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休閑西裝打扮,前額因頭發稀少更顯“光亮”,日前,當參加希望圍棋公益項目首期全國教師培訓班暨希望圍棋公益項目啟動儀式的河南籍圍棋國手劉小光,出現在鄭州時還是引起了“騷動”,喜歡劉小光的圍棋愛好者用掌聲歡迎這位土生土長的河南棋手回家。
在中國圍棋界,曾幾何時,劉小光九段是與馬曉春、錢宇平并駕齊驅的頂尖棋士。欣聞好友王冠軍要舉辦希望圍棋教師培訓,劉小光專程從北京趕回鄭州上第一課,看到曾經在河南工作過的圍棋老師黃進先以及昔日朝夕相處的領導和好友,劉小光更有點思鄉的情結。“今天見到老朋友、老前輩,真的很高興,回家的感覺就是好。”劉小光動情地說。
談到河南圍棋的現狀,劉小光似乎也不心甘:“河南還是有很好的圍棋基礎,以前也曾輝煌過,洛陽、開封都出過有名的圍棋國手,尤其洛陽還是全國圍棋百段城市,可惜這幾年河南圍棋一直很不景氣,可以說已經走入了谷底。今天這個活動很好,希望該項目也能夠越辦越好,盡快為河南培養優秀的圍棋幼苗。相信經過老師們的精心栽培,河南圍棋復興應該指日可待。”
當記者告訴他家鄉的人對他很關注時,劉小光感慨地說:“我從出生到14歲一直在開封,14歲以前的印象都是開封,所以離開家鄉這么多年了,見到家鄉的人時還是說開封話。作為一名棋手,能為家鄉做點事情我感到由衷的高興。”
劉小光現在有個美滿的家,妻子非常賢惠,家境也非常好,兒子更聽話懂事,目前老婆和兒子在香港生活。談到兒子,劉小光更是眉飛色舞:“我與金庸先生交往很好,我兒子的名字也是金庸取的。”原來,劉小光在香港的家距金庸家僅隔一條街,劉小光兒子誕生時,金庸取名為“劉觀謙”,并親筆題寫。“觀謙”二字源自《易經》,為“謙虛做人,懂得進退”之意。
劉小光曾出任過中國棋院圍棋部副主任,但任職屆滿后,他未再競選原職位,而是急流勇退,對此,為人坦誠的劉小光表示:“我覺得自己的個性不太適合繁雜的行政工作。我終究是一名棋手,棋是我的生命,雖然我的競技狀態已今非昔比,但我還是要選擇回歸,因為離開圍棋,我就會迷失自己。”
小光現在是個大忙人,妻子和兒子在香港,他在北京居住,現在又是遼寧圍棋隊的主教練,一年到頭到處奔波。談到現在的工作,劉小光說:“現在真成空中飛人了,我今年51歲了,歲月不饒人。有的對局,換過去精力旺盛時,我肯定會堅持到最后乃至亂中取勝,現在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現在我把精力都放在這個隊伍上,盡快提高我們這支隊伍的實力和水平,是我目前的主要任務。”本報記者 劉超峰【原標題:劉小光:離開圍棋就會迷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