧小平理論的指導,歸功于黨和人民的辛勤培養。
成績屬于過去。在全國人民隆重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之際,我決心和鄭州大學全體師生一道,堅持黨的教育方針,把有生之年毫不保留地獻給崇高的科技教育事業,為河南的科教事業發展、為實現中原崛起作出新的貢獻。(發言者系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州大學化學系教授)【原標題:吳養潔:實踐小平科教思想振興河南科教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