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同發:郭昕的短篇貴在簡潔,妙在傳神
通過閱讀郭昕的長篇作品,我可以感受到,他游刃有余地將豐富的寫作資源整合在一起。不過,相對來說,我更看好他的短篇小說:語言干凈明了,凝練而不失輕松,在精巧簡潔的形式中,展現人生哲思。以他的短篇《北京不是故鄉》的結尾為例,他寫到農民工小五花錢找了個以前是唱戲的中年女人來照料陪伴陸路的瞎眼老娘,“那女人說,五,你放心走吧,我唱半輩子戲,這出戲對我來說是小菜一碟。”就這么幾句,我覺得這是一個大作家收筆的氣度。從郭昕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試圖通過簡潔、樸素的呈示,指向生活世界所潛隱的巨大的復雜性。他以敘述從容流暢,質樸自然簡潔的語言風格,含蓄深厚的情感文字張力,逐漸樹立出自己獨有的文字風格。
孫方友:郭昕作品中的韻味和力量
縱觀下眼下的鄉村小說,多是以主題基調,將道德善良推向極致,而精神冷漠又成為了最為方便的寫作姿態,而郭昕的長篇,卻能另辟捷徑,寫出了新城市人的深層掙扎和奮斗、無奈和痛苦。史鐵生說,“從個人出發,去追問人類的普遍困境”。“從個人出發”,這個應有之意,就是在創作構成中,必須把自我擺進去,勇敢地、毫無保留地將內心伸出最隱秘的角落呈現在他人面前,這樣的勇氣似乎非常人所能具備,我認為郭昕在《城市課》中做到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書中的陳東文基本上是他的生活經歷,所以他的創作能夠抵達書中人物的心靈,能夠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故事寫得流暢好讀,但是讀后總能給人一種沉重的情感壓力,讓人不得不再三回味。另外最重要的一點,他的這部長篇寫的并不是引領時代潮流的英雄人物,而恰恰是一些非英雄,甚至是反英雄。書中人物大多是從農村走進城市的男男女女,在主流社會之外,是主流社會的邊緣人物。他關心的是他們的命運,作品的力量使讀者也不得不關心他們的命運,并且能使我們對這些人個人命運的關切中感受到歷史潮流的涌動,使讀者對歷史和個人命運的關系產生深刻、深入的聯想,讓人通過故事的敘述,思考社會權利和金錢是如何凌駕于弱勢群體之上的;思考造成悲劇人生的社會根源以及人類的毒瘤。這種寬厚的人類性,對人類命運的忠誠關注和深切的同情,對人類的深刻性的理解和詮釋正是高質量作品所要求的高度,即文學形式上的形而上的高度。
我不敢說郭昕已達到這種高度,但你讀過《城市課》之后不得不承認,他已撥動了你內心深處的心弦,讓你為之一顫。除此之外,他對故事情節和對人物命運的安排,已經顯示出了客觀的敘述能力,以及文學的韻味和力量。作品中描繪的種種人生姿態仿佛就在我們身邊,展示出作者的精神品質和感受方式,讓我們觸摸到一種在當下社會新城市人的生存狀態,體現到一種沉重的藝術思考。
喬葉:郭昕作品的藝術源泉來自于對生活的體驗
我認為,文學表達著我們對世界、對生活的個別的、殊異的感覺和看法,否認和抵抗著生命的單調和淺薄,讓我們感受到人心和人性的豐富,柔軟和多樣,從而體驗到更有意味的人生。郭昕的文筆平實、簡潔,整個作品結構飽滿結實。另外我個人非常喜歡他的短篇,寫的很有味道,如《洗澡》《水桶白月亮》、還有《說媒》等短篇,有孫犁的味道,很淡雅,很有后味。在文學的世界里,我們可以最大程度地超越時間的局限,讓自己活著的時候,人生更為清晰、睿智和遼闊。雖然郭昕更多時間是在商海打拼,但我相信在他心中,文學就像一團永遠不會熄滅的火焰,照耀和溫暖著他的心。對一個優秀的作家來講,寫作就是中心。生活作為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也將會成為他文學創作的寶藏,因為他像是一個扎根于社會內部的觀察者,對于人性和人心的豐富度和復雜性的體驗,都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由此,我也相信郭昕的作品會越來越厚重。
張宇:期待郭昕在追求中蛻變與超越
與郭昕作為忘年交,雖然年紀不同,但畢竟都是從鄉下走來的人,畢竟根都在鄉下,心近。郭昕原本是鄉下的孩子,從遙遠的豫東平原的莊稼院出發,懷揣著微薄的零花錢和不多的干糧,一步一步竟然走進了河南省會鄭州,穩穩當當地當上了城里人,F在他還很年輕,我就想,如果他一直往前走,將來他會不會走到北京去?我看到他一直沒有放棄寫作,一邊掙錢,一邊寫文章,如今他的事業正在蒸蒸日上,他開文化公司,在如今的中原市場上橫沖直闖,可以說是少有的真正懂得怎么樣把文化商品化和產業化的人。他在現實生活里活得精彩,在文字世界里也以勤奮作舟成大器,他的五卷文集就是佐證。今天研討會的主題是蛻變與超越,以我的生活和寫作經驗來說,鐵成鋼,需經過高溫的錘煉;繭成蝶,需經過痛苦的蛻變。人生的蛻變是需更深刻的質變,才能脫胎換骨,煥發光彩直至超越自我。對于郭昕,我也期望他在追求文學與生活的平衡中蛻變,書寫出超越自我的個人歷史!驹瓨祟}:蛻變與超越——河南青年作家郭昕作品研討會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