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協學術委員、著名書畫評論家、《書法導報》副總編輯姜壽田這般評價:“閆振于書長于魏碑、隸書,其魏碑得方峻斬截之勢,用筆爽勁,風格上沾溉時流,古不乖時,有足多稱者。如在此基礎上強化峻厚、洞達之筆,曲澀之功,當更臻上乘。隸書得漢隸之樸茂,寓古意于尖新,如弱化裝飾趣味,求漢隸獨具之氣厚與嘡嗒之風,則其隸書當歸于會美。”
□東方今報見習記者陳艷輝 /文圖
【書法是他一生摯愛】
閆振書法作品曾入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首屆中國“普洱茶”書法大賽、第四屆全軍作品展、第二屆全國隸書展、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展等;曾獲第二屆中國齊白石國際文化節優秀獎、“和諧中國”首屆全國書畫作品展書法類一等獎、慶祝建黨90周年“信德杯”全國個體私營(民營)企業書法展優秀獎等獎項。他的作品被人民大會堂、軍事博物館、新加坡博物館等海內外多家單位收藏。
閆振自幼喜愛書法,少年時代的他時常提著小水桶到處練字,樹干、墻壁、桌臺、雪地等都是他的“宣紙”。入伍后的他憑著一手好字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很快脫穎而出,被調至軍區宣傳部工作。這個時候,兒時的小愛好儼然已經變成了酷愛,他每月津貼幾乎全部用在了購買字帖和書法書籍上,出門后常常因為買書而花光身上所有的錢,只能徒步回部隊。
閆振好讀書,特別是文史、詩詞、書畫語錄類等涉獵廣泛。每到一地,他都要去逛逛書店,平時生活節儉的他光買書花的錢就不下20萬。每天再忙再累再晚,他都會拿出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去寫字,這多年養成的習慣早已成為他的生物鐘。出差在外,他也隨身帶著硯臺,臨池不輟,從未間斷。
2005年,由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第四屆正書大賽,閆振遺憾落選。對酷愛楷書的他而言,這次大賽作品集就是最好的字帖。可是這本作品集在市場上根本買不到,“癡心妄想”的閆振連夜坐火車趕到廈門,找到大賽主辦方要求贈書,主辦方領導被其誠意感動便答應了他,“在你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開封書法人的可敬、可愛、可怕!”
【理論與實踐并駕齊驅】
閆振善于把握時代的審美發展脈絡,在學習古代書法資料的同時,也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以變化、運用和發揮。所以,他的書法雖然是傳統的風格樣式,但在具體技巧及面目上并不拘泥于某一名家或某一經典作品,而是自成一體。他說,理論與臨池不可偏廢。研習古人法書,汲取前人論書精粹固然重要;大量臨帖,朝摩夕研,勤學苦練,汲取運筆技巧、體悟用墨之道更是重中之重。
閆振說,悟筆法,就是先要領悟前人用筆之妙,每個人執筆、落筆方式以及運筆的輕重緩急都不一樣。拿到名人書帖后,不能急于動筆,必須得鉆進去細研究,有目的地去粗取精。閆振的書法“諸體皆能”,而魏碑、隸書尤精,其魏碑用筆方圓并用,剛柔相濟,雄厚飄逸,清俊遒勁,結字挺拔而又充滿拙氣,點畫之間盡顯風流;其隸書更有個性特征,凝重厚實的形態或許使人聯想到漢代碑刻摩崖的意趣,然而筆鋒起落之間的爽潔暢達,又流露出漢代簡牘墨跡所特有的灑脫韻致。尤其是通過墨色濃枯轉換所形成的干筆飛白效果,更是運用得自然生動,恰到好處。
【個人喜好背后的大責任】
每一個書法愛好者對書法都有一種莫名的青睞情愫,或是傾心癡迷,或是欲罷不能,閆振自然也不例外。然而,除此之外,閆振還在為開封書法做著許多高于自身興趣和愛好的事情。每年只要一有時間,閆振都要為一些書法賽事奔波忙碌,找合作聯辦單位,找專業評委,在各大媒體刊登大賽信息等,這些他都會親力親為地去協調溝通。平時,只要有空,他都會積極參加杞縣青少年書法愛好者的聚會,和大家一起討論書法,并義務為他們講課。
閆振說,杞縣是東漢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音樂家、史學家蔡邕的故鄉,自己作為一名熱愛書法藝術的當代杞縣人,更有責任和義務去挖掘杞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并將其發揚光大。一個人擁有興趣并為之癡迷自然無可厚非,如果把自己的興趣和社會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緊密聯系在一起,那就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2012年春節前后,開封市青年書法家協會舉辦“金城置業杯”首屆“蔡邕獎”全國書法大獎賽,閆振作為發起人之一,有力踐行著自己對書法的熱愛和熱情盼望開封這座中國書法名城可以更加名揚四海的心愿。
閆振獲得過很多書法大獎,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展評審中,閆振從6萬多個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其隸書作品被選入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并且是開封市唯一的入展者。他說:“我很在乎自己在書法上取得的榮譽,因為這不僅僅是對我個人的肯定,更是對杞縣、對開封書法人的肯定。每一個開封書法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去為提高我們城市的文化品位而努力,讓開封這個‘中國書法名城’招牌更加響亮!”【原標題: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閆振:用筆鋒詮釋書法家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