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晚年開出食療“千金要方”

2013/10/12 15:03:42 點擊數: 【字體:

 
     “千載食療話孟詵”系列之二

     □首席記者 朱金中 文圖

    引子

    村北4公里處有一座山,名曰鹿臺山,每年二月初二,孟氏后人都要上山唱戲拜祖。相傳孟詵晚年就隱居在鹿臺山上。

    鹿臺山是嵩山余脈,為歷史名山,唐代《元和郡縣志》、清代《讀史方輿紀要》、《汝州志》均予以記載。明代《一統志》中記載:“鹿臺山在南陽府汝州北二十里,有臺狀若蹲鹿。” 

    鹿臺山海拔751米,是陵頭鄉北部諸山的最高峰,有水泥路通到山下。

    從山下到山頂要四十分鐘的路程,路很陡,但陪同采訪的汝州市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尚自昌先生走在我的前面,一邊閑談,一邊領路。

    站在鹿臺山頂,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鹿臺山山頂是一個近乎平臺的模樣,當地人稱之為天心寨。據孟氏后人說,孟氏家廟原來就修在天心寨。如今,家廟已經不存在了,附近新修了一座盤龍宮,里面敬的是全神,道教、佛教相會,連孫大圣也成了護佑神。

    據當地地理專家介紹,天心寨原來很可能是個火山口,火山噴發時呈放射狀向周圍堆積。后來火山停噴,成了死火山。大洪水時期,洪水攜帶的泥土經過不斷沉積將火山口淤平,因此,天心寨的土地很肥沃,沒有沙石之類的雜質,非常適合各種草木的生長。

    對古代醫學家來說,草木是他們最好的藥物來源。可以想象,一千多年前,孟詵將采藥之地選在此處,正是看中了這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在鹿臺山,至今仍流傳著有關孟詵治病救人的傳說。

    據說孟詵辭官回鄉后,專門從事醫療和食療研究,懸壺濟世,普救蒼生。有一年農歷三月三,孟詵一大早上山采艾葉,在山里遇到一個患病的男孩,這個男孩因為受寒,渾身發冷打顫。孟詵拿出當天采的艾葉,讓孩子的母親把艾葉切碎后,做成餛飩,然后在油鍋里炸熟。小孩吃了十數個,果然趕走了體內的寒氣,不再發冷打顫了。

    類似這種傳說,在鹿臺山一帶流傳頗多。古代醫療水平很低,老百姓求醫看病是個大難題,孟詵隱居鄉里,盡其所能地醫治百姓,留下了千載美名,這也是至今孟莊村一帶的老百姓仍愛戴、尊敬并傳頌他故事的原因。

    師從孫思邈學習食療

    為了讓天下蒼生能通過基本的飲食延年益壽,公元674年,年過半百的孟詵拜在傳奇名醫孫思邈的門下,學習各種藥方和醫術,尤其是食療養生方面的知識。經過數十年潛心研究,于晚年完成了食療專著《補養方》,即《食療本草》。

    從史料來看,孟詵的仕途比較平淡。但相比較為官方面的成就,孟詵的醫學之路更為燦爛。

    青年時期的孟詵飽讀詩書,也喜歡閱讀醫學典籍,他廣收民間驗方,叩訪名醫,積累了豐富的醫學知識。

    但邁向名醫需要更高水平的名醫指點,公元674年,孟詵遇到了他的醫學老師——當時的傳奇名醫孫思邈。

    孫思邈是藥王,也是醫神,他不僅精通藥典,醫術高超,更是一位養生學大師。

    公元674年,孟詵拜訪到了孫思邈。這一年,孟詵53歲,而孫思邈可能已經90多歲了。見到孫思邈后,孟詵就被這位醫神的知識和醫德所折服,據新舊《唐書》記載,孟詵對孫思邈“執師資之禮以事焉”。

    拜在孫思邈門下后,孟詵孜孜不倦地向老師學習各種藥方和醫術,尤其是食療養生方面的知識。孫思邈的學生很多,有成就者比比皆是,而孟詵則是將孫思邈的食療思想發揚光大的集大成者。

    孫思邈是醫學大家,他不僅重視食療在醫學方面的成效,也是這方面的實踐家。藥食同源,食療和藥療乃人類健康長壽的雙訣,“人命至貴,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這是孫思邈巨著《千金翼方》的本義。孟詵深得其中的精髓,畢生致力于食療與養生研究。

    對于食療在醫學和養生方面的功效,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兩書中做了論述,其中《千金要方》第26卷《食治》篇中,對果實、菜蔬、谷米、鳥獸等食物功效做過精辟論述。但遺憾的是,食療只是孫思邈醫學成果的一部分,雖然予以論述,但其著作中所占篇幅不大。“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為了讓天下蒼生能通過基本的飲食延年益壽,孟詵決定編寫一本食療專著。

    經過數十年潛心研究,在晚年,孟詵終于完成了《補養方》,后經張鼎增補,改名為《食療本草》。《食療本草》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食療學專著。 

    孟詵告老還鄉后居住于山中,經常采集草藥,精心炮制,食藥養身。據說這位老爺子雖然年事已高,但鶴發童顏,力如壯年。有人向其請教保養身體的方法,他說,要想保養好身體,必須“善言不離口,良藥不離手”。

    公元713年,孟詵逝世,享年92歲。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代,孟詵活到92歲,是很少見的,可謂是世紀壽星。長壽之本,無法克隆,孟詵能活這么大年紀,并非僅僅依靠食療,應該是多種綜合原因造就的,但孟詵崇信養生、以食療促進養生的思想是留給后人的一筆財富,是值得后人借鑒的。

    《食療本草》成就食療學大師美名

    《食療本草》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食療學專著,它不僅讓孟詵成為食療學大師,也為后人留下了一本食療典籍,尤其是“食物是藥物,藥物也是食物”的醫療養生理念,至今仍值得我們借鑒。

    “伊尹開湯液,孟詵著物華”。

    在李時珍的名著《本草綱目》中,經常出現“詵曰”字樣。如“詵曰:‘雞有五色者,玄雞白首者、六指者、四距者、雞死足不伸者,并不可食,害人。’”

    詵曰,即孟詵曰。

    一部《食療本草》,不僅讓孟詵成為食療學大師,也為后人留下了一本食療典籍。《食療本草》共三卷,收錄了227條食藥條目,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大都切合實用,此書所收錄的不少食物為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所未錄之品。如魚類中的鱖魚、鱸魚、石首魚等,菜類中的空心菜、菠菜、萵苣等,米谷類中的綠豆、白豆等,都是首次出現于《食療本草》。孟詵為后人所開具的延年益壽“千金要方”中的食品種類齊全,既有食療效果又有藥用價值。

    作為孫思邈的學生,孟詵的《食療本草》除了繼承《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食療精髓外,還廣泛參考和總結了《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等多種中醫著作的食療方式,頗受后人稱贊。國內本草學家和中國生藥學先驅趙燏黃先生評價說:“孟詵雖為孫思邈弟子,然其《補養方》(即《食療本草》)并不拾孫思邈之牙慧,而有獨出之心裁。”

    食療學認為,食物同藥物一樣,也有“四氣五味”,食物的“四氣五味”對不同體質的人和不同的疾病可以產生不同的作用。《食療本草》注明了各種藥物的藥性,更有利于在臨床上根據“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的辨證施治原則,對不同體質的人和不同的疾病區別用藥。

    食物是藥物,藥物亦是食物,孟詵在《食療本草》中對這一點進行了辨證運用。書中大部分食物條目下都記載了它們的功效、主治范圍以及各種單方和驗方,其中大部分至今仍為中醫學所采用,例如書中記載:“青小豆:療熱中,消渴,止痢,下脹滿”;“羊乳:補肺,腎氣,和小腸。亦主消渴,治虛勞,益精氣,合脂作羹食,補腎虛。”

    對于一些藥材,《食療本草》著重介紹了它們的食用方法,讓藥材食物化。比如介紹到小薊根時,說它“主養氣”,可以“取生根葉,搗取自然汁,服一盞,立佳”。

    食物藥用化和藥材食物化,是孟詵在《食療本草》中極力贊揚的。這一做法,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是和現代營養學的價值體系相吻合的。【原標題:晚年開出食療“千金要方”】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報 2013年07月26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