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平原游擊隊》中李向陽的生活原型之一郭興
2013/9/22 11:10:5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盡管他不承認自己是電影《平原游擊隊》中那位機智勇敢打鬼子的游擊隊長,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李向陽”就是他:做事像他,性格像他,甚至連講話的語氣也像他。這位名叫郭興的正軍職部隊離休干部,在抗日戰爭時期馳騁豫北平原,神出鬼沒打日寇的英雄壯舉已隨新聞媒介的傳播廣為人知。
談起當年的抗日烽火,郭興老人打開了話匣子:1937年,日本侵略軍占領了豫北平原,當時年僅13歲的郭興,親眼目睹了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立志要當兵殺敵。1940年的一天夜里,一支八路軍隊伍路過郭興的家鄉輝縣金章村時,他瞞過父母,擠進夜幕中急行軍的抗日隊伍。因為年齡小,郭興被分配到縣里,當上一名通信員,開始了革命生涯。
1942年,太行五分區皮定均司令員到輝北檢查工作,看到已當公安隊長的郭興聰穎機敏,便決定讓他回家鄉組織武工隊。8個多月過去了,郭興武工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到這年9月,隊伍由起初的3人發展到40余人,消滅偽軍已有100多個,并繳獲步槍110多支、機槍2挺。
郭興武工隊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術,給偽軍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引起日軍的高度警覺。為防止武工隊的突然襲擊,日本兵一行動就是百十人,還有偽軍的陪同,10人以下的分隊一般不敢行動。打擊日軍一時難以得手。郭興最后按捺不住了:“沖進城,殺他幾個!”然而,進城談何容易?郭興和隊員們反復研究討論,認為進城最佳途徑是化裝成日軍。但必須盡快學會一點日軍用語。
當時,太行五分區內有幾個日語翻譯,他們便成了郭興的“先生”。郭興起早貪黑地學習,虛心向翻譯請教,不到兩個月就掌握了簡單的日常軍事用語,這使郭興如虎添翼。
萬事俱備,只等時機。1942年12月的一天,郭興化裝成日軍小隊長,騎著高頭大馬,和兩個隊員威風凜凜地出發了。他們順利地通過了西關城門,大模大樣地進了城。城里的日本兵在忙著敬禮之際,卻冷不防遭到了郭興和隊員的襲擊。從西關到東關不到兩公里,武工隊僅用20分鐘就把整個縣城搞得人仰馬翻。等日軍反應過來時,武工隊員早已無影無蹤了。從此,日軍一聽武工隊就膽顫心驚,郭興的名字也在豫北平原流傳開來。
在輝北2000多個日日夜夜里,郭興帶領武工隊把坦蕩平原變成了殺敵的好戰場。后來,郭興出席了太行群英會,他的武工隊被太行軍區命名為“郭興模范武工隊”,他個人榮獲“一級殺敵英雄”的光榮稱號,受到晉冀魯豫軍區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委等首長的通令嘉獎。
抗戰勝利后,郭興又參加了平津、太原等戰役,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又立下了功勞,以后還參加過抗美援朝。1985年在百萬大裁軍中,步入花甲之年的郭老從北疆軍區司令員的位置上退了下來。然而郭老不僅沒有輕閑下來,反而更加繁忙了。離休9年來,郭老到各地共作傳統報告800余場,聽眾達30余萬人(次)。他說,我要用自己親身經歷,告訴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們,不要忘記過去,不要忘記受屈辱的歷史。張振江 李啟山【原標題:訪《平原游擊隊》中李向陽的生活原型之一郭興】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2005年05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