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包有民的大愛和大業——記靈寶市陽平鎮北陽平村黨支部書記包有民

2013/10/11 16:04:25 點擊數: 【字體:


    有一個謎,很多人不理解。

  連從中得到實惠的本村村民也說:“包有民受的苦、干的活頂別人幾輩子,他掙錢我們服氣,他捐錢我們感謝,但誰會嫌錢多呢?不理解。”

  連包有民14歲正上初中的孩子也對他嚷:“你把那么多錢捐給別人,為什么偏偏對

我這么‘殘酷’,每星期只給我20元?”

  這個謎就是——靈寶市陽平鎮北陽平村村民包有民將他價值1012萬元的資產捐給了北陽平村,將價值200多萬元的礦口捐給了大湖村。

  對這個謎,許多人包括許多記者多次問過包有民。這次,記者又來探究這個問題,只是不僅問他,還問他的鄰居、他的朋友、他的家人……

  大愛無私

  陽平鎮地處豫西小秦嶺山區。3月11日初春的一天,記者來到了這個山區小鎮。當天,正逢集市,小鎮一派繁華熱鬧的景象。

  在鎮北的北陽平村村部,與包有民匆匆一見,同行的電臺記者驚奇地“噢”了一聲:“這就是包有民?”

  是啊,眼前的這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略顯瘦弱的漢子就是放著大款不當、千萬資產捐給集體的包有民。他的容貌與38歲的年紀相比有些蒼老,眼睛里卻閃動著明亮而聰明的光芒。

  是啊,同行們的驚奇與大家一樣,普通如我者的包有民為何有此驚人之舉?

  山區生活有兩難:一行路難;二吃水難。

  包有民所在的北陽平村八組(當地人叫關子溝自然村),從前就是這樣的典型。當地有句順口溜,“餓死餓活不給關子溝干活,不是上坡就是過河,干的是重活,吃的是黑饃。”

  我們到關子溝,山路雖然是上坡下坡曲曲折折,路面雖然狹窄卻是新鋪的柏油路,不時有農民騎著摩托車、開著農用三輪車在路上駛過。關子溝是典型的北方山村風貌,幾十座平房高高低低擠在一起,村里的路面卻類似南方的石板路,整潔,別有風味。小村中最顯眼的是村頭一架轆轤井,“我們現在吃的是自來水。”扛著鋤頭下地回來的村民李滿囤笑呵呵地說,“這井早不用了,過去可是要排隊來這里挑水的。”

  關子溝的村民吃上自來水是很早的。1993年,當時正在創業還不富裕的包有民就拿出3萬元,為缺水吃的村民安上了自來水管道。之后不久,又出資2萬元,為關子溝修建了這條美觀的石板路。

  陽平鎮大湖村是更深更遠的一個山村,過去是當地最窮的一個村,也是包有民一家從湖北逃荒正式落戶的第一個村。“狗子(包有民的小名)是被他父母用籮筐挑過來的。”該村的李老漢領著我們來到半山腰的一個天然石洞前說,“這里就是他們當初安家的地方。”

  如今,石洞已被村民當成養蜂的地方。1969年,父母帶著剛1歲的包有民一路討飯來到這里落戶,靠墾荒、挖藥材、打零工維持生計。1984年,因莊稼被野豬拱、啃而顆粒無收,全家只好離開這里到北陽平村八組落戶。

  大湖村目前已從最窮的村變成當地的“首富村”,村部還掛有大湖農工貿有限公司的牌子。“包有民永遠是我們村的榮譽村民。”年輕的村會計李俊英深情地說。他介紹,以前大湖村雖然守著黃金礦區,卻沒有任何企業,該村真正發展是從2003年包有民將他的價值800余萬元、年產值2000余萬元的金礦礦口無償捐獻給村里后開始的。村里通過金礦生產的積累,去年又投資100多萬元建起了日處理100多噸的選礦廠,并圍繞礦山生產發展多種服務業。

  “去年,我們每人能從村集體分到1500元錢。”大湖村村民李虎軍滿意地告訴記者,而包有民對大湖村的貢獻遠不止一個礦口。

  2001年,他出資50萬元,為大湖村修建了一條通往山下的水泥路,如今每天有五六趟班車通往陽平鎮;

  當年,又出資10萬元,為缺水的大湖村5組架上了一條自來水管道;

  2003年春節,他拿出15萬元,為每位村民送上一份厚重的年貨,還無償提供十幾萬株樹苗,讓該村村民發展林果生產……

  山區群眾有兩難:一是上學難;二是看病難。

  包有民12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在一次意外中傷了腰,母親在生活的重壓下精神有些失常,剛領到四年級新課本的包有民含淚放下書包,作為家里的長子挑起了全家的重擔。

  自己書讀得少,包有民對下一代的教育就看得格外重。包有民捐出的每一分錢里,都有他妻子李菊層的一份。富裕后的李菊層依然衣著樸素,生活儉樸。她說:“我們不會給孩子留下什么財產,但是我們會盡其所能讓他們受最好的教育。”看重自己孩子的教育,包有民同樣看重全村孩子的教育。陽平鎮里最好的幼兒園是北陽平村辦的幼兒園,每間教室都配備有空調、彩電。園長王亮朋自豪地說:“去年全靈寶市100多所幼兒園評比,我們的設施和教學質量都名列前茅。”幼兒園的教室是包有民捐獻給村里的,他還出資50萬元配備了教學設施。

  北陽平村只有1700多口人,村小學就有1400余名學生,因為辦學條件好,外村慕名而來的學生占了多數。“教育是農村發展的百年大計。”包有民說,“我們村有了好的幼兒園和小學,下一步還要建一座高標準的實驗中學。”

  包有民最高興看到的是村里新考上了大學生,經?犊饽医o予資助。今年村里的貧困生李凱歌考取了韓國的全州大學,但高昂的學費讓他一籌莫展,包有民拿出四五萬元進行資助,使山鄉也出了名留學生。

  在一處半山腰,包有民承包村里的廢棄磚窯場建了個苗圃場,他的父母親住在這里。天臨近黃昏時我們趕到這里,場里的廚師已開始燒火做飯,老漢拿煙讓客人,打火機居然是城市年輕人喜愛的Zippo,他特意介紹說:“這是孩子坐飛機回來給捎的。”

  “從我16歲起就沒再讓兩位老人受過苦。”包有民說:“苗圃場并不掙錢,但我專門請了廚師和工人,有人做飯,有人陪著說話,父母樂意住在那里。”

  “老漢脾氣倔,前天我去看他,他因為家里嫁接的柿子樹品種好,有的村民不打招呼就去剪,把好好的樹苗剪得不成樣子,怪我這個支書沒管好,攆著打我。”包有民嘿嘿一笑。

  “村里無論誰家有個紅白喜事,包有民只要知道,從沒落下過。”北陽平村村民李滿囤說。村里有3位孤寡老人,包有民把他們當成親人看待,幾年前就自己出錢送他們進養老院安度晚年。

  北陽平村村委會主任羅富勤告訴記者,從2001年包有民當村干部起就沒領過工資,年底讓會計把工資全部買成米、面、油等年貨,親自給村里的困難群眾送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包有民說:“人要將心比心,我是吃百家飯長大的,我家困難時村里群眾收留我們、幫助我們,我富裕了更要盡力回報鄉親們。”大愛無私,包有民的這句話解答了前面的謎題。

  大業有求

  時間回放到1月8日。北陽平村群眾敲鑼打鼓,在公證員的公證下,包有民夫婦將價值1000多萬元的資產正式移交給北陽平村,其中包括價值300多萬元的北陽平大酒店;價值300多萬元的住宅小區以及陽平鎮工貿一條街兩旁的店鋪和企業。

  這些房產和企業都是包有民一手建起來的。上世紀80年代中期,年僅16歲的包有民就孤身來到大湖山下,背礦石、打鉆、搞運輸、開汽車修理店直至到礦山開采,十幾年艱辛掙下了千萬元資產。

  包有民有錢后,有的親戚和朋友說,你給我們點錢讓我們做個生意什么的,我們會對你感激不盡;也有人對他說,你給我二三百萬,幫你弄個干部當當。

  然而,包有民卻毅然做出了把千萬元資產無償捐獻給村集體的決定。他說:“我個人富了,周圍的群眾窮我心不安,我捐獻資產不圖名也不圖回報,黨中央謀求全國的農民過上寬裕的日子,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我要為本村本鄉的群眾脫貧致富作出應有的貢獻。”

  包有民1997年入黨,2001年任村黨支部副書記,2003年當選村支書,2005年,以全票連任村黨支部書記。當上不領工資的支書后,包有民拋開了個人的生意,把心思全放在了全村發展的大業上。

  北陽平一半村民居住在陽平鎮上,條件相對較好;還有幾個自然村散布在深山,土地貧瘠,群眾生活困難。包有民認為,農村要因地制宜發展生產。在幾個偏遠的山區村,他把自己苗圃里100多萬株柿樹苗、楊樹苗、刺槐苗、桐樹苗無償貢獻出來,讓群眾發展林果業,如今該村已發展柿樹3000多畝,有些已開始掛果。

  2004年,包有民自掏腰包,組織村組干部到山東壽光等地參觀考察,然后以3萬元的年薪聘請技術員駐村指導,引導群眾發展大棚蔬菜。目前全村大棚蔬菜已發展到50畝,年增加收入40余萬元。

  由于北陽平村大部分群眾家底薄,調整結構、發展飼養業等一沒實力二怕賠本,往往猶豫觀望。包有民認為,引導群眾轉變觀念發展各項產業,村里要舍得下本、舍得投入。近年來,發展林果業,村里出資15萬元統一購買種苗;發展中藥材種植,村里出資8萬元購買種子;發展飼養業,村里投資興建了占地40畝的高標準畜牧飼養基地,讓飼養戶免費進入……

  陽平鎮最漂亮的街道當數工貿一條街,這是北陽平村發揮位于鎮區優勢修建而成,兩旁的一多半店鋪和企業是包有民建成后捐獻給村里的。如今,礦山機械廠、木器廠、面粉廠等立足本地的小型企業紅紅火火,能夠就地安置農村富余勞動力200人。

  3層樓的北陽平村村部還兼作民生木業有限公司的辦公樓,該公司是包有民與當地的經濟能人創辦的股份公司。3月11日,記者恰好碰見山東聊城信利達木業有限公司的李經理,他是民生木業公司的合作方。他對合作充滿了信心:“這里民風樸實,政策優惠,特別是包有民作為一個普通的村支部書記能有這樣的舉措,說明他人品很好,為老百姓謀福利的人是可貴的人,我們合作放心。”

  包有民更是樂觀:“雙方合作后總投資額將達到5000萬元,利用當地豐富的蘋果樹枝、樹杈等資源,加工中、高密度板,利稅可觀,本村勞動力就能安排300多人。”

  靈寶市對外來投資的客商特事特辦,靈寶市委書記王躍華也關注著包有民這個一心為民的村支部書記。3月11日下午,王躍華帶領電業、土地、環保等部門到木業公司召開現場辦公會,協調解決問題。

  “我并不在公司任職,我的精力全部放在村里。”包有民興致勃勃地描述北陽平村的新農村建設藍圖,“山區的群眾生存和生活條件較差,我們準備在陽平鎮建造幾個美觀漂亮的住宅小區,逐步將山區的群眾搬遷下來,讓他們住進水電齊全、功能完備的樓房,將山區的土地和舊村退耕還林、退宅還田,栽植林果樹木,一舉兩得。”

  包有民是個說干就干的人。我們采訪的時候,北陽平村第一個住宅區的改造和建設正拉開序幕。在其他地方是老大難的拆遷問題,在該村卻沒有絲毫阻力。村委會主任羅富勤詩意地說:“我們拆掉的是貧窮落后的過去,建設的是美好富裕的未來。”

  北陽平村的集體財產絕大多數來自包有民的捐贈,村集體收入從2002年的30多萬元發展到2005年的213萬元,雖然尚不算富足,但村民已從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村民家家戶戶的有線電視收視費是村里代繳的,2006年村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費用也是村里代繳的。“這幾年我們村修路、建學校、架設自來水管等費用不少,但都是村集體出的,沒向村民攤派過一分錢。”村委會副主任劉會生頗為自豪。

  在陽平鎮境內有座鑄鼎原,相傳是黃帝鑄鼎的地方,就在這里,中華民族的祖先黃帝開創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

  站在鑄鼎原上,遠眺可見黃河和對岸的中條山脈,陽平鎮和北陽平村就坐落在原下的山坳里。在這片文明的發祥地上,一個新時代的共產黨員、一位最基層的村干部用他的行動演繹著一曲新農村建設的壯歌,他舍棄了個人的事業,全力追求心中的大業——新農村的繁榮和諧,新農民的共同富裕!醣緢笥浾呃钜所i 本報通訊員王棟【原標題:包有民的大愛和大業——記靈寶市陽平鎮北陽平村黨支部書記包有民】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報業網-河南日報 2006年04月04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