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上午,我們約好9點整在省體育局大門口碰面。這一次更讓我驚詫,一是沒想到巫蘭英那么準時,二是沒想到已過不惑之年的巫蘭英看上去那么干練、灑脫,名將風采依然。作為目前我國唯一一位運動員出身的高等學院的女院長,可以說巫蘭英已經擁有一個輝煌的人生。
現在時
院長是個“拼命三郎”
1994年,剛脫下戰(zhàn)袍不到一年的巫蘭英,人生又有了一個重大轉折,她被任命為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黨委副書記、行政副院長。從一個優(yōu)秀運動員到高校管理者,角色的轉換使巫蘭英一時不能適應。然而,運動員“永不言敗”的性格在支撐著她奮力前行。
直到現在,她仍然保持這樣一種心態(tài):“在這里我不是什么世界冠軍,而是一名學生,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很多。”帶著邊干邊學的態(tài)度她虛心請教,以特有的親和力與教職員工打成一片,付出了比當運動員時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用真情換來了理解、支持。
1999年12月,巫蘭英升任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黨委書記。如果說初當領導時是有點兒靠“名人效應”和人格魅力贏得教職員工信任的,而此時經過幾年崗位鍛煉后的巫蘭英已經讓全校教職員工“心悅誠服”了,在2000年的一次民主評議中,她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以最高票通過。
與此同時,巫蘭英還在另外一個“戰(zhàn)場”上拼搏著。由于很小就從事體育運動,她的文化底子比較薄。要強的巫蘭英就拿出運動員的勁頭拼命“補課”,憑著不服輸的頑強意志,先后攻下了?、本科學位,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鄭州大學現代管理學院畢業(yè)。
2001年10月,巫蘭英轉任鄭大體育學院院長。第二年,學院從鄭州市農業(yè)路搬遷到省體育中心的新校址,進入了一個大發(fā)展時期。工作千頭萬緒,巫蘭英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榮譽屬于過去,我只有更加地努力才能在新的崗位上干得更好。”學校如何發(fā)展是巫蘭英目前最關心的。作為河南省唯一的體育專業(yè)高等院校,鄭大體育學院提出以運動訓練為主,為河南省競技體育服務的辦學宗旨。“在發(fā)展競技體育這一點上,省體育局的領導也很支持我們。如果不出意外,我省的太極拳專業(yè)隊、棒球專業(yè)隊將到我校‘安家’。學校原有的籃球、足球、健美操、田徑等隊伍也要辦出特色,爭取培養(yǎng)出全國冠軍、亞洲冠軍甚至世界冠軍!”喜歡挑戰(zhàn)、不怕挑戰(zhàn)的巫蘭英興奮地對記者說。
過去時
“倔姑娘”一舉奪冠
提起巫蘭英,恐怕三十歲以上的中國人大都有深刻印象,她是我國射擊運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由一個普通女孩成為名滿天下的世界冠軍,巫蘭英靠的是什么?她說:“無論干啥事兒,我就是不服輸!”
其實說起巫蘭英和射擊的緣分,還是很偶然的。1973年,省里恢復射擊隊,在全省選苗子。當時正在鄭鐵一中上學的巫蘭英參加了集訓。集訓地點在鄭州市南郊的五里堡,離巫蘭英在鄭州市管城區(qū)的家最多只有半個小時的路程,但聽說至少1個月不能回家,還是讓從小沒離開過父母的巫蘭英犯了嘀咕,不過巫蘭英很“好面子”:既然答應人家的事,就不能不去。在父母的支持下,未來的世界射擊冠軍終于邁出了改變人生的第一步。
經過一個多月的集訓,123人只有23人留了下來,其中當然包括巫蘭英。最后分項時,巫蘭英和其他4名男隊員改練飛碟。飛碟射擊盛行歐美,但當時在我國還是一個冷門,更沒有設立過女子飛碟項目。劉繼升教練看準了巫蘭英不服輸的性格,認為她必成大器。
巫蘭英真正同那枝4公斤重的雙筒獵槍打上交道時,才真正體會到打飛碟并非像一些人說的那樣“好玩”,而是一項非常艱苦的運動。那只直徑只有11厘米的碟靶,流星般飛過40.23米的有效射區(qū),只有1.65~1.8秒的時間。選手要在這短暫的一瞬,做出起槍、運槍、瞄準、擊發(fā)等一系列動作,接連擊落兩個相反方向疾馳而過的“流星”,沒有熟練的射擊技術和機敏的反應是很難做到的。為了練好基本功,巫蘭英千百次地重復那些單調、枯燥的動作,一上午能反復舉槍2400多次。
終于到了收獲的時候。1981年12月,第42屆世界飛碟射擊錦標賽在阿根廷舉行。賽前,當地報紙對比賽進行了大量宣傳。“盡管我不懂外語,但報紙上照片很多,可都是美國、英國、德國等強隊的,沒有介紹一個中國運動員。”首次參加世界大賽的巫蘭英說,“這讓我特別不服氣,就暗下決心,咱走著瞧!”女子團體比賽,中國隊拿了冠軍。女子個人雙向比賽,巫蘭英和52歲的美國名將希爾直到最后一靶才分出勝負。巫蘭英終于加冕女子個人冠軍,而這個冠軍是我國射擊運動史上第一個個人世界冠軍!
此后,巫蘭英“一發(fā)不可收”:1981年~1983年連續(xù)獲得團體世界冠軍。4次獲得亞洲個人冠軍,16次奪得全國冠軍。其中兩獲全國男子飛碟射擊個人冠軍,5次打破或超過世界紀錄。
將來時
為家鄉(xiāng)做更大貢獻
作為我國射擊界的標志性人物,巫蘭英為什么沒有留在北京或者像有些體育明星那樣往商界發(fā)展呢?這一直是我心中一個不大不小的困惑。
以巫蘭英的貢獻,留在北京可以說是易如反掌。1985年和1987年,國家射擊隊曾經兩次留她做教練。巫蘭英回憶道:“我這個人比較戀家。常年征戰(zhàn),欠家人的太多了。再說,我是河南人,我愛這片古老的土地,能為家鄉(xiāng)做貢獻是我的最大心愿。”
面對曾經的體育明星經商熱潮,巫蘭英也不是一點兒想法也沒有:“經商也許對個人經濟上有好處,但要把自己的專業(yè)丟了,就太可惜了。河南培養(yǎng)我不容易,我不能不回報家鄉(xiāng)。”
說起河南,說起射擊,巫蘭英顯得特別激動:“咱河南射擊隊對國家的貢獻太大啦。如果沒有我們先行,哪有后來的中國女子飛碟的輝煌呢。這一點,你們記者應該多寫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