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原文化歷史長河中屈指可數(shù)的當代文賢、新時期文學豫軍的一面旗幟、中原優(yōu)秀文學傳統(tǒng)的奠基者、一代知識分子風骨的踐行者”南丁先生,栽培無數(shù),提攜若干,趙公欽佩于南丁先生的人品與文品,多方籌措資金“為河南文壇上的老園丁做點實事”,丙戌上冬由河南文藝出版社為其出版了150萬字五卷本的精裝《南丁文集》,不僅濃縮河南當代文學史,更是南丁文學成就的備忘錄。省文聯(lián)和省作協(xié)專門召開作品研討會,業(yè)界一片褒揚,南丁和他的女兒何向陽更是萬分感激,省文聯(lián)黨組書記吳長忠評價此書“為河南文學藝術界辦了一件大好事”。
趙公惜才愛才,碰到苗子,求賢若渴。早年還未曾相識李伯安之時,就與之神交已久,沒抽他一支煙、沒喝他一杯酒就把他兒子上大學的事給辦了。直到孩子畢業(yè),兩人才真正謀上一面,惺惺相惜,相見恨晚。
戊寅歲中,李伯安英年早逝。趙公聞訊,痛心疾首,含淚撰寫挽聯(lián):“一生心血百米巨制業(yè)未竟身先死,九曲萬里不舍晝夜數(shù)風流何人續(xù)。”言猶未盡,又題詩《懷念伯安》:“折桂月宮不計年,迢迢銀漢星高懸。逝者如斯音容在,幾回夢縈喀拉山。”
趙公浸淫藝壇久矣,各色人等,閱覽無數(shù),交往愈多愈發(fā)敬仰李伯安摒棄功利、戒除浮躁、治學、修身、立德的從藝和為人,并作文《神交》吐而后快:“現(xiàn)在畫壇上各類畫家多如牛毛,為了賺錢,各使奇招,有不惜專門制造贗品者,有拉大旗做虎皮者,有自吹自擂者,有玩弄小情小趣者,像伯安這樣不為名利所動,沉下心來,以生命為代價,潛心于真正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人實不多見。”
在“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當下中國,一些人只有價值,沒有價值觀;只有人“生”,沒有人生觀。利字當頭,沒有底線,為牟錢財,不擇手段。人未走,茶已涼,更不用說一位退休多年成為“過去式”的老領導。然趙公每天找他的人一撥接著一撥,甚至都要“輪候”。人非草木,知反哺之情,曉跪乳之義;趙公多年來責備眾多、恩惠無數(shù),“宜將今昔勝往年,門庭若市車馬喧”。
量之寬宏者壽
李明性老師在長篇散文《長相憶》中曾總結過趙公的“優(yōu)點”:“信哥身上的優(yōu)點很多,最突出的優(yōu)點是待人真誠,交誼唯真,胸懷開闊,能包容人。”李老師與趙公從小無猜,了解趙公,莫過于他。趙公心無掛礙,胸襟坦蕩,清涼世界,無漬無渣;不與君子斗名,不與小人斗利,“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儒家之淡定、道家之無為、佛家之宥忍,修煉到家,如入化境。《菜根譚》中“休向君子諂媚,君子原無私惠,休與小人為仇,小人自有對頭”更是爛熟于心,躬行于事,活用于人。
趙公也就初中學歷,與現(xiàn)在滿大街跑的都是碩士博士相比簡直“低到塵埃里”;然趙公腹中詩書、淹博淵雅那些碩士博士又“低到塵埃里”。
開口攬時事,不負案頭書。趙公去年還買來入圍茅盾文學獎的一套書,暇不掩卷;一套《古文觀止》,日誦夜讀。閱讀已經成了他的一日三餐,生活習慣。乾隆狀元、詩人兼書畫家石韞玉曾有聯(lián)云:精神到處文章老,學問深時意氣平。比對趙公,信夫此言!
“君子常虛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眾人之上,視彼猶賢,自視猶不足(東漢徐干《中論.虛道第四》)。”趙公為人謙恭、豁達之極,大氣之人亦難望其項背。早年李世南先生第一次去趙公家看畫,有一張四尺整紙的劉文西的精品人物畫,趙公一句“你喜歡送給你吧!”生是把李世南嚇了一大跳——他從來也沒有遇到過這種陣勢。后來,關山月六尺整紙的梅花精品也都被他拱手送人,趙樸初四尺整紙的書法精品也被轉贈給“更需要的人”,沒有任何鋪墊,更無半點說辭。現(xiàn)在拿出來送上拍賣會,哪一幅都會讓藏家眼紅、讓買家眼綠。
有時去他辦公室,翻看他案頭某些時賢送來的冊頁手卷,他都會問上一句:“喜歡?拿走!”我雖不敢掠美,但趙公“不以物喜、不為物累”著實讓我錯愕。
有人誠邀趙公賞玩千島湖,趙公也想拉上我吃頓“免費午餐”,我當然求之不得。誰知事到臨頭,報館冗務纏身,實在難以解脫,無奈只得食言。無顏面見趙公,只好短信致歉。趙公甚是解人,回復四字“理解,忙吧!”
身無求而安寧,心無欲而神寧;遇事從容則有余味,為人從容則有余年。趙公如今七十又一,身體無恙,與其無欲無求,超然豁達“過從甚密”。
趙公于《夢畫小記》以鳴心志:“書畫者,中華之瑰寶,民族之精粹,沉浸其中,可去煩解憂,可開啟心智,可蕩滌凡塵,可凈化心靈。余性喜書畫,亦愛收藏,非求擁有,但望過眼,如是近四十載。既成生活之不可或缺,日之所思,若能常入夢境,亦乃快事也。”袞袞諸公,達官貴人,有此境者,鮮矣!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然蕓蕓眾生,凡胎俗子,占有者多,舍得者少。“少年時舍其不能有,壯年時舍其不當有,老年時舍其不必有!”趙公身體力行,已臻禪境。
言之簡默者壽
每隔數(shù)日,趙公就會叫上三五同好,海闊天空,暢敘幽情。蒙趙公青眼,常囑吾陪饗末座,廁身其間。席間飯余,趙公大多“素處以默,妙機其微”,恭聽豪談者滔滔不絕,唾星回射。遇到我等無知無畏,誑語妄言,炫技自擂,趙公聞之,笑曰:“誰的年少不輕狂。”
辛卯暮秋,趙公策劃百余書法家書《道德經》,每人一個章節(jié),數(shù)省書協(xié)主席都奉上妙品,算是開創(chuàng)了一種展覽與出版的新模式。趙公素喜《道德經》中箴言嘉句,并常書以自省,想必他是受了白樂天《讀老子》的明示:“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語吾聞于老君。君道老君是智者,緣何自著五千文。”
趙公為文,剔筋見骨,干凈爽利,其有《故事鄉(xiāng)間》數(shù)十篇,篇篇精短,結脈《世說新語》,遠承“唐人傳奇”,近襲《俗世奇人》。《何時相識》一篇,起承轉合,曲折離奇,鴻篇巨制架構完備,但趙公屈屈二千余字提綱縶領,要言不煩,練達到位,交待精準。《大孬》更短,跌宕起伏,超越想像,不輸于馮驥才《神鞭》一角。哪位影視導演若獨具慧眼,改編成電視劇,保準收視長紅!
近年,趙公文章更為獨到老辣,富魏晉駢文辭賦古風,涵唐宋行、記、說、跋之韻,精悍短小,絕少贅言。文鈔數(shù)段,以證不虛——
《夢畫小記》聊聊百語,技驚四座:“己丑季春中浣,夜深人靜,萬籟俱寂,披衣而坐,賞玩畫作,頓覺游移青山綠水之間,祥云繚繞,蒼松翠柏,茂林修竹,雪落無痕,江流有聲;忽而置身花香鳥語之中,蘭送暗香,梅發(fā)新枝,鳳翔鶴舞,春燕呢喃,錦鱗游泳;或坐古剎之中,參禪悟道;或與英雄論劍,馳騁疆場;或仰視偉人,聆聽教誨;或促膝老農,共話桑麻;高人對弈而決勝負,狂士長嘯而發(fā)清音;釣夫垂竿于煙波之上,騷人吟唱于山水之間……”
《山水清音圖記》妙麗古雅,字字珠璣:“右文乃吾家光華二十年前舊題,時在戊辰仲春,君客金陵,與魏紫老幸會,晤談甚歡,先生惠以山水一幀,君感而賦此,其文片言居要,詞約旨遠,令人擊節(jié)。先生倘天上有知,亦當有感于斯文。吾亦與先生相交甚篤,先生曾為拙作《合歡》繪封面,吾感念至今,故濡翰書之,聊寄人琴之思。”
今又拜讀新作《補壁小記》,古風一脈,范文猶在:“壬辰歲尾,三五摯友越秀小聚,中有豪飲者、善丹青者、通音律者,互有傾慕,雖無絲竹管弦助興,但有吟詩放歌之樂。吾年事已高,酒至微醺,不勝杯杓,欲告退,孟君(孟少輝)扯衣而止,謂余:君一展書藝為崔先生補壁可否?乃信(崔乃信,越秀酒家老板)聞之,拊掌而笑曰,善!余諾諾。酒醒悔之。越秀雖為美食之家,實為藝術殿堂,君不見妙手之圖、雅士之文,蔚為大觀。余有何能,敢在此登臨?故遲不為也。日前,聞乃信兄補壁處已備,余感荷良深。為人者焉能礙其面而失信乎?遂有是作,博諸君一笑耳。癸巳陽春閑味居主人趙世信。”
非但“小記”若此,其寫景狀物,評人論藝,亦不拖泥帶水,無旁征,不博引,文字干凈,“簡約而不簡單”。有時還會詩心大發(fā),歌以詠志,不可收拾。如:“當代草圣數(shù)髯翁,書壇青史留美名。臨終猶唱思鄉(xiāng)曲,掩淚早盼九州通。”(《于右任》)“九曲銀練瀉珠潭,忽聞驚雷滾崖邊。飛瀑直下來天外,紅葉翠谷起云煙。”(《白云山觀瀑》)“壯歲躊躇走四方,流年不覺鬢成霜。江海撩擊千重浪,閱盡春色賦滄桑。”(《偶感》)“暮煙四合繡樓西,阿夏相期眉眼低。繞去纏來無限意,一聲雞叫淚沾衣。”(《看走婚舞》)等。
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趙公身上古風猶存,士者如斯,與其交往,有“忽逢幽人,如見道心”之驚喜——真得勁!
趙公書法,涉筆即古,脫盡書家之習,良由所見名跡多也。吳丈蜀詩云:“學書原無捷便途,期成端在下功夫。二分筆硯三分看,余事還須廣讀書。”近時隨焱公心賞趙公新作,不免刮目:對聯(lián)條屏,“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騫。”(唐杜甫《觀薛少保書畫壁》),其結體遒麗,貌豐骨勁,瘦硬通神,遠窺少保徽宗;中堂手卷,“機杼若己出 ,渾然如天成。”(宋葉大慶《考古質疑》),其從筆驅毫,筆走神髓,心手雙暢,味厚神藏,承息冬心悲庵。
古人講:人品不高,用墨無法。人品既已高矣,用墨不得不至。趙公所書,與師古而泥書家“筆筆皆有來歷”相左,其“筆筆皆從己出”,從心隨性,道法自然,“情性所至,妙不自尋”:其有“邊角碎料”書成小橫批“清涼世界”四字,妙趣天成,不可復得;多位書壇圣手見之無不想據(jù)為己有,懸于堂中,得無上“清涼”,入至樂“世界”。今又觀其平尺作品“開卷有益”,天趣盎然,亦神來之筆,冒昧索求,搶而后快,未承想已被人捷足先登矣。
非獨其書,趙公詩文亦未嘗不如是。正如陳鴻壽所云:“凡詩文書畫,不必十分到家,乃見天趣。”“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趙公業(yè)精于勤,腹笥廣深,行成于思,著作頗豐,每有所感,旋即“小記”,吾何德何能,大掉書袋?
趕緊以一首“打油”作結:
趙公戎馬歷滄桑,
世間百味皆品嘗。
信手揮來閑適在,
詩書寄情壽而康。李韜【原標題:仁者壽——趙世信的文學、藝術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