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專訪
西高穴二號墓 基本證實為曹操墓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站長唐際根教授是最早介入曹操墓爭論的學者之一,在曹操墓爭議中發表了眾多獨到的見解,對曹操墓的認定問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記者對曾經網友質疑曹操真偽的一些問題再次咨詢了唐際根。
針對曹操墓頻遭質疑的問題,唐際根說:“我們把從考古實物材料中得到的墓主人的線索和文獻里得到的曹操線索放在一塊兒看,非常吻合。在中國歷史上,能夠如 此吻合的,特別是生前是‘魏王’,死后叫‘魏武王’,8個月后,又叫魏武帝,并且有頭疾的只有一個人,就是曹操,所以我們會說,這個墓就是曹操墓。”
記者問:“曾有網友質疑,曹操墓內出土的石牌中,出現了簡體字‘機’字,可證明石牌是現代人造假,否則現代簡體字怎么會出現在東漢時期的曹操墓中呢?”
唐際根對此回應說,這是因為現代通行的簡體漢字大都取材于古代的“俗體字”,其中許多現代簡體字早在秦代以前就出現了。曹操墓中出土個別簡體字極為正常,只是部分網友不了解這一點,才誤以為石牌是現代假造的。
記者問:“曾有人認為西高穴二號墓內畫像石圖案是‘垓下之戰’,而這個圖案與曹操身份不符。”針對這個問題,唐際根說:“該畫像石的題材并不是‘垓下之 戰’,而是‘七女復仇’。臺灣學者邢義田很早以前即撰文解釋了同類畫像石題材。由于內蒙古和林格爾墓發現過同樣完全題材的壁畫,畫面有‘七女為父報仇’榜 題。‘七女復仇’是東漢流行的題材。”
一塊方磚重24公斤 墓穴屬于帝王級
龍振山雖然是位農民,但對于考古來說,他可是位不折不扣的“土博士”。而且他還是最初發現曹操高陵的人。在安豐鄉漁洋村,記者見到了這位“土博士”。
在龍振山引以為豪的漁洋村古文物陳列館中,記者看到了在曹操高陵附近出土的宮門上的鍍金銅泡和銅鈴。龍振山介紹,這些文物就是在曹操高陵附近出土的,它們可以說明此處原有的建筑很大很豪華,并非民用建筑,而這些建筑估計就與曹操高陵有關。
然而這些文物居然都是龍振山“撿來”的。“撿來”也并非巧合,在徐玉超發現“魯潛墓志”后,龍振山就對“魯潛墓志”上標注的高陵位置進行了步與米的換算,而這換算的位置與目前發現的曹操高陵位置僅差了38米。
針對過去對曹操墓真偽的質疑,龍振山也有自己的見解:“就那些鑄造墓穴的磚就能說明這是帝王級別的墓。依靠當時的人力財力,能挖這么深的墓穴,而且每塊磚 就要48斤,都是特制的。墓穴中的陪葬的物品相對同級別的墓穴并不算多,這也與歷史記載的曹操要求的薄葬吻合,而且墓中的畫像石有二次使用的問題,說明當 時造墓基本是就地取材,和當時的經濟背景也吻合……”
曹操墓或成契機 帶動周邊旅游經濟
對曹操高陵考古的下一步工作及曹操高陵保護利用前景問題,記者專訪了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孔德銘。
孔德銘表示,首先,將繼續開展文物鉆探調查工作,找清楚曹操高陵的陵園范圍、地上建筑遺跡、布局及陪葬墓等情況。其二,做好曹操高陵保護和利用規劃,建設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進一步促進安陽文化旅游事業的發展。其三,以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為依托,恢復墓園舊有形制,創立研究曹操和建安文學、鄴文化的基地。利用曹操在中國民間的知名度,發展特色文化旅游。
“特別是要對周圍眾多的歷史文化古跡加以規劃、整合,如漁洋歷史文化名村,西門豹渠、閘、祠及投巫處,南北響堂寺,鄴城及三臺遺址、曹丕夫人甄后墓等,把 這許多有特色、有價值的文化古跡、文物旅游景區連成一線,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大文化區域,多方位、多層次開發利用。并加強對以西門豹、曹操、甄妃等為 代表的歷史文化名人,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為代表的建安文學,以鄴城為代表的都城文化等各方面的研究,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這一文化區域的知 名度和文化品位,達到發展文化事業,推動經濟騰飛的目的。”孔德銘說。
相關鏈接
白營遺址 湯陰縣城東白營村,中國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晚期河南龍山文化遺址。遺址面積3萬多平方米。
固岸墓地 安陽縣安豐鄉固岸村,以北朝時期墓葬為主,發掘面積25000余平方米。
安陽高陵 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是魏武帝曹操陵寢。西依太行,北臨漳河,南倚南嶺,地勢較高。
陽臺寺雙石塔 林州市臨淇鎮,現存唐代石塔兩座。東側塔6層,西側塔7層。
大興寺塔 內黃縣城西南17.5公里處。該塔建在大興寺遺址上,建于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
興陽禪寺塔 安陽縣馬家鄉李家莊村,創建于唐代,現存此塔共7層,底層立有一座一丈八寸高的石佛,是一座密檐式層磚塔,通高約20米。
韓王廟與晝錦堂 晝錦堂位于安陽老城內東南營街,是宋代三朝宰相韓琦修建的一座堂舍。現存大門、二門、東西廂房、書樓、三株古槐及書院講堂等。
晝錦堂院西側為商王廟,商王廟西側為韓王廟,是韓琦去世之后被宋徽宗皇帝封為魏郡王而建筑的。始建年代不詳,元大德二年(1298年)重修。
高閣寺 我市老城馬號街,現存高閣寺為明成化六年(1470年)重建。高閣寺閣高約10米,重檐九脊,琉璃瓦頂。
彰德府城隍廟 文峰區鼓樓東街6號。為安陽市現存規模最大、保存較為完好的明清時期的宗教建筑與禮制建筑群。
林州惠明寺 林州城北申村,始建于北宋年間,現存為明清時代建筑,明清之后多次被重建。
西蔣村馬氏莊園 蔣村鄉西蔣村,為清末頭品頂戴兩廣巡撫馬丕瑤的故居。始建于光緒年間,先后營建達50年之久,莊園總占地面積在70000平方米以上。
洪谷寺塔與千佛洞石窟 洪谷寺塔位于林州市合澗鎮西部洪谷山中,始建于北齊,為七級密檐式磚塔,高約15米。
千佛洞石窟位于林州市合澗鎮洪谷山中,始建于北齊武平五年(574年),所造主像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為塔形窟。在初唐時被進行過部分修改,是林州市發現的最早佛教石窟造像。
袁林 即袁世凱墓,位于安陽城北太平莊北側。1918年6月,河南巡撫田文烈造成陵園,袁林占地138.9畝,耗銀150萬兩,是仿帝陵式大型塋宅。【原標題:安陽曹操高陵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