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當時整個隊員在登上峰頂的時候。我們因為普通人不了解,如何能確定這個頂就是山的最高峰?
王富洲:因為這個山就是屬于尖峰,跟刀尖一樣,人脊一樣的人峰。它就是一個尖,而且它是最高的。
主持人:我們在以往的資料里了解到,珠峰有號稱第一臺階和第二臺階的。我們想了解一下第二臺階到底有多高?
王富洲:30米那么高。但是30米那個臺階,最后面到八千七山脊那兒的時候,最難登的有6米多,有一個光滑的石頭,跟墻一樣的垂直的峭壁,手抓也不好抓,沒有裂縫,腳也不好蹬。這個地方最困難,就是因為這個地方,我們在這兒,四個人為了突破這個難關,這6米多我們登了5個小時,而且體力消耗得非常大。每個同志都是在登的時候摔下來好幾次。
主持人:王老您看一下,這張圖片就是我們所說的第二臺階是嗎?
王富洲:這是第二臺階后來架了梯子以后的。這個不是正面照的,多少斜一點,所以你看這個梯子還是有一些坡度,實際上那個掛的坡度比這個坡度還大得多。
主持人:王老當時我們知道您在這個登山隊之前,世界各國也有好多去沖擊這個第二臺階都沒沖擊上。當時咱們是真正爬上這個第二臺階的呢?
王富洲:劉連滿同志身體特別好。他是哈爾濱電機廠的消防員,他的攀登技術也比較好。他是第一個攀登,讓我們在旁觀保護著,我們也相信他嘛,他是最好的,攀上去了,其他人就可以跟著上了。他上了也就是1米多高就滑下來了。就這樣,他連著摔了三次。后來我也爬了幾次也不行。連滿同志在這種情況下,提出一個意見來:咱們搭人梯。我們4個人的背包墊起來。他踩在背包上,人不就高一點了嗎?然后別人再踩住他的肩膀,其他同志把踩著肩膀的人一塊兒推上去。一共6米高,臺階就近了。
他這一提出,大家研究,感覺也是個好主意。連滿同志就踩在背包上面,屈銀華同志就踩在連滿同志的肩膀上,我們其他兩個人,我和貢布在兩邊保護,一個是幫助他拿冰鎬幫助他的腳踩穩,手推他往上走。我們都穿著高山皮靴,高山靴下面有釘子,那肯定不能往肩膀上踩。屈銀華同志一看就把高山靴脫掉了。石頭是光的,不好登,后來屈銀華同志把毛襪子也脫了。到上面還有一段距離,還是峭壁抓不住,就應該打巖石錐,沒巖石錐了。一摸還有冰錐,把冰錐代替巖石錐。冰錐是打到冰上比較好打,往巖石縫里打,比較粗。巖石縫隙比較小,打得也很難很累。累也沒辦法,只能用冰錐代替巖石錐。屈銀華就先打了一個冰錐,然后把鐵索掛上去。還有一段距離,還不行。
后來,他又利用第一個打上的冰錐,又在上面打第二個冰錐。冰錐打上來以后,他用兩手拽住,底下同志用手托他,上去了。
主持人:咱們登珠峰的時候之前不是做過計劃嗎?咱們是計劃好凌晨4點多鐘準備登上峰頂的嗎?
王富洲:不是。前一天晚上我們到那兒的時候計劃就討論得很清楚了。那時候還是五個人呢,在八千五那個高度,五個人。我們清查了一下裝備,看夠幾個人用的。那個時候我們一個人從八千五要往頂峰上再返回來,最少每個人都用兩瓶氧氣。后來我們一看有好幾瓶氧氣是半瓶,也有的是空的。滿瓶的也不是太滿。在這種情況下,大家覺得緊張點,但是沒影響大家的決心,五個人決定四個人上。留下一個在八千五,接應。【原標題:王富洲:搭人梯征服第二臺階 6米登了5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