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新能源重在技術突破(2)
2013/9/18 9:44:5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技術突破是重點
傳統能源主要涉及一個轉型升級問題,而新能源則主要面對的是技術突破。
一種新能源要能夠得到廣泛的應用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即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可行性。不僅要突破技術,還要進行經濟性的突破,要做到在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劃算,有競爭力。在新能源技術方面,世界各國基本處于同一起跑線,誰都沒有取得大的突破。理論和實驗研究在世界主要國家走向成熟,而經濟瓶頸則是普遍面臨的問題。誰能率先突破,就能引領這個產業的未來,就能占領新能源這個戰略制高點。
新能源過去一年面臨一些問題,比如光伏的“雙反”,這是逼著我們轉型,必須面向國內市場。很多企業不能滿產,因為產業兩頭在外,原材料成本太高,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依靠技術進步,通過技術升級,降低成本實現新能源平價上網。新能源發展開始依靠補貼,但是必須走向市場化才有競爭力,這是一個技術進步的過程。現在風能發展快一些,但也存在并網困難等問題,這有賴于技術進步和管理進步來解決。
在發展新能源方面,國家應該重視對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概念的基礎研究,要給予企業支持, 鼓勵政、產、學、研結合,立足于自主創新,重視國際合作。
除了可再生能源外,核能在中國也是不能放棄的。
核能的發展首先要保證安全。目前核電在我國電力供應總量中的比例大約是1%多一點,由于核能運行效率比太陽能和風能更高,預計它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國核能發展的技術路線很明確,但是需要重視全產業鏈的發展,比如金屬鈾原料、核燃料的循環,核電站的建立、核廢料的處理等上下游行業。如果把超過10%叫做能源多元結構的開始,往后非化石能源的比例會越來越大,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氣在能源中的占比逐步增加,溫室氣體、污染物的排放等環境問題才能夠從根源上逐步解決。
中國能源轉型升級的方向就是科學、綠色、低碳。科學就是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在技術進步的基礎上,要把供需模式改變為科學供給滿足合理需求;綠色指的是環保潔凈,降低有毒有害氣體的排放;低碳指的是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
在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科學供給合理利用的基礎上穩步增加清潔能源的比例,這是中國能源發展的長遠之計。
但是,這個過程需要10~20年。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的比例可能超過10%,如果把超過10%叫做能源多元結構的開始,往后非化石能源的比例會越來越大,可再生能源、核能、天然氣在能源中的占比逐步增加,溫室氣體、污染物的排放等環境問題才能夠從根源上逐步解決。再加上煤炭的高效潔凈利用,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減少,就能夠實現科學綠色低碳的能源發展戰略。【原標題:杜祥琬:新能源重在技術突破】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北極星電力網新聞中心 201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