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興:他是“雙槍李向陽”的原型
2013/9/22 11:06:2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盡管戰功赫赫,經歷傳奇,但郭興從不向人說起自己的身份,告訴別人自己就是《平原游擊隊》中“李向陽”的原型。但熟悉他的人都說“李向陽”就是他,做事像他,性格像他,甚至連講話的語氣也像他。
17歲的敵后武工隊隊長
1924年11月,郭興出生在河南省輝縣高莊鄉金章村的一個農民家庭。1940年8月的一天夜里,參加“百團大戰”的一支八路軍隊伍路過郭興的老家。郭興瞞過父母,與同村的16位青年擠進了抗日隊伍。因為郭興歲數小、個子矮,連指導員把15人都留下了,唯獨不要郭興。但是郭興不肯放棄,一直跟著部隊后面走了三天三夜,腳上的鞋都走爛了。部隊首長拗不過他,只好把他留下,就這樣,郭興成了山西省平順縣抗日政府的一名通訊兵。
那時,部隊里有文化的人極少,郭興上過四年學,屬于有文化的人。這年10月,郭興被調到平順縣公安局公安隊。公安隊沒有干部,16歲的郭興就當上了代理隊長。一次偶然的機會,太行軍區五分區司令員皮定均到山西平順縣檢查工作,看到郭興機智、勇敢,便把郭興調到了自己身邊工作。這天,皮定均找郭興談話。皮定均說,小郭你來了有幾天了,我們研究了一下,把你的工作做個調動。把你調到敵后,做太行五分區武工隊隊長怎么樣?郭興說,給我多少人,多少槍?皮定均說,隊員你可以從公安隊里動員,槍要靠你自己從敵人手中繳獲。在抗日部隊極度困難的情況下,皮定均司令員還是給郭興他們配備了兩支步槍,5發子彈和8顆手榴彈。臨別時,皮定均司令員給郭興布置了三條任務:一年內部隊要發展到70~80人;要繳獲100支步槍;要消滅105個敵人,其中包括5名日本兵。
就這樣,一個16歲的懵懂少年開始了敵后武工隊隊長的生涯。剛開始,郭興并不知道如何開展工作,帶著3名戰士到處東躲西藏。幾天后,他們趁3個偽軍在屋內吃飯時,把偽軍的槍給下了。第一次就奪了3支槍和90發子彈。幾個月后,郭興利用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術,在消滅日偽軍的同時逐漸武裝起自己的隊伍,武工隊也慢慢由最初的3個人發展到40多人。
鬼子面前揚軍威
在敵后活動,不會說日本話不行。為了敵后斗爭的需要,郭興到分區敵工部學了兩個月,學會了“你好!”、“你的表幾點了?”、“立正!”、“向右看齊!”、“報數!”等幾句常用的日本話。這些日本話很快派上了用場。
1941年12月的一天中午,郭興化裝成日軍小隊長,騎上高頭大馬,帶著兩個隊員來到日軍盤踞的一座縣城。當時,城門邊有一個日軍帶著兩名偽軍正在站崗,見“小隊長”騎著高頭大馬過來,急忙敬禮。郭興拔出雙槍,不等那名日軍反應,“啪!啪!”兩槍。站在旁邊的兩名偽軍還沒搞清楚怎么回事,已被郭興的兩名隊員擊斃。就這樣,他們在縣城一陣猛打。最后,趁著混亂沖出東門。這一次,他們打死了4個敵人,打傷了3個。那年,郭興才17歲。
1943年麥收之后,日偽軍傾巢出動,在郭興武工隊所在地區搜刮了十萬多斤糧食,堆放在輝縣縣城南關的一座大院內,準備運往新鄉大本營和敵軍作戰前方。這時,武工隊接到上級命令:“不能讓敵人運走一粒糧食。”郭興和3名隊員喬裝成新鄉來輝縣的日軍憲兵隊,趕著一輛裝滿雜草的馬車,柴草下藏著煤油和手榴彈,大搖大擺地進了南關街。車到糧倉門口,一個偽軍跑出來,攔著不讓進。滿臉怒氣的郭興從馬車上跳下來罵,隨行的兩個隊員,連推帶拉,將偽軍架到門旁的一間房子里,一刀便結果了他的性命。進了大院,有七、八個偽軍正光著膀子乘涼。郭興嘰里咕嚕一通,一個隊員“翻譯”說:“太君讓你們集合。”偽軍站好隊后,郭興又嘰里咕嚕一通,那個隊員指著一個空屋子又“翻譯”說:“太君讓你們到那里休息。”偽軍進去后,郭興隨即將門一鎖,和隊員們一起,飛快沖進糧倉,將手榴彈插在糧袋中間,把煤油潑在糧袋之上,將柴草堆在糧袋周圍,然后將糧倉點燃。武工隊員向外撤退時,遇到了前來救火的敵人。為了不讓鬼子懷疑,郭興示意隊員立即分散,他自己翻墻跳入一戶宅院。院內有個老人,先是一驚,見郭興穿著皇軍衣服,隨即點頭哈腰,滿臉堆笑。郭興掏出***,命令他把衣服脫下來,就在郭興換衣服的時候,老人穿著褲頭就往外跑。郭興一把將他拉回屋里,看見墻上掛著偽軍四大隊隊長秦守英的照片。一問才知,原來他是秦守英的叔叔,是想跑出去給敵人報信兒。郭興一槍就把他處決了。電影《平原游擊隊》中,“李向陽”打死送信的地主老頭兒,就取材于這個真實的故事。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文匯網 201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