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物理學會成立80周年。80年前,中國正在遭受日本的侵略。那是一個積貧積弱的中國。非常不易的是,在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朗之萬的建議下,當時成立了中國物理學會。80年來,經歷了滄海桑田的歷史巨變,一個日益強盛的中國正在東方崛起。中國科學,包括中國物理學,在國家解放與民族振興中作出了以“兩彈一星”等工作為代表的重要貢獻。如今,中國正處在民族復興的重要時期,中國物理學如何續(xù)寫歷史輝煌,擔當時代使命,是每一位物理學工作者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在這樣一個繼往開來的時刻,我對中國物理學有兩點期望,或者說兩個祝愿。
第一個祝愿:中國物理學界有好的傳統(tǒng)和學風,這和一批優(yōu)秀的物理學家分不開。記得剛參加工作的時候,科研樓的走廊里掛著“三老”、“四嚴”(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嚴格、嚴肅、嚴謹、嚴密),給人印象深刻。當時帶領我們工作的正是一批優(yōu)秀物理學家:王淦昌、彭桓武、朱光亞、鄧稼先、周光召、于敏等。在他們身上我們感受到了活生生的“三老”、“四嚴”,他們不僅學術功底深厚,而且一心為國、為民族成就事業(yè)。
中國人獨立突破氫彈原理,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排名第一的彭桓武先生不愿領這個獎。他說,這是大伙做的事,還寫了一副對聯:“集體集體集集體,日新日新日日新。”
老一輩物理學家留下了許多感人的故事,和現在靠造假、包裝、運作而謀取利益、榮譽、權利,并擅長關系學的某些學人,形成鮮明對照。中國物理學會成立八十周年之際,我衷心希望物理學界的朋友們傳承和發(fā)揚老一輩帶出來的好風氣和價值觀,在教育界、科技界做出好樣子,潛心研究、專心研究、靜心研究,作出優(yōu)秀的、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物理學和交叉科學成果。
第二個祝愿:關于應用物理和純粹物理。幾十年來我工作的領域偏應用物理(核、激光以至能源),而在這種應用性很強的工程技術工作中,我深感基礎物理學(或純粹物理學)的重要。它帶來的是方向性的開拓、原理性的突破和難題的破解。
請允許我引用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任會長亨利·奧古斯特·羅蘭在1883年講的一段話。他說:
“我時常被問及這樣的問題:純科學和應用科學究竟哪個對世界更重要。為了應用,科學本身必須存在。假如我們停止科學的進步而只留意科學的應用,我們很快就會退化成中國人那樣,多少代人以來他們(在科學上)都沒有什么進步,因為他們只滿足于科學的應用,卻從來沒有追問過他們所做事情中的原理。這些原理就構成了純科學。中國人知道火藥的應用已經若干世紀,如果他們用正確的方法探索其特殊的原理,就會在獲得眾多應用的同時發(fā)展出化學,甚至物理學。因為只滿足于火藥能爆炸的事實,而沒有尋根問底,中國人已經遠遠落后于世界的進步。我們現在只能將這個所有民族中最古老、人口最多的民族當成野蠻人。”
這段話不好聽,今天美國的物理學家恐怕也不會再用這種口氣來議論中國人。但是,不妨以這段話來刺激我們、激勵我們,在物理科學領域作出更多高水平的、原創(chuàng)性的成就,就像用那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來激勵全體中國人一樣。祝愿我國物理學界一代又一代的新人,為中國的進步,也為世界物理學的發(fā)展作出更有分量的貢獻!■中國工程院院士 杜祥琬【原標題:杜祥琬院士:中國物理學要正學風強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