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游于藝,成于樂——訪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張建釗

2013/9/18 17:58:39 點擊數: 【字體:

游于藝,成于樂——訪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張建釗
張建釗近影。

    溫潤如玉的釉色,凝重簡潔的造型,傳統的煤燒工藝,讓鳳山鈞窯鈞瓷大師張建釗的作品在禹州鈞瓷界和收藏界聲名鵲起,受到專家學者的贊譽。尤其是眾多的藏家,對其釉肥瑩潤、玉質感強的作品鐘愛有加。近日,記者慕名采訪了張建釗。

  從神垕古鎮出來,沿著禹神快速通道向東行駛大約3公里,路旁出現一個小指示牌,上寫鳳山鈞窯。司機師傅右轉,沿坡而下。坐在車中向前望去,只見鳳凰山郁郁蔥蔥,雖然不高,卻也靈秀。行至山腳下的張灣村,赫然醒目的指示牌把我們帶到了張建釗大師的鳳山鈞窯。

  雖然鳳山鈞窯是一個有名的窯口,但更像一個農家院落。時值初秋,裊裊青煙,花木相掩,一派田園風光。回廊蜿蜒,曲徑通幽,又因樹木繁雜,以致灑落在院中的陽光變得斑駁起來。就這樣走著望著,不知不覺中步入了展廳,豁然開朗。

  倚墻而立的展架上,陳設的鈞瓷形制規整,造型端莊,器型和線條洗練流暢,沒有過多的修飾,大有宋鈞的遺風。走近了端詳,只見器物古樸典雅,胎質敦實,釉面渾樸,釉色艷麗,玉質感強,真是似玉非玉勝似玉。徜徉在展廳內,讓人頓感寧靜、愉悅,心曠神怡。盡管經常在神垕的窯口采訪,但像這樣釉厚玉潤、凝重簡潔、端莊大氣、似玉勝玉、讓人愛不釋手的鈞瓷還真不多。

  “你們來了。”伴隨著一聲厚重質樸的方言式問候,張建釗大師快步走過來,與大家一一握手寒暄。張建釗今年55歲,軍人出身的他身體結實,走路生風,豪爽熱情。記者盡管與張建釗大師認識多年,但一直想弄明白一個問題:他既非神垕瓷區人,也非鈞瓷傳人;既沒有鈞瓷世家的光環,也沒有陶瓷院校畢業的科班學歷,為何他的鈞瓷作品獨樹一幟,令當代藏家愛不釋手?

  “他憑借對鈞瓷藝術的一腔熱情和與生俱來的藝術天賦,創作出一件件令人稱道的鈞瓷珍品。”記者采訪時,一位來自鄭州的年輕鈞瓷收藏愛好者禁不住說道,“張大師的作品繼承了傳統鈞瓷端莊典雅、釉色玉潤、窯變自然、渾厚大氣的特色。張大師熱愛鈞瓷,鉆研鈞瓷,加上天賦,在鈞瓷的造型和釉色上又有所創新,新器型既有傳統造型的特點,又有新的文化內涵;釉色除保留原禹州鈞瓷二廠的韻味外,玉潤感更加突出,因此深受藏家青睞。”

  “過獎了。”張建釗謙虛地說,“雖然我不是神垕人,但我在二廠干過,二廠的領導、師傅、同事教會我燒制鈞瓷的技藝。沒有在二廠打下的基礎,就沒有鳳山鈞窯的今天。”據張建釗介紹,1988年他從武警部隊轉業到原禹州鈞瓷二廠工作,長期擔任廠保衛科科長和車間主任。8年后的1996年,廠里的生產停止了,他和幾位同事承包了一座窯,起早貪黑干了兩年,無功而散。2003年春,張建釗決定創建一個窯口,窯址選在了自己的老家禹州市鴻暢鎮鳳凰山腳下的張灣村東南角,起名為鳳山鈞窯。這里雖然依山傍水、風景怡人,但從市場營銷的角度而言,窯址遠離神垕瓷區,或許不是好的選擇。“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有好的鈞瓷作品,就不怕沒人來。”在張建釗的堅持下,這一年,鳳山鈞窯在鳳凰山下正式成立。

  “建窯伊始,我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想用原禹州鈞瓷二廠的釉料配方,用傳統的煤燒工藝,恢復鈞瓷端莊大氣、溫潤如玉、窯變瑰麗的本質。承繼宋鈞在理學約束下去‘奇技淫巧’技藝的同時,堅持‘造型服務于釉色窯變’的理念和使豐富的窯變融于單色釉的審美趨向。”張建釗說。

  熟悉鈞瓷的人都知道,原禹州鈞瓷二廠燒制的瓷器有三個特點:釉色厚重、窯變豐富、玉質感強,一直享有“似玉非玉勝似玉”的美譽。其釉料配方也是整個神垕人盡皆知的,并不是秘密。但目前真正能燒制出原禹州鈞瓷二廠釉厚、玉潤特點的窯口僅有四五家,張建釗的鳳山鈞窯就是其中較為出色的。究其原因,張建釗說不外乎三個:第一,鈞窯窯爐的因素;第二,個人對鈞瓷的感悟不同;第三,是天時。通俗地講就是同樣的配方,窯口不同,大師不同,對鈞瓷的感悟不同,因而燒制出的作品也不同。

  “究竟是什么樣的感悟呢?”記者問他。

  張建釗說:“實踐,經驗,再實踐……這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也就是大家說的天時、地利、人和吧!”

  仔細品味的確如此。“意會”其實是一種直觀的感受,是自然物象、創作者的心象與程式創造在感受上合而為一,恰巧就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體現。試想,張建釗如果沒有千百次的失敗經歷,沒有對鈞瓷的執著,他對鈞瓷的感受不會達到今天的境界。

  從最初建窯至今,鳳山鈞窯已走過了10年光景。記者問張建釗從業這些年來對鈞瓷的感悟,他深深地吸口氣,目光變得深邃起來,邊思考邊娓娓道來:“我最感到欣慰的是繼承了原鈞瓷二廠的傳統,發揚了原鈞瓷二廠的釉色,釉的質感、層次、乳濁感得到了提升。在造型方面沒有因循守舊,沒有重復原鈞瓷二廠的幾十種造型,而是與時俱進,積極創新,與高校專業設計人員、業界專家合作,不斷進行新的探尋。”

  的確,在這一創作理念的指導下,張建釗大師對作品釉面玉質的追求以及之前提到的“個人感悟”,突出體現為重視內在人格的修養和內心世界的完善。“感悟”不同,實為修養境界的不同。在展廳的博古架上,記者看到一件《八方瓶》和一件《平安瓶》別具一格。作品造型與原鈞瓷二廠的器型相比有所突破,在藝術風格方面保留了宋代鈞瓷嚴謹含蓄、典雅勻凈的美學特征。

  面對未來,張建釗大師神采奕奕地告訴記者:“今后,做鈞瓷的理念要變,做鈞瓷就是做文化,每件鈞瓷都要當作藝術品去做,力求精益求精。”據張建釗介紹,他的作品也經歷了不打底款、打底款、蓋章、手簽字的過程。理念的轉變,使他對鈞瓷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理解。下半年他要擴大窯口的規模,新建一個鈞瓷文化園,為不拘一格地進行新釉色、新器型的研發打下牢固的基礎。

  張建釗,一位執著追求宋鈞神韻又孜孜不倦地踐行著鈞瓷“尚玉”之特性的大師,于古樸玉潤的釉質中彰顯了北方青瓷特有的溫柔敦厚,也實現了他對鈞瓷創作實踐性的自由把握,積淀、溶化了自身的智慧和德行,實現了藝術修養的飛躍。

  游于藝,成于樂。

  這是人生,也是審美。呂超峰 通訊員 李維維 文/圖【原標題:游于藝,成于樂——訪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張建釗】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許昌網 2013-9-17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